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港鐵公司向立法會提交文件,輕鐵各綫於2016年12月最繁忙路段之載客率如下
505:74%
507:83%
610:85%
614及614P:69%
615及615P:80%
705:87%
706:91%
751:96%
751P:78%
761P:81%
另提出研究措施提高可載客率,包括
1、檢視重疊路線
2、檢視調整燈號
3、檢視路口設計可否優化
其中重疊路線例子:
部分輕鐵路綫的路段有所重疊,例如由屯門至元朗的 610、614、615 綫均行走屯門至元朗,並共用大部份青山公路的路段,經過數個繁忙路口時,不時出現擠塞情況,情況尤以青山公路元朗段/鳳翔路交界及青山公路元朗段/安樂路交界的路口較為嚴重。如果在此情況下再大幅增加車輛(不論單卡或雙卡)行駛,輕鐵系統會更加擠塞,車輛難以準時到站,因此未能有效提高整體可載客量。
另外預計2019-2023年間,新增10部輕鐵將投入服務。
連結:http://www.legco.gov.hk/yr16-17/chinese/panels/tp/tp_rdp/papers/tp_rdp20170210cb4-500-9-c.pdf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
|
|
|
前幾年議員話每平方米企4位?!
原來輕鐵可以企8位去計
。若按每平方米站立人數計算的乘客密度表達這設計可載客量,則須視乎輕鐵車輛的座位數目。現時輕鐵共有 4 種在不同時期投入服務的車輛,其設計可載客量稍有不同。平均而言,這 240 人的設計可載客量,理論上等同每輛單卡輕鐵車輛每平方米站立約8 人的乘客密度。輕鐵車輛確實可運載的乘客數目會受多項因素影響,包括乘客的乘車習慣(例如更多乘客使用平板電腦或智能電話等流動裝置,因而佔用更多空間)。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據繁忙時段實地視察所得,每輛單卡輕鐵車輛實際上最高可運載約 200 名乘客,理論上等同每平方米站立 6 至 7 人的乘客密度。這是根據實地觀察單卡輕鐵車輛最多可載約 200 人,作出換算後得出的數字,是輕鐵在實際營運環境下的實際乘客密度。
|
|
|
|
|
講咩丫? 當年咪又係重組唔到610,614,615...
甚至551,552,553呢。
港鐵落力啲宣傳k58啦…或者試重開k2p,舊k76,大力宣傳下啦。
|
|
|
|
|
K58 最大問題係班次不準 ....
不如快手做埋 ETA ,甚至輕鐵到站預報系統都可以睇到
|
|
|
|
|
614/614P:69%???
黑人問號.jpg
我日日繁時見住堆614/P班班爆
借問聲,96%既751係咪企緊車頂?
|
|
P960早日摺線
|
|
|
其實MTR 係用什麼方法去計算不同路線的載客率?
特別係一些多條路線重疊的路段﹐相關車站的乘客如何計算在那一路線之上?
|
|
|
|
|
根本614同615同P車一齊計就係玩緊文字藝術,想趁機取消呢兩條線

|
|
|
|
|
點睇都係614系列高客量過615系,大家都係P車姐,一架總站開大把位,一架無位,751都唔夠610爆,751用拖卡車係區外超鬆動,但調返轉就無人,614同615一過兆康就落左七成,反而610無乜點郁,610,614同615三合一唔該全線拖卡兼加密
|
|
|
|
|
你有冇開份野黎睇呢?.
由於一個輕鐵車站可能有多條路綫途經,港鐵公司難以確定乘客在購買車票或
使用八達通繳付車費後登上哪一條路綫的輕鐵車輛,因此