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tarolo 發表於 2016-11-30 23:29

本帖最後由 kitarolo 於 2016-11-30 23:36 編輯

Tilt test?

唔好講到翻側咁災難
或者部車會有內傷(年檢
或大修時應該會發現得到)

淨係制動距離長咗都夠大鑊啦
有啲線長期有客坐樓梯(潛望鏡/
閉路電視嘅暗角位)兼要落一大段
斜路,上斜最多慢啲啫,Safety margin
定喺110%,120%......一般人無從得知,
唔好話ATSE,12.8米都有機會過人數/過重。

以我所知,測試時係以人均體重
計上層滿座而下層空載,除非咁
唔好彩全部乘客都十分「健碩」
實際計幾多公斤有請其他版友補充。

cheungtszfung 發表於 2016-11-30 23:49

kitarolo 發表於 2016-11-30 23:29
Tilt test?

唔好講到翻側咁災難

http://www.td.gov.hk/filemanager ... proval_of_buses.pdf

運輸署官方文件咁寫
傾斜測試當每個客57kg、 滿載量重同剎車測試就當每個客54kg

city_alexander 發表於 2016-11-30 23:58

kitarolo 發表於 2016-12-1 00:09

本帖最後由 kitarolo 於 2016-12-1 00:10 編輯

3N/3BL有水塘位,
3AV就算有空調組件
一樣有水塘位版本,其實
而家啲巴士低地台化,基本
上乘客身高不超1.8米企下層
都唔需要「低頭」會而家部車
自身重量高咗,所以唔會整水塘位?

正如我#61所講,下層企盡翻側
機會更低,但係就會引起另一啲問題?

ricky619 發表於 2016-12-1 10:44

八九十年代搭巴士成日都有呢d 事發生架啦,
九巴又有中巴又有, 通常都係尾閘上車到落車前
先去入番錢 (當然有人會錢都唔入就走),
根本唔係乜野新招, 只係現今盡責的車長已經好少.


wawa0006 發表於 2016-12-3 12:08

本帖最後由 wawa0006 於 2016-12-3 12:13 編輯

ricky619 發表於 2016-12-1 10:44
八九十年代搭巴士成日都有呢d 事發生架啦,
九巴又有中巴又有, 通常都係尾閘上車到落車前
先去入番錢 (當然 ...
因為在現今香港動輒得咎的文化下,靈活、盡責、進取只會招來投訴和責難(不論正反雙方),弄成對客行業人人只按本子辦事,做法甚至比以90年代更僵化,此點非常值得動輒不滿車長決定的人反思:L

總結:其實就此事而言,我們應該深思一下車長這樣做的出發點是好還是壞。如果是壞當然要質疑、譴責,但是如果出發點是好, 就算不被欣賞, 但也不應該被說成為是一種過失。
就這個例子, 巴士車長只希望讓更多中途站的乘客能夠上車, 出發點絕對是良好。

而且說實話, 相信很多巴士迷都清楚知道,現實上12米車的車廂空間要擠入超過法定企位上限人數的機會, 根本是微乎其微:lol

因此,在繁忙時間乘車,其實大家是否應該包容忍耐多一點呢?:handshake
頁: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九巴又有新招用盡巴士載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