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觀 發表於 2009-11-27 00:34

個人意見之輕鐵重組方案書面格式版本(一)

前言:
自九龍南線通車和輕鐵增購22部新輕鐵車廂陸續投入服務,輕鐵服務有一定需要作出調整,反映各區市民對輕鐵服務重整的訴求。雖然本方案未能完成解決問題,但有一定的前瞻性,對港鐵重組輕鐵路線有一定幫助,希望港鐵和各區區議會接納或參考並作出修改。




平日行車圖
http://www.badongo.com/t/800/7945999




繁忙時間行車圖
http://www.badongo.com/t/800/7946002

重組第一階段:第四期列車逐步投入,同時第一、二和三期列車進行翻新,估計其間維持127輛列車行走,港鐵巴士路線重組開始,路線全面改革,改善輕鐵和港鐵巴士服務。

551(田景-三聖):回程經山景南和山景北,派出8卡,以1雙卡6單卡行走。
552(兆康-屯門碼頭):派出11卡,以2雙卡7單卡行走,繁忙時間加至13卡,以3雙卡7單卡行走。
553(兆康-屯門碼頭):派出11卡,以2雙卡7單卡行走,繁忙時間加至13卡,以3雙卡7單卡行走。
610(元朗-屯門碼頭):派出21卡,以3雙卡15單卡行走。
614p:派出5卡,以5行單走,繁忙時間加至7卡,以7單卡行走。
615p:派出5卡,以5行單走,繁忙時間加至7卡,以7單卡行走。
701繁忙列車(天榮單向循環線):派出5卡,以1雙卡3單卡行走。
705:派出8卡,以1雙卡6單卡行走,繁忙時間取消。
706:派出8卡,以1雙卡6單卡行走。
751(天逸-屯門碼頭):派出14卡,以2雙卡10單卡行走,繁忙時間加至16卡,以2雙卡12單卡行走。
751p繁忙列車(天逸-天水圍):派出8卡,以1雙卡6單卡行走。
761:派出20卡,以10雙卡行走。




行車時間:
551行車時間:南行19-21分鐘,北行18-20分鐘。
552行車時間:南行28-30分鐘,北行30-32分鐘。
553行車時間:南行22-25分鐘,北行22-25分鐘。
552南行+553北行:全程55分鐘。
553南行+552北行:全程57分鐘。
610行車時間:南行42-44分鐘,北行40-43分鐘。
614P行車時間:南行19-20分鐘,北行20-21分鐘。
615P行車時間:南行22-23分鐘,北行23分鐘。
614P南行+615P北行:全程43分鐘。
615P南行+614P北行:全程44分鐘。
701行車時間:單程17-19分鐘。
705&706行車時間:全程23-25分鐘。
751行車時間:南行46-49分鐘,北行49-52分鐘。
751P行車時間:全程26-28分鐘。
761行車時間:南行24-28分鐘,北行21-25分鐘。
詳細行車表




單卡用車(繁忙時段)
拖卡用車(繁忙時段)
總車次(繁忙時段)
平均班次(繁忙時段)
551
田景 - 三聖
6(6)
2(2)
7(7)
5-7(5-7)分鐘
552
兆康 - 屯門碼頭
7(7)
4(6)
9(10)
6-9(6-8)分鐘
553
兆康 - 屯門碼頭
7(7)
4(6)
9(10)
5-8(5-7)分鐘
610
元朗 - 屯門碼頭
15(15)
6(6)
18(18)
4-7(4-6)分鐘
614p
兆康 - 屯門碼頭(入總站轉作615P)
5(7)
0(0)
5(7)
8-10(5-7)分鐘
615p
兆康 - 屯門碼頭(入總站轉作614P)
5(7)
0(0)
5(7)
9-11(6-8)分鐘
701
天榮單向循環線(繁忙時間行走)
0(3)
0(2)
0(4)
0(4-6)分鐘
705
天水圍循環線(內環)
5(0)
2(0)
6(0)
4-5(0)分鐘
706
天水圍循環線(外環)
5(5)
2(2)
6(6)
4-5(4-5)分鐘
751
天逸 –屯門碼頭
8(10)
4(4)
10(12)
9-12(8-10)分鐘
751P
天逸 - 天水圍(繁忙時間行走)
0(6)
0(2)
0(7)
0(4-5)分鐘
761
天逸 - 元朗
0(0)
20(20)
10(10)
5-7(5-7)分鐘



