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當年建呢條隧道時,頭尾兩端(石圍角路、二陂圳路)入象鼻山路應該就已封閉,不然不能進行這樣大規模鑽挖同挖低土地平水。
和宜合里
https://www.google.com.hk/maps/place/%E8%91%B5%E6%B6%8C/@22.381971,114.135019,3a,75y,184.96h,78.57t/data=!3m4!1e1!3m2!1s0fPzu72-5zckXLtZ4YMVRA!2e0!4m2!3m1!1s0x3403f897e0e9ab8b:0x80a3741cbe2e17c0
根本找不到當天兩條分岔路的痕跡,可能那樓梯、那斜路,便是當年的路。可能重係單路tim....:lol
這些隧道是橋底的隧道,還是山洞隧道? 原帖由 beaconlim 於 2015-3-31 13:37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http://www.map.gov.hk/gih3/view/mapshare.jsp?quickshareid=38daa4f8261dd782c566c89d6a360261a489&lang=tc&lite=false
我想當年建呢條隧道時,頭尾兩端(石圍角路、二陂圳路)入象鼻山路應該就已封閉,不然不能進行這樣大規模鑽挖同挖低土地平水。
和宜合里
https://www.google.com.hk/maps/place/%E8%91%B5%E6%B6%8C/@22.381971,114.135019,3a,75y,184.96h,78.57t/data=!3m4!1e1!3m2!1s0fPzu72-5zckXLtZ4YMVRA!2e0!4m2!3m1!1s0x3403f897e0e9ab8b:0x80a3741cbe2e17c0
根本找不到當天兩條分岔路的痕跡,可能那樓梯、那斜路,便是當年的路。可能重係單路tim....:lol
這些隧道是橋底的隧道,還是山洞隧道?
同意,多半是先封路,後建隧道,二陂圳路、三棟屋路及老圍暫時只能使用老圍路往返象鼻山路。
在我的觀察來說,石圍角路/二陂圳路隧道偏向是山洞隧道,因為需在不影響象鼻山路日常交通下
興建,至於和宜合里及和宜合交匯處兩條隧道則較難判斷。 找到這張航空照,發現1978年,當時象鼻山路正在興建。條城門道轉入今和宜合道交會䖏,未到變電站那路口,就轉入今日象鼻山路東行 (當時的城門道)那條路,令人懷疑今天的城門隧道公路25A出口那段路,可能就是昔日城門道(最原始)的一部份。
https://mmis.hkpl.gov.hk/coverpage/-/coverpage/view?_coverpage_WAR_mmisportalportlet_actual_q=%28%20%28%20allTermsMandatory%3A%28true%29%20OR+all_dc.title%3A%28%E8%B1%A1%E5%B1%B1%29%20OR+all_dc.creator%3A%28%E8%B1%A1%E5%B1%B1%29%20OR+all_dc.contributor%3A%28%E8%B1%A1%E5%B1%B1%29%20OR+all_dc.subject%3A%28%E8%B1%A1%E5%B1%B1%29%20OR+fulltext%3A%28%E8%B1%A1%E5%B1%B1%29%20OR+all_dc.description%3A%28%E8%B1%A1%E5%B1%B1%29%29%20AND+%28%20dc.category.category%3A%28Photo%29%20OR+dc.category.category%3A%28Poster%29%20OR+dc.category.category%3A%28Image%29%29%29&_coverpage_WAR_mmisportalportlet_sort_field=score&p_r_p_-1078056564_c=QF757YsWv59JUcUoLpFJocIS2DL%2F%2FZb7&_coverpage_WAR_mmisportalportlet_sort_order=desc&_coverpage_WAR_mmisportalportlet_o=4&_coverpage_WAR_mmisportalportlet_hsf=%E8%B1%A1%E5%B1%B1
這是從另一角度,可見正在興建的三棟屋道,可能正在想連接到城門道(北段)。由(今橫跨和宜合道交匯䖏)的路是上斜路,有小山崗。
該山崗應該是和宜合道交匯䖏那隧道位吧!!
