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nis_Yum
發表於 2006-2-2 20:46
跟
http://www.tintinphoto.com/tintinphoto/imgFiles/personal/749866hScep.jpg
5480
發表於 2006-2-2 20:48
5D 德福花園←→紅磡(循環線)
本路線提供德福花園、啟業及麗晶花園往來九龍城、土瓜灣、紅磡及黃埔花園的巴士服務,於1981年12月1日起配合德福花園入伙投入服務,初時為每天全日服務,往來德福花園至紅磡碼頭,來回程途經太子道東、馬頭角道/木廠街及土瓜灣道。1985年7月8日起配合25號線(尖沙咀碼頭至啟德機場貨運站)取消,來回程改經啟德機場貨運區,1987年6月8日起繞經麗晶花園及啟業鸷,將服務範圍擴展至啟麗區。1996年7月1日起改為循環線,往紅磡方向改經機場隧道(現稱啟德隧道),並繞經黃埔花園及紅磡道工業區,不經紅磡碼頭。
啟德機場未搬遷前,本線由於是唯一往來機場貨運區的巴士路線,因此客量相當高,是本路線的黃金時代,但自機場於1998年7月6日遷往赤躹角後,機場貨運區亦同時搬遷至赤躹角島,本線失去原有往來機場貨運區的客源,加上隨著宏照道至太子道東彩虹交匯處的行人通道啟用,啟麗區居民可以選擇步行往彩虹交匯處乘搭巴士往來,而且有更多路線選擇,令本線客量受到沉重打擊,因此於1999年7月31日起,改為袛在平日繁忙時間服務,不再經機場貨運區,2000年11月21日起往紅磡方向不再經機場隧道(現稱啟德隧道),改經太子道東及木廠街,本路線的角色變成為輔助其他路線。
踏入廿一世紀,兩軸普通巴士大量淘汰,加上巴士服務空調化是大勢所趨,本線於2002年11月30日起增派空調巴士行走,同年12月23日起改為全空調服務,很快由全普通變普通空調混合再變成全空調,前後只有24天,是目前九巴巴士路線中,由普通空調混合轉為全空調服務相隔時間最短的。
車款 : N -> DM + M -> S3N -> BL + M
http://i164.photobucket.com/albums/u3/EU6267/EH56925D.jpg
The last day of using hot dogs :)
As 2-axle buses 're lacking so KMB decided to use 11M buses
[ 本帖最後由 5480 於 2007-12-26 16:24 編輯 ]
5480
發表於 2006-2-2 20:50
原帖由 KZ5600 於 2006-2-2 15:24 發表
愛線 5A...
http://i9.photobucket.com/albums/a72/dy9758/EL8029_5A.jpg
Why 8029 showed TST ( East ) ?thx
PS ~ Thanks for everyone 's support ! :D
5480
發表於 2006-2-3 00:18
初 6
6 美孚←→尖沙咀碼頭
路線介紹 :
本路線提供美孚、長沙灣、深水大埔道往來旺角、油麻地及尖沙咀的巴士服務,前身為戰前的2號路線,早於上世紀二十年代末開辦,往來尖沙咀至荔枝角,當時由九巴營辦,1933年6月11日地區專利生效後九巴取得專營權,並設頭等及二等收費,當時頭等收費為首兩段一毫,其後每段五仙;二等車費為首兩段五仙,其後每段五仙,軍人及小童可以使用二等車票乘搭頭等。
1941年12月,日軍佔領香港,2號線因而停止服務。日軍投降後,於1946年9月13日重投服務,編號為6號線,當時每10分鐘一班,同年11月3日荔枝角總站遷往煤倉,1950年8月遷往荔園遊樂場(即今荔欣苑所在)。本線初時來回程途經青山道,直至1957年3月1日因實施新交通管理措施,往荔枝角方向改經元州街,再於1963年11月21日改由元州街經昌華街往長沙灣道,1973年7月28日改經興華街取代昌榮街。
由於二次大戰後,九龍市區人口因國共內戰大幅增加,本線客量不斷上升,美孚新鸷於六七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入伙後,客量已經達到飽和程度,因此由1974年3月10日起縮短至荔枝角(橋底)(1985年5月31日改稱美孚),同日起開辦6A號線,依縮短前的6號線行走。七十年代中期,因地鐵修正早期系統興建,6號路線往荔枝角方向,自1976年3月3日起多次改道,直至1982年10月20日因地鐵工程竣工,來回程才恢復途經全段彌敦道。在其後的廿多年期間,本線一直沒有任何路線變動。