P.S.:
614P南行+615P北行的平均班次: 平時8-10分鐘,繁忙時段6-7分鐘。
615P南行+614P北行的平均班次: 平時8-10分鐘,繁忙時段6-7分鐘。
552南行+553北行的平均班次: 平時6-8分鐘,繁忙時段5-6分鐘。
553南行+552北行的平均班次: 平時6-8分鐘,繁忙時段5-7分鐘。



總單卡用車(繁忙時段)
總拖卡用車(繁忙時段)
總車數(繁忙時段)



63(73)
44(50)
107(123)










重組首日除706線於繁忙時間只派一班雙卡列車行走(維持一星期後正式取消,從701和751P各抽一卡),其他路線照行車表實施。於6至7月份時期實施,方便市民於暑假期間提早適應,並給予2個月時間給學生留意和適應變動。

實施後一星期可作出適當調動,避免浪費部份列車資源,從而更適當調動列車在適當路線。而巴士重組都開始實施:
1.臨時巴士線T1會和接駁巴士線K76合併,組合成K77接駁巴士循環線(車站包括之前取消的臨時巴士線S1各站),車站分別是:
港鐵天水圍站總站,天盛苑(南),天恩邨,天澤邨,天恒總站,天逸邨逸潭樓(轉車站),天逸邨逸洋樓,天水圍 108 區,天葵路,港鐵天水圍站總站(轉車站),天葵路,天水圍 108 區,天富苑,天澤邨,天恒總站,天逸邨逸潭樓(轉車站),輕鐵天富站(轉車站),天盛苑(南)(轉車站),港鐵天水圍站總站(轉車站)。
全程約60至75分鐘,維持每8至15分鐘一班(繁忙時間共使用約13架巴士)。
K77接駁巴士線投入服務後,相信可以減少701、705、706和751P在各個時間的載客壓力,同時減少對現有K76路線的影響。

2.臨時巴士線506應減少一半班次至12至20分鐘一班/取消。

3.接駁巴士線K75和接駁巴士線K75P合併,行走K75P路線。

4.開設新路線K69臨時路線:
K69臨時路線方案(一):元朗西至兆康,由朗屏沿青山公路至兆康苑巴士總站。
K69臨時路線方案(二):元朗西至屯門西鐵站,由朗屏沿青山公路及屯門公路到屯門西鐵站。
K69臨時路線方案(三):洪水橋至兆康,沿青山公路至兆康苑巴士總站。
K69臨時路線方案(四):洪水橋至屯門西鐵站,沿青山公路至及屯門公路到屯門西鐵站。
開設原因:減輕610在重組後的載客量和壓力及疏導因重組而可能不能登車的洪水橋一帶乘客,維持20至25分鐘兩站各開出一班,試行1個月,若610能承受重組後客量則取消,否則留至第二階段才重新檢討路線去留。


[ 本帖最後由 清觀 於 2009-12-7 12:54 編輯 ]

清觀 發表於 2009-11-27 00:35

第二階段:第四期列車全數投入,一、二和三期列車翻新完成,主要是加強列車服務。

551(田景-三聖):回程經山景南和山景北,派出8卡,以1雙卡6單卡行走。
552(兆康-屯門碼頭):派出11卡以,2雙卡7單卡行走,繁忙時間加至14卡,以3雙卡8單卡行走。
553(兆康-屯門碼頭):派出11卡,以2雙卡7單卡行走,繁忙時間加至14卡,以3雙卡8單卡行走。
610(元朗-屯門碼頭):派出26卡,以6雙卡14單卡行走。
614p:派出5卡,5單卡行走,繁忙時間加至6卡,以6單卡行走。
615p:派出5卡,5單卡行走,繁忙時間加至6卡,以6單卡行走。
701繁忙列車(天榮單向循環線):派出7卡,以2雙卡3單卡行走。
705:路線不變,派出7卡,以1雙卡5單卡行走,繁忙時間加至11卡,以3雙卡5單卡行走。
706:路線不變,派出7卡,以1雙卡5單卡行走,繁忙時間取消。
751(天逸-屯門碼頭):派出10卡,以2雙卡6單卡行走,繁忙時間加至12卡,以2雙卡8單卡行走。
751p繁忙列車(天逸–天水圍):派出10卡,以4雙卡6單卡行走。
761:派出20卡,以10雙卡行走,繁忙時間加至22卡,以11雙卡行走。





