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chi94914 發表於 2012-12-3 16:13

原帖由 kei_hk 於 2012-12-3 11:51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係買車便可(當然都要有其他配套啦)﹐在當初設計已經可以達到2.25(東涌線)分及4.5(機場線)分一班車。
(註1 : 上面資料由立法會文件提及﹐但沒有詳細講班次安排﹐估計係2.25分係指香港至青衣的一段﹐大嶼山段係與機場線一樣﹐4 ... 其實我認為一開始就應該四線,最少可以分擔下荃灣綫的壓力,而且以後發展大嶼山可以幫TCL加分站,比多D人用TCL
其實現在有無技術可以幫到做四線呢?

kei_hk 發表於 2012-12-3 17:16

原帖由 pochi94914 於 2012-12-3 04:13 PM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其實我認為一開始就應該四線,最少可以分擔下荃灣綫的壓力,而且以後發展大嶼山可以幫TCL加分站,比多D人用TCL
其實現在有無技術可以幫到做四線呢? ...

4線問題﹐當年只係一個考慮因素﹐便是一個字 : 「錢」

而家mtr 終於肯加密班次﹐都幫到荃灣線﹐不過唔會很快有效果﹐要等班客慢慢認知由8-10分鐘﹐加密到約6.5分鐘﹐慢慢吸引他們。
但係﹐只係幫到長途客(即荃灣至荔景﹐最多比埋美孚過海的客)﹐中間一段都係很難幫到手的。


以青衣至香港一段﹐有心的話仲有能力加密的(前題有足夠的車及配套)﹐事關我上面都講了﹐設計最密班次係2.25分鐘﹐現時6.5分一班車﹐仲未去到最盡。
而且這一段共用路段限制少很多﹐沒有話青馬路段每方向一班車的限制﹐所以2車間距可短一些﹐變相有較多的班次容量。


至於東涌線加站﹐按當年計劃大嶼山仲有大濠及小濠站﹐此2處預會做物流的。但係現時情況﹐會做物流的機會甚低﹐會唔會改變用地用途﹐未來才有答案。
一日唔開發相關用地﹐都唔會加站。



現在才講改成全面4線﹐我相信技術層面難度相信高。

點去加多條過海隧道﹐又接到現時2邊的總站?
青衣向青馬橋仲煩﹐又開多2條隧道 及現在的出站及隧道的天橋又要大執位。同埋要加建多一條與現時青馬大橋及沒水門橋(連同連續路)相約高度的跨海橋。

只要有人可以解決到入面工程的繁雜性﹐入面的技術難處﹐最後連財務問題都解決﹐咪有可能發生囉。

所以﹐全面4線﹐死心啦。

dippy 發表於 2012-12-3 18:40

kei_hk 發表於 2012-12-3 22:04

原帖由 dippy 於 2012-12-3 06:40 PM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但如果AEL唔加班
咁可唔可以喺27班車人面
22班TCL+5班AEL咁運作呢?

甚至可唔可以封左青嶼幹線下層
將原有車路改俾鐵路用?
相信喺青衣開多兩條隧道唔難, 問題只係做唔做

過海方面, 好可能要將AEL縮去九龍/用預留月 ...

1. 一小時內的極限班次﹐只要有足夠的刊車﹐基本上係可以全部行晒某一線的車﹐亦可平均分配。著眼點都係邊條線的需求高﹐係唔係真係要加班去應對。

不過﹐點都要為未來預有空間的﹐機場線無可能不留下加班的空間。今天可應付到需求﹐唔代表日後客量無增加﹐特別係第3條跑道即將興建﹐客量總會有增加的。

即係﹐日後可能會係8分一班車﹐甚至更密。

不過﹐真係去到最盡的班次﹐才由政府﹐MTR﹐以及機場當局去決定會唔會更改2線的行車分配﹐現在真係言之尚早。



2. 封去下層行車通道?
我真係唔知日後大風的日子點算好﹐打風便不會再有車可進入大嶼山了。:L

唔好以為只有打風﹐8號風球or 以上才會封上層。有時天文台發出強烈季候風訊號﹐只要度到橋面風力去到某一水平﹐所有高身及電單車都要行下層。
每年都會有一天封橋面比一眾運動建將跑步﹐都係會用下層給車輛通過。

