he_01
發表於 2022-5-25 10:38
魔雪巴士頻道 發表於 2022-5-24 10:22
新西過嚟嗰啲未必識
新西唔識隧巴都識返尖東轉荃灣綫掛
kei_hk
發表於 2022-5-25 11:14
he_01 發表於 2022-5-25 10:38
新西唔識隧巴都識返尖東轉荃灣綫掛
收到風的話﹐南昌已經轉左東涌線啦。
甚至乎﹐佢地一直都係南昌轉車﹐甚少人改去紅磡轉車﹐對這班人來講﹐根本無直接影響。
tonyng
發表於 2022-5-25 14:02
本帖最後由 tonyng 於 2022-5-25 14:24 編輯
DIH 發表於 2022-5-25 09:43
我一直以來見到設計圖都以為金鐘以南係雙線,點知竟然係單線。
羅湖、落馬洲都係可以雙線調頭,咁繁忙的 ...
在設計南北走廊的時候,是以CES作為終極總站(島式月台)為藍本,而ADM只是臨時總站。
b123as
發表於 2022-5-25 14:06
tonyng 發表於 2022-5-25 14:02
因為在設計南北走廊的時候,是以CES作為終極總站(島式月台)為藍本,而ADM只是臨時總站。
...
但又冇好似當年西鐵南昌站咁雙管調頭,似乎係唔打算延長?
tonyng
發表於 2022-5-25 14:12
本帖最後由 tonyng 於 2022-5-25 14:15 編輯
Kelvin15190 發表於 2022-5-24 12:43
新起的鐵路基本上很少起備用月臺,例如九鐵明明在荃灣西站起了側綫也不順便起多個月臺。不過黨鐵直接用越 ...
不少路線的設計都是越位隧道(Overrun)或掉頭隧道(Turnback siding)再入面會多一條避車側線(Refuge siding)
舊有的上環、鰂魚涌、油麻地,以至近年的堅尼地城、黃埔都是這樣,一直行之有效。
今次事件是(不幸地)有一列「子彈列車」(加班車)在Refuge siding準備調頭出返正線的時候,位於金鐘7台的列車出現故障。
我相信經過此事件後,他們會檢討加班車是否應以double end模式直接跟前車在Turnback siding調頭而不再佔用Refuge siding。
另外,亦建議港鐵減少這類所謂「子彈列車」(single man),直接做表定列車(double-end)更好。
tonyng
發表於 2022-5-25 14:14
b123as 發表於 2022-5-25 14:06
但又冇好似當年西鐵南昌站咁雙管調頭,似乎係唔打算延長?
中環南延線並不是在目前的Refuge siding盡頭位延長,而是一出站就會進入往中環南方向的新隧道及軌道(即仍未過掉頭軌的波口,你在金鐘8台車頭會很清楚看到左方的一個大空間)。
tonyng
發表於 2022-5-25 14:18
樂仔〞 發表於 2022-5-25 10:30
單線調頭唔係問題 , 問題係點解嗰部子彈車唔係踢上沙田或者旺角東擺 , 而係塞係調頭位最入
結果而家真係出 ...
就是因為人手編排問題導致「子彈車」沒有設double end(即車尾沒有車長可即時調頭),所以子彈車的車長要把列車駛入到Refuge siding,再行返去另一邊Cab先調到頭。
我相信今次事件之後內部必定會檢討這個安排及進行改善。
Kelvin15190
發表於 2022-5-25 14:39
tonyng 發表於 2022-5-25 14:12
不少路線的設計都是越位隧道(Overrun)或掉頭隧道(Turnback siding)再入面會多一條避車側線(Refuge siding) ...
如果火車金鐘站使用在越位隧道設交叉渡綫的設計,像馬鞍山綫的大圍站站後掉頭設計,金鐘站不但可停加班車,也可停昨天的壞車。如果黨鐵有細心考慮過,一定不會在這個地方停加班車。
RyanPun
發表於 2022-5-25 15:00
Kelvin15190 發表於 2022-5-25 14:39
如果火車金鐘站使用在越位隧道設交叉渡綫的設計,像馬鞍山綫的大圍站站後掉頭設計,金鐘站不但可停加班車 ...
其實馬鐵話就話交叉渡線,不過以佢當時班次基本上只用一條掉頭都冇問題,反而以東鐵密度、交叉渡線未必應付到,尤其港鐵咁唔鐘意玩中途站起載,反而單綫掉頭會啱佢多啲。
不過今次9成9係佢自己老貓燒鬚,佢嗰部加班車,其實會唔會係做完南行特車,等夠鐘轉北行返廠?以前火炭旺角東特車都係泊旺角東以南,過咗繁忙時間先踢走佢。
Man@MFHK
發表於 2022-5-25 17:20
DIH 發表於 2022-5-25 09:43
我一直以來見到設計圖都以為金鐘以南係雙線,點知竟然係單線。
羅湖、落馬洲都係可以雙線調頭,咁繁忙的 ...
根本早繁就唔應該有短棍係金鐘出現,明明早繁只會南行有短棍需要,北行開短棍做乜?做數扮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