行車時間:
551行車時間:南行19-21mins,北行18-20分鐘。
552行車時間:南行28-30mins,北行30-32分鐘。
553行車時間:南行22-25mins,北行22-25分鐘。
552南行+553北行:全程55分鐘。
553南行+552北行:全程57分鐘。
610行車時間:南行42-44分鐘,北行40-43分鐘。
614P行車時間:南行19-20分鐘,北行20-21分鐘。
615P行車時間:南行22-23分鐘,北行23分鐘。
614P南行+615P北行:全程43分鐘。
615P南行+614P北行:全程44分鐘。
701行車時間:單程17-19分鐘。
705&706行車時間:全程23-25分鐘。
751行車時間:南行46-49分鐘,北行49-52分鐘。
751P行車時間:全程26-28分鐘。
761行車時間:南行24-28分鐘,北行21-25分鐘。
詳細行車表



單卡用車(繁忙時段)
拖卡用車(繁忙時段)
總車次(繁忙)
平均班次(繁忙時段)
551
田景 - 三聖
6(6)
2(2)
7(7)
5-7(5-7)分鐘
552
兆康 - 屯門碼頭
7(8)
4(6)
9(11)
6-9(5-7)分鐘
553
兆康 - 屯門碼頭
7(8)
4(6)
9(11)
5-8(4-6)分鐘
610
元朗 - 屯門碼頭
15(15)
10(10)
20(20)
4-6(4-6)分鐘
614p
兆康 - 屯門碼頭(入總站轉作615P)
5(6)
0(0)
5(6)
8-10(6-9)分鐘
615p
兆康 - 屯門碼頭(入總站轉作614P)
5(6)
0(0)
5(6)
9-11(7-9)分鐘
701
天榮單向循環線(繁忙時間行走)
0(3)
0(4)
0(5)
0(3-4)分鐘
705
天水圍循環線(內環)
5(0)
2(0)
6(0)
4-5(0)分鐘
706
天水圍循環線(外環)
5(5)
2(6)
6(8)
4-5(3-4)分鐘
751
天逸–屯門碼頭
9(10)
4(4)
11(12)
8-12(8-10)分鐘
751P
天逸 - 天水圍(繁忙時間行走)
0(6)
0(4)
0(8)
0(3-4)分鐘
761
天逸 - 元朗
0(0)
20(22)
10(11)
5-8(5-7)分鐘


P.S.:
614P南行+615P北行的平均班次:8-10分鐘,繁時7-8分鐘。
615P南行+614P北行的平均班次:8-10分鐘,繁時7-8分鐘。
552南行+553北行的平均班次:平時6-8分鐘,繁時5-6分鐘。
553南行+552北行的平均班次:平時6-8分鐘,繁時5-6分鐘。




總單卡用車(繁忙時段)
總拖卡用車(繁忙時段)
總車數(繁忙時段)



64(73)
48(64)
112(137)






[ 本帖最後由 清觀 於 2009-12-4 22:41 編輯 ]

清觀 發表於 2009-11-27 00:35

本方案優點:



新方案實施後,整體班次都有提速:
- 505和507現制度繁忙時段維持6至9分鐘一班,551、552和553於重組方案的繁忙時段將維持5至7分鐘一班。
- 610、614和615現制度繁忙時段維持6至15分鐘一班,610於重組方案的平日及繁忙時段將維持4至6分鐘一班。
- 614P和615P現制度繁忙時段維持12至14分鐘一班,而在新方案中的繁忙時段將維持6至9分鐘一班。
- 705和706現制度繁忙時段維持5至7分鐘一班,701、705和751P在新方案中的繁忙時段將維持3至4分鐘一班。