所以除了建新橋外﹐根本無法改為4線鐵路。
註 : 仲未計算橋本身可承受的重量限制。


過海段﹐反而限制沒有青馬段嚴格。最多都係慢車﹐塞車﹐在訊號系統上令2部車之間距離盡量短﹐有助放更多車在此段路行駛。所以上面都提及設計上最密2.25分一班東涌線了﹐也是鐵路上的一個最密班次水平﹐再密亦會令停站時間不足﹐令到列車未能開車﹐都係阻延班次。
但青馬段只可每方向一部車﹐便是死症﹐無得處理。

dippy 發表於 2012-12-3 22:10

kei_hk 發表於 2012-12-3 22:26

原帖由 dippy 於 2012-12-3 10:10 PM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咁都仲有屯門赤鱲角連接路包底既
所以唔會話有問題

同時, 其實可唔可以喺圍欄度裝膠皮/用番石屎欄去減少橋面風力呢?

你係唔係想有則風的時間﹐有護欄之類的物體減少橋面的風力﹐但成條橋身受風位增加﹐令到橋身增加擺動﹐令到所有車都受橋面大幅擺動引起意外?
而橋身擺動﹐更可令路軌變形﹐導致列車出軌。


條橋本身都無預過4線鐵路﹐在承重方面一定會有問題。
如果唔係﹐又點會有限制每方向1部列車﹐同一時間只可有2部車(不同方向)行駛。
4線鐵路﹐即係暗示緊有機會同一時期4部列車通過﹐仲唔超晒設計的安全水平。:L


要全面4線鐵路﹐青馬段係一定唔可能在現有的橋改建﹐不需要再在此方面去想。

brian 發表於 2012-12-4 18:37

原帖由 dippy 於 2012-12-3 18:40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但如果AEL唔加班
咁可唔可以喺27班車人面
22班TCL+5班AEL咁運作呢?

甚至可唔可以封左青嶼幹線下層
將原有車路改俾鐵路用?
相信喺青衣開多兩條隧道唔難, 問題只係做唔做

過海方面, 好可能要將AEL縮去九龍/用預留月 ...
青馬改下層…… 砌模型都唔係話改就改啦…
打風唔洗行車咩…
同埋,青馬頂得順四條路軌+列車o既重量先算啦…


開多兩條隧道唔難?
上環延長落去西港島都要停站幾十小時,
開多兩條隧道連路軌拉駁,工程你覺得有幾細?


大嶼山鐵路一定有樽頸位ga la…

cruisesnet 發表於 2012-12-5 17:06

根本果時就吾應該慳錢.
寶林(慳果少少吾起多個月台)同康城(應該觀塘開過去)而家都那野LA,
仲要係有錢都改吾到.

想信第日黃埔都會有問題.

GX7209 發表於 2012-12-7 12:17

原帖由 GX7209 於 2012-12-2 11:45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我果朝由RMT行到去HMT一抽東涌都唔見。
其實下個再下個星期都再玩過啦,到時你見到十五晒車再話我都未遲,但記著係十點半前。 又比人hold起咗,今個月又話唔試啦喎,因為十二號有抽k train 要過HM。大概做一個月……

s3n370 發表於 2012-12-8 11:44

點解當初機場鐵路唔起4線,估計原因係有個更長遠的西部外走廊計劃,由屯門經大嶼山再去港島。

即使以今日的角度睇,唔駛講咁多青馬橋負唔負擔到4線鐵路。
剩係睇下同樣係雙軌的東、西鐵線,服務幾多人口,東涌、大嶼山同機場有幾多人口,就知青衣至大嶼山段駛唔駛4線鐵路?至於過海段,東涌線不是唯一過海鐵路,再者,2020後南北線去到金鐘,仲有無咁多大西北人經東涌線過海?

青衣至九龍要4線,根本唔係容量問題,係機場快線同東涌線兩線車速唔夾,唔係簡單協調班次就可以解決。青馬橋同過海段兩線車速一致,只需要協調好班次就可以以兩線行車。
頁: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11月底東涌線星期日加至6.5分鐘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