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ng
發表於 2014-11-24 20:19
原帖由 h2o 於 2014-11-23 23:35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稍稍補充一下,樓上tonyng唔知係咪已假設九龍塘轉車,但西鐵呢邊轉地鐵可以美孚或南昌轉,所以未扣「再入閘費」之前的原車費究竟係以邊個作準一樣冇公開過,所以結論都係呢項操作表面科學化靠晒公式,但內裡仲係「長官意志」, ...
東鐵及馬鐵沿線轉乘地鐵網絡,扣減「再入閘費」前的原車費,都以較低者為準,即經九龍塘站(而非尖東站)轉乘。
西鐵那邊,視乎前往不同車站,分別以美孚或南昌來計算車費,都可套用相同的方式計算出當年的「再入閘費」。
與其說「長官意志」,不如說「魔鬼裡的細節」。為什麼2006年發佈了車費扣減的例子時,立法會沒有議員質疑過
「再入閘費」是如何得來。
當年本站亦有討論過這個問題: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archiver/tid-85062-page-10.html
h2o
發表於 2014-11-24 23:31
原帖由 tonyng 於 2014-11-24 20:19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東鐵及馬鐵沿線轉乘地鐵網絡,扣減「再入閘費」前的原車費,都以較低者為準,即經九龍塘站(而非尖東站)轉乘。
西鐵那邊,視乎前往不同車站,分別以美孚或南昌來計算車費,都可套用相同的方式計算出當年的「再入閘費」。
與其說 ...
莫講話議員,連為數眾多的鐵路迷當年都冇乜人懷疑。記憶中,當年地鐵只係公佈咗五組「樣本」車程做比較,其中一程西鐵轉地鐵再入閘費$3.5,另一程東鐵轉地鐵再入閘費$1,馬鐵轉地鐵再轉西鐵再入閘費$7,亦係當年公佈再入閘費$1至$7的上限。所以有理由相信多數人(其實包括自己)都係主觀以為同一組鐵轉另一組係減同一個再入閘費,同「樣本」一致。誰知超過6000個組合,臨合併先公佈,好多人關注的係旺角火車站改名、燈箱轉款、取消新巴轉乘,好似冇乜人記起呢條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