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X9097
發表於 2020-7-14 11:23
ViviTse 發表於 2020-7-13 23:45
街市果樣都啱嘅...... 但真心唔覺得東港城果邊消費力低,聽親人講都係將軍澳最高,坑口差將軍澳DD
btw 上 ...
講真
坑口人想買平餸嘅
一早就過哂富康
點會留喺雞圍;P
ViviTse
發表於 2020-7-14 17:23
kc_loo 發表於 2020-7-14 09:34
我都唔想咁諗, 但事實係東港城幾年係差, 吉鋪越來越多, 選擇已經少, 都做唔住,
坑口來來去去都係果一兩間 ...
但其實咩原因搞成咁呢(除咗食肆唔夠->商場吸引力下降->食肆更不欲投資->惡性循環之外)?
會唔會因為太多連瑣式、集團式嘅餐廳?似乎小本經營嘅餐廳/地舖極少?
btw 以前喺其他論譠/FB之類聽返黎,
好嗰方面:有D人認為坑口嘅商場發展成熟、連埋晒一齊所以好住(相比TKL),
壞嗰方面:有D人認為坑口交通不便(相比TKL/TKO/PL)、「特式」舖頭比以前少
(例如雞圍好耐以前有百百胖之類、東港城有吉之島等等),
亦聽過有次九巴黎東港城中間擺檔,有區外人留言話唔就腳
ViviTse
發表於 2020-7-14 17:25
JX9097 發表於 2020-7-14 11:23
講真
坑口人想買平餸嘅
一早就過哂富康
冬天肯定有人過富康買平餸,但夏天就...... 話晒上上落落仲要無遮無掩無冷氣,師奶黎講,咁行法都幾係嘢
kc_loo
發表於 2020-7-14 17:53
ViviTse 發表於 2020-7-14 17:23
但其實咩原因搞成咁呢(除咗食肆唔夠->商場吸引力下降->食肆更不欲投資->惡性循環之外)?
會唔會因為太多 ...
TKO 個個場都係連瑣式、集團式餐廳, 唔見得只係東港城
以連瑣商場來講, 係特別弱,
最簡單, 新都城, popcorn 都有間Rolex, 係坑口無,
就會見到消費力係唔同
kc_loo
發表於 2020-7-14 17:53
ViviTse 發表於 2020-7-14 17:25
冬天肯定有人過富康買平餸,但夏天就...... 話晒上上落落仲要無遮無掩無冷氣,師奶黎講,咁行法都幾係嘢
...
唔好睇少師奶對果一兩蚊既執著
MyTiF
發表於 2020-7-14 18:50
本帖最後由 MyTiF 於 2020-7-14 18:58 編輯
kc_loo 發表於 2020-7-14 17:53
TKO 個個場都係連瑣式、集團式餐廳, 唔見得只係東港城
以連瑣商場來講, 係特別弱,
正如我先前咁講,新鴻基將區內商場分返level。咁Popcorn開左rolex,東港城就唔需要再開多一間。
相反, 寶林新都城唔係新鴻基旗下,恒基用新都城二期嚟同Popcorn鬥grand係好合理。因為新都城一二三期所target既客都唔同,而新都城咁大係可以做齊晒高、中、低消費三類客。
我又覺得ROLEX冇係坑口開鋪又一定反映到區內消費力ge,只係新鴻基既策略同恒基唔同姐。
不過東港城就好明顯有少少定位模糊不清,之前想專做電器鋪同旅行社,但好明顯唔係好吸引到人流。
又搞過一啲類似food lane既物體, 但好明顯旺丁唔旺財, 最後成個摺左做GU。
講食肆方面, 恒基又真係更勝一籌,好多特色食肆都會開係新都城 (eg: 沙嗲王、快樂蜂....), 反而東港城就倒模咁, 住係區內個啲居民真係成日都話冇啖好食。
ViviTse
發表於 2020-7-14 19:31
kc_loo 發表於 2020-7-14 17:53
TKO 個個場都係連瑣式、集團式餐廳, 唔見得只係東港城
以連瑣商場來講, 係特別弱,
如果講「特色餐廳」(有D雖然係集團式,但至少叫「其他路線/檔次」,或者唔係周圍商場都有):
- 寶林 新都城:金坊、二期地下幾間冰室/酒樓、八方面屋、豚豚拍子、小方糖、etc