1991年9月8日才增派空調巴士行走,可謂將1975年至1982年期間行走的206豪華巴士線(荔枝角至尖沙咀)復活。當時空調巴士服務不像今日普及,車費達到$4.00,而當時普通巴士收費只是$1.90,相差超過一倍。時至今日,雖然官方資料有普通巴士服務,但在目前在行走本線的九部巴士當中,現時只剩下一部普通巴士 (S3N334 / FZ7068) 並只行走平日繁忙時間,假日更與全空調服務分別不大,只在車務調動才有普通巴士行走。
本線數十年來一直途經尖沙咀、旺角及九龍西部的心臟地帶,雖然有地鐵競爭,但仍能保持不俗的客量,班次頻密及路線直接是本線的優點,乘客以往來旺角及尖沙咀的流水客為主,與6A互相提供頻密班次往來美孚至旺角、油麻地及尖沙咀。
http://i164.photobucket.com/albums/u3/EU6267/DY43156.jpg
Last day @ 6 @@ ... using 2 gear throughout the journey =.=
---------------------------------------------------------------------------------------------------
6A
荔枝角←→尖沙咀碼頭
路線介紹
本路線提供盈暉臺、荔欣苑、美孚、長沙灣、深水大埔道往來旺角、油麻地及尖沙咀的巴士服務,於1974年3月10日起投入服務,以舒緩日漸不勝負荷的6號線,取道當時6號線的行車路線行走,同日起6號線總站遷往荔枝角(橋底)(1985年5月31日改稱美孚)。
本線開辦以來,除了七十年代中期,因地鐵修正早期系統興建,往荔枝角方向自1976年3月3日起多次改道,直至1982年10月20日因地鐵工程竣工,來回程才恢復途經全段彌敦道外,本線一直沒有主要路線變動,1996年3月16日起增派空調巴士行走,另外因荔園原址發展,於1998年12月7日起遷往荔園舊址,2000年12月7日配合盈暉臺地下的荔枝角巴士總站啟用而遷往該處。
本線的行車路線與6號線大致相同,只是比6號線遠一些,雖然有地鐵競爭,但仍能保持不俗的客量,班次頻密及路線直接是本線的優點,乘客以往來旺角及尖沙咀的流水客為主,與6號線互相提供頻密班次往來美孚至旺角、油麻地及尖沙咀。時至今日,普通巴士目前只剩下五部行走本路線,其中一部更只在平日繁忙時間行走,乘客乘搭到空調巴士的機會相當高。
值得一提,根據地區分界,本線的荔枝角總站,位於盈暉臺第一座附近,按區議會地區分界,屬於深水區,不過盈暉臺第二座及第三座卻屬於葵青區,因此容易令市民混淆荔枝角的總站屬區。
而6A這個編號,已是第二次使用,第一代6A於1949年6月起投入服務,前身為戰前的2A號路線,1962年5月16日延長至蘇屋村.1966年3月25日停止服務,由11C [蘇屋至紅磡碼頭] 取代,現在再重用。
http://i164.photobucket.com/albums/u3/EU6267/DX2824G.jpg
the most attractive @ 6A XD
[ 本帖最後由 5480 於 2007-2-15 21:00 編輯 ]
nwfb1001
發表於 2006-2-3 00:47
原帖由 5480 於 2006-2-3 00:18 發表
初 6
不知可否貼66? :P
http://i19.photobucket.com/albums/b154/hu8370/KMB/Volvo/gk2586-66.jpg
nwfb1001
發表於 2006-2-3 00:51
原帖由 5480 於 2006-2-2 00:39 發表
5A
http://www.tintinphoto.com/tintinphoto/imgFiles/personal/7494130C680.jpg
請問拍攝地方是......?
5480
發表於 2006-2-3 15:13
原帖由 nwfb1001 於 2006-2-3 00:47 發表
不知可否貼66? :P
http://i19.photobucket.com/albums/b154/hu8370/KMB/Volvo/gk2586-66.jpg
After 60 days , could u ?
PS ~ Your photo is very wonderful ! :) Instead , i haven't taken it :Q
5480
發表於 2006-2-3 15:14
原帖由 nwfb1001 於 2006-2-3 00:51 發表
請問拍攝地方是......?
Kai Tak ;P
HN7067
發表於 2006-2-3 15:57
兩部L廠S3M兄弟難得相遇,
http://81hk.com/album/ET284/MCWX2.jpg
:)
fw1321
發表於 2006-2-3 16:48
:)
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