屯門區:
- 552和553路線的八字循環線服務屯門全區居民來回及接駁西鐵站,強化對西鐵接駁功能,同時不影響原507路線乘客,而且恢復龍門一帶由接駁至屯門站的服務,從而減低市民對506臨時巴士路線轉回輕鐵路線的壓力。
- 551路線是505合併507的產物,用以連接田景和三聖一帶居民前往市中心及來回並填補552和553線不能走及的空缺,對原505路線的乘客影響不大。
而保留614P和615P的循環線是因有需求保留及有其實用性,從而減少取消614和615線帶來的影響。
- 屯門區在2條大型循環線(614P+615P和552+553)加上551線下,班次及列車數量都可滿足來回屯門各地的居民,而751和610的路線範圍使屯門區路線照顧得更加全面,相比前九鐵的重組方案更加成功。



元朗區:
- 610為唯一長途車連接元朗至屯門碼頭,班次在重組後使雙方有直接路線途經醫院,主要為元朗一帶居民提供穩定而充足的班次,不再出現現時610、614和615三線班次不穩定的情況,而且重組後有更多的雙卡班次於平日和繁忙時段行走,加上有K69巴士路線的分流,對元朗區整體有百利而無一害。


天水圍:
- 因751在重組後總站延伸至屯門碼頭總站,取代部份507和614的路線,有助疏導於兆禧一帶的乘客,給他們多一個前往市中心或以外的選擇,減輕552和614P線壓力。
- 而原本只在繁忙時段服務的705特別車(天瑞-天水圍),將改為繁忙時段服務的701天榮單向循環線,加強在繁忙時段在沿線各站的班次,方便疏導人潮。
- 而706線在繁忙時間取消,其班次分配給701和751P繁忙時間服務列車,更有效在繁忙時間和705線疏導天水圍站的乘客及加強班次密度。
- 天水圍區內列車班次密度調高,使繁忙時段各站擠迫情況得到舒緩,而在K77接駁巴士循環線聯合分流下,區內壓力可短暫得到舒緩,但長遠因多個屋苑入伙,壓力會再度增加,問題未能解決。




本方案缺點:
兆康站因成4線總站,使614P和615P列車停靠兆康站時間不能過長,以防延誤552和553線的班次。
蔡意橋列車經過密度增加,交通或會成當地一個問題,當地區議會可視乎重組後實際情況再作交通調動。
路線大型調整,市民短時間未能習慣,相信在第一階段實行的數年時間內要加強宣傳(首年在各站派職員提醒乘客及加強公眾宣傳)。



月台分佈:
元朗總站:
5號月台:761P(原761P月台)
4號月台:610(原615月台)
3號月台:761P(原610月台)
2號月台:610(原614月台)
1號月台:備用月台
由於610和761P班次較密,可考慮將2-5號月台平均分配給610和761P,避免列車入站期間後車需等候前車開出才可入站,更有效運用月台。
屯門碼頭總站:
1號月台:552(原備用月台)
2號月台:553(原507月台)
3號月台:610(原615和615P月台)
4號月台:614P(原610月台)
5號月台:615P(原614和614P月台)
6號月台:751(原備用月台)
7號月台:落客月台
由於全部月台使用,原停泊備用月台的後備車卡,將直接進入車廠等候派出。



長遠規劃/意見/跟進方案:
友愛站考慮改名為友愛緊急月台,改作後備月台。
由於換車計劃需時,當天水圍公立醫院的建築地點確定後,輕鐵應準備研究開設天水圍醫院站方便接駁(如果決定在32區興建,只是改動天瑞迴旋處建新站,如果121區興建,可考慮在天輝路興建或者右移天富站改名),減輕現時751線往屯門醫院的需求。

在第二階段實施後需重新統計各站客量數據,對此進行列車調動,減少資源浪費和集中資源於適當路線。



有鑑於市民投訴輕鐵部份車站與車站之間距離過近,導致行車時間拖長及未能發揮輕鐵優勢,以及打擊部份乘客「搭霸王車」問題,應考慮進行以下措施:

- 解決車站過近問題,應該進行部分車站合併及擴建,以下為部分可考慮合併車站:
1.大棠道及康樂路,於開心廣告對出重建,命名同樂站(取名於鄰近之同樂街);
2.田景站及良景站,擴建良景站,命名未定(方案反對力度較大及田景站對出之空地未有建設);
3.大興南站及大興北站,於興泰樓對開重建,命名大興站。