- 坑口 厚德:food lane果幾間、vietlime、一碗肉燥、大師傅,應該係咁上下
- 坑口 東港城:美人鍋、mr steak、錦麗、Nene,應該係咁上下
- 坑口 連理街/南豐/海悅/新寶城:海爐端燒、檀島、正記、車仔面,應該係咁上下
- 將軍澳 尚德:101、敍龍閣、阿波羅,應該係咁上下
- 將軍澳 popcorn:odelice、Nha Trang、添好運、莆田、豚王、etc
- 將軍澳 將廣:泰巷、峇峇娘惹、別府、super sandwich、峰壽司、etc
- 將軍澳 將中:牛氣、outback、樂天、王牌、saycheese、漁釧、etc
- 調景嶺 彩明:金公館、泰原味、茶魚飯後,應該係咁上下
- 調景嶺 都會駅:泰巷、麻酸樂、一碗肉燥、炑八,應該係咁上下
寶林其他商場唔寫出黎啦,至於將南新果幾個商場就似乎好多間都叫有「特色」,都唔寫啦。
所以,調景嶺嘅「特色餐廳」基本上最少,而其次就係坑口。其實東港城除咗「特色餐廳」少D之外,
消費力唔見得好差,因為本身上年傳過會有幾間舖(例如京都勝牛、純貞牛肉麵等)會黎開舖,
但唔知係咪受社會/疫情問題影響,而最終告吹姐;所以我反而覺得係「特色餐廳」少,多過消費力問題
ViviTse
發表於 2020-7-14 19:37
MyTiF 發表於 2020-7-14 18:50
正如我先前咁講,新鴻基將區內商場分返level。咁Popcorn開左rolex,東港城就唔需要再開多一間。
相反, 寶林 ...
Rolex果樣幾同意,因為全區最高消費力在於將軍澳市中心/南一帶,而popcorn交通比將南嘅新商場方便,
所以如果Rolex要進駐將軍澳,popcorn可以話基本上係「必開」。
至於如果開多間,東港城咁近就似乎開唔開無大分別,正如天晉都唔會開多間,所以開去新都城都合理嘅。
如果用新鴻基商場檔次分配嘅諗法,都一樣講得通。
ViviTse
發表於 2020-7-14 19:51
MyTiF 發表於 2020-7-14 18:50
正如我先前咁講,新鴻基將區內商場分返level。咁Popcorn開左rolex,東港城就唔需要再開多一間。
相反, 寶林 ...
講開東港城個定位,其實真係唔明當初點解會專做電器鋪同旅行社:sleepy:
根本上交通配套唔方便,要睇電器嘅又唔係佢獨市,就好難吸引到人特登入黎將軍澳睇電器;
反而如果其他方面(食肆、行街、得意舖)吸引力高D,反而會帶動到人流路過電器舖果陣望望/買嘢。
旅行社正如地產舖咁,會入去嘅就會,其實有幾間就足夠,似乎唔能夠吸引太多人流。
Food lane 「失敗」個原因,我認為係太細+無乜舖......
入到 food lane,得 mos burger、份子雪糕、銀㗎喱 之類,一係 takeaway,一係入間舖食,
根本同就咁幾間舖無咩分別。如果大少少、多幾間舖、有個common area坐低食,或者會成功。
kc_loo
發表於 2020-7-14 19:57
本帖最後由 kc_loo 於 2020-7-14 23:26 編輯
MyTiF 發表於 2020-7-14 18:50
正如我先前咁講,新鴻基將區內商場分返level。咁Popcorn開左rolex,東港城就唔需要再開多一間。
相反, 寶林 ...
popcorn 係地鐵商場
做電器唔夠人流, 做過BB 用品唔夠人流, 食肆又唔見得多人, 時裝都係得GU, UNIQLO 多人, 運動服都係得運動家做到咁多年, 藥房得番莎莎同東城
旅行社更加不用提...........
前food court 最多人係日船, 之後得銀咖哩, MOS burger 比較多人, 但都唔夠其他區
沙嗲王、快樂蜂其實都係倒出來, 問題唔知係唔係新鴻基又認為佢cheap
最錯係無左jusco, 而家無咩可以吸引到其他區人入來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