https://mmis.hkpl.gov.hk/coverpage/-/coverpage/view?_coverpage_WAR_mmisportalportlet_actual_q=%28%20%28%20allTermsMandatory%3A%28true%29%20OR+all_dc.title%3A%28%E8%B1%A1%E5%B1%B1%29%20OR+all_dc.creator%3A%28%E8%B1%A1%E5%B1%B1%29%20OR+all_dc.contributor%3A%28%E8%B1%A1%E5%B1%B1%29%20OR+all_dc.subject%3A%28%E8%B1%A1%E5%B1%B1%29%20OR+fulltext%3A%28%E8%B1%A1%E5%B1%B1%29%20OR+all_dc.description%3A%28%E8%B1%A1%E5%B1%B1%29%29%20AND+%28%20dc.category.category%3A%28Photo%29%20OR+dc.category.category%3A%28Poster%29%20OR+dc.category.category%3A%28Image%29%29%29&_coverpage_WAR_mmisportalportlet_sort_field=score&p_r_p_-1078056564_c=QF757YsWv59JUcUoLpFJoU8Tbkk3EQyg&_coverpage_WAR_mmisportalportlet_sort_order=desc&_coverpage_WAR_mmisportalportlet_o=5&_coverpage_WAR_mmisportalportlet_hsf=%E8%B1%A1%E5%B1%B1
從以上兩圗,城門道(象山至和宜合)是不是在象鼻山路通車,才斷開、消失? 與此同時,德士古道北通車又是否城門道(鹹田段)永久分開之時? 獻上1978年與1994年的地圖,並參借樓主的地圖來Cover一下,製作了以下三圖,看看相關道路的發展
由圖一與二看起來,城門道象山至現和宜合里一段與現時城隧落和宜合交匯處的支路視乎沒有關連。 原帖由 beaconlim 於 2015-3-31 15:06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找到這張航空照,發現1978年,當時象鼻山路正在興建。條城門道轉入今和宜合道交會䖏,未到變電站那路口,就轉入今日象鼻山路東行 (當時的城門道)那條路,令人懷疑今天的城門隧道公路25A出口那段路,可能就是昔日城門道(最原始)的一部份。
這是從另一角度,可見正在興建的三棟屋道,可能正在想連接到城門道(北段)。由(今橫跨和宜合道交匯䖏)的路是上斜路,有小山崗。
該山崗應該是和宜合道交匯䖏那隧道位吧!!
從以上兩圗,城門道(象山至和宜合)是不是在象鼻山路通車,才斷開、消失? 與此同時,德士古道北通車又是否城門道(鹹田段)永久分開之時?
今天的九號幹線25A出口不會是昔日城門道的一部分,只是定線近似而已,但位置不同,甚至水平
高度也不同。
從暫時能夠找到的資料來說,城門道分成青山公路至象山邨及三棟屋路至城門兩段是與象鼻山路接
通和宜合道相關,而時期約為象山邨落成入伙。
德士古道北落成同時導致城門道(象山邨至德士古道北段)不能直接通往青山公路。
[ 本帖最後由 dcyw 於 2015-3-31 22:52 編輯 ] 原帖由 HB1972 於 2015-3-31 21:23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獻上1978年與1994年的地圖,並參借樓主的地圖來Cover一下,製作了以下三圖,看看相關道路的發展
由圖一與二看起來,城門道象山至現和宜合里一段與現時城隧落和宜合交匯處的支路視乎沒有關連。
沒錯,只是定線近似而已,但位置不同,甚至水平高度也不同。
回復 1# 的帖子
見第一幅圖之中,石圍角路係通唔到去蕙荃路,而德士古道北行就有一條支路,係要穿過德士古道下面嘅通道入石圍角路,
條路嘅實際位置會唔會就係,而家嘅德士古道行人路旁邊,
通去蕙荃路花園花園嘅有蓋行人路?
而石圍角路轉入德士古道嘅支路,又係唔係而家石荷樓外面向石圍角路嘅花園?
同埋呢個位係幾時至改成現在嘅安排,希望有人解答得到,先謝! 我再去借左本這是一本名叫《Hong Mong 1986 By Census - District Board District Tabulations KwaiChung and TsingYi》的書,後面有一張當時「葵涌及青衣區」的分界圗。:loveliness:
1. 當時可風中學及今天的李炳中學,皆是屬「葵涌及青衣區」。此分區界沿城門道(和宜合段)至到今天的和宜合交匯䖏,在沿「象鼻山路-和宜合道」路東行折返。
2. 今天的和宜合里,當年可能是一條溪流。當年城門道橫跨今天和宜合里的那個位,在地圗上隱約可見好像是橋樑的結構。
3. 城門道象山段已不連接「象鼻山路-和宜合道」路。
原帖由 Dennis34 於 2015-3-31 22:59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見第一幅圖之中,石圍角路係通唔到去蕙荃路,
而德士古道北行就有一條支路,係要穿過德士古道下面嘅通道入石圍角路,
條路嘅實際位置會唔會就係,而家嘅德士古道行人路旁邊,
通去蕙荃路花園花園嘅有蓋行人路?
而石圍角路轉入德 ...
同問:lol 估唔到你甘有眼力!:victory:
見到入石圍角條路,係德士古道北出,再穿過德士古道北底入石圍角路。
出石圍角就直接上德士古道北。
難道當年只是單管道隧道入石?
我估當年應該有明挖工程,令石圍角路出惠荃路得以穿過德士古道北底,再駁惠荃路。
根據這幅出自《Hong Mong 1986 By Census - District Board District Tabulations KwaiChung and TsingYi》書的葵涌及青衣區分區圗,石圍角路都是這樣。
原帖由 Dennis34 於 2015-3-31 22:59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同埋呢個位係幾時至改成現在嘅安排,希望有人解答得到,先謝!
根據華僑日報, 德士古道北與石圍角路之間的支路在1988年4月9日起封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