而解決月台擠迫問題,應考慮全線車站擴建月台車長至3至5卡列車長度(除兆康站擴建會出現問題),方便將來列車增加和停泊。


而解決「搭霸王車」問題,分別有多個意見(包括民間的訴求):

1.可考慮增聘查票職員,於各列車設3位職員巡查,取消現有的隨機查票團隊,相信有關情況會大大改善,但人員開支會隨之倍增,收支平衡及繁忙時段執法能力會成問題。

2.可考慮增聘查票團隊職員(1組5人),於指定車站上車作定點巡查,可大大減少「搭霸王車」問題,個人建議之定點車站:
大棠道、豐年路、天水圍、銀座、天耀、頌富、洪水橋、兆康、田景、大興、石排、蔡意橋、景峰、杯渡、屯門、市中心、龍門和兆禧。
增加人手比上一個提議相對較少,但定點之車站都是主要上落客車站有大部分路線所經的,夠以打擊「搭霸王車」的乘客,再加上2隊隨機查票團隊,相信問題可以解決,唯繁忙時段執法能力會成問題,財政壓力較少。

3.把輕鐵全面架空化,建設半封閉式月台,使用入閘機出入,但部份車站本身接近樓宇或地形限制,不適合建架空月台,可先行在適合的車站架空化,而有問題車站可在該地條件合適時架空化,計劃成本龐大,即使收入會上升和人員開支相對下降,可能轉虧為盈但回報期極長,而且會令輕鐵失去其月台特色,屬高風險改革。


有見西鐵南線通車後,對輕鐵之需求日升,輕鐵有一定要求增加列車數量及有開發新路線之需要,以下是個人建議。

短期未來3年應購買多27卡輕鐵列車以解決部份路線需求失衡問題。而長遠未來10年輕鐵有需要再購買約120卡輕鐵列車,實現全部路線雙卡行駛,而部分路線可實施3卡拖行走,同時可優先考慮開設兩條新支線:

屯荃路線:由三聖總站,沿青山公路接駁荃灣港鐵站或荃灣西港鐵站(可預留掃管笏支線)。
米埔專用旅遊線:由元朗總站,先經博愛醫院,再沿新田公路至米埔新村一帶作總站。
當中米埔專用旅遊線以環境交通工具作招徠,及向政府申請只限輕鐵和的士作交通工具上落米埔(唯一途經的交通工具九龍巴士76K不在此列),更接受團體購票來專車接載,利用將來空閒的列車作取代旅遊巴士用途,增加收入。

因列車數量大增,應興建多一個車廠方便回收列車進行維修及候車,選址分別4個:
1.濕地公園站對出之空地(可能破壞濕地公園寧靜環境);
2.慧景軒旁之空地(同樣接近濕地公園);
3.坑尾村站對出之空地(最合適選址,較遠離樓宇);
4.洪水橋緊急月台之港鐵用地及附近土地(最經濟選址,只需收購少量土地即可興建)。

[ 本帖最後由 清觀 於 2009-12-4 22:42 編輯 ]

homan0323 發表於 2009-11-29 15:24

回復 3# 的帖子

我吾認同506轉回輕鐵行走後應該大幅減班,甚至取消,應該將佢升格為常規接駁巴士線,並易名為K56,路線則要作出修改,不再途經安友及三聖,但要保留途經屯門站及新墟,並將服務範圍擴展至置樂及華都花園,應該有能力繼續維持現時班次,同時分流輕鐵客量,與輕鐵組成較頻密班次穿梭屯門站,亦與K51為華都及置樂居民聯合提供較佳的接駁西鐵服務,始終果邊客源都幾大,焦點應該放係輕鐵不能服務的範圍,建議佢既走線如下:

K56 屯門碼頭->華都花園(循環線)

往華都花園方向途經:
湖翠路->龍門路->青雲路->杯渡路->屯門鐵路站->屯門鄉事會路->杯渡路->青山公路(青山灣段)->屯興路->屯門鄉事會路->杯渡路->青雲路->龍門路->湖翠路->屯門碼頭

車站:
1.屯門碼頭
2.美樂花園
3.蝴蝶鐵路站
4.新屯門中心
5.龍門鐵路站
6.青雲鐵路站
7.屯門消防局
8.屯門鐵路站
9.華都花園
10.屯門官立中學
11.屯門公園
12.屯門鐵路站
13.屯門消防局
14.青雲鐵路站
15.富健花園
16.新屯門中心
17.兆山苑
18.蝶心樓
19.湖碧樓
20.兆禧苑
21.屯門碼頭

再者,你提出T1及S1應併為另一條K76特快往西鐵站既巴士線,不過現時T1及S1始終未能覆蓋另一個較大的客源路段(天華路),你亦可參考本人曾就天北接駁西鐵服務提出的建議(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viewthread.php?tid=445522&extra=page%3D1)而可作出部分修訂,最重要能用最少資源能爭取到較大客流群為首要目的,現時T1/S1與K76定線有重疊,始終天瑞路及天秀路有兩條定線頗接近的路線,會有客量不均及爭客問題,可能失去特快能提升客量的意義。

[ 本帖最後由 homan0323 於 2009-11-29 15:42 編輯 ]

清觀 發表於 2009-12-4 23:42

始終置樂一帶有K51已經足夠接駁,所以維持原方案
至於K76一事,已經定線改為K77路線(詳情睇巴士重組部分)

horta 發表於 2009-12-5 00:11

K69臨時路線方案(四):洪水橋至屯門西鐵站,沿青山公路至及屯門公路到屯門西鐵站。
開設原因:減輕612在重組後的載客量和壓力及疏導因重組而可能不能登車的洪水橋一帶乘客,維持20至25分鐘兩站各開出一班,試行1個月,若612能承受重組後客量則取消,否則留至第二階段才重新檢討路線去留。
612要改番610!

清觀 發表於 2009-12-5 17:56

原帖由 horta 於 2009-12-5 00:11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612要改番610!
多謝提醒,因為打得&改得太多字,好易出錯

流星☆雨 發表於 2009-12-5 20:49


短期未來3年應購買多27卡輕鐵列車以解決部份路線需求失衡問題。而長遠未來10年輕鐵有需要再購買約120卡輕鐵列車,實現全部路線雙卡行駛,而部分路線可實施3卡拖行走,同時可優先考慮開設兩條新支線:

屯荃路線:由三聖總站,沿青山公路接駁荃灣港鐵站或荃灣西港鐵站(可預留掃管笏支線)。
米埔專用旅遊線:由元朗總站,先經博愛醫院,再沿新田公路至米埔新村一帶作總站。
當中米埔專用旅遊線以環境交通工具作招徠,及向政府申請只限輕鐵和的士作交通工具上落米埔(唯一途經的交通工具九龍巴士76K不在此列),更接受團體購票來專車接載,利用將來空閒的列車作取代旅遊巴士用途,增加收入
青公咁長…開屯荃線似乎有少少多餘= =
米埔開巴士還好一點,但係路軌的話,似乎唔係咁好…
而且我諗輕鐵範圍
應該只限於元朗總站以西(包括大棠及元工)、天水圍(包括流浮山)、大欖以西(K51總站)(包括大欖涌路以西的青公、龍鼓灘、掃管笏)

清觀 發表於 2009-12-5 21:55

原帖由 流星☆雨 於 2009-12-5 20:49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青公咁長…開屯荃線似乎有少少多餘= =
米埔開巴士還好一點,但係路軌的話,似乎唔係咁好…
而且我諗輕鐵範圍
應該只限於元朗總站以西(包括大棠及元工)、天水圍(包括流浮山)、大欖以西(K51總站)(包括大欖涌路以西的青公、龍鼓灘、掃 ...

我相信好少人在屯門上西鐵出市區,個個都搭巴士,相信e段都還有吸引力
至於米埔就是一條[掠水線],打環保旗號搶錢,同時做番博愛醫院站來分流
大水喉來的

horta 發表於 2009-12-5 22:36

元朗公園,馬田近年有不少屋苑落成(如原築),惟該區只有K68一條常規巴士線,個人認為此區比米埔更有需要輕鐵。
頁: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個人意見之輕鐵重組方案書面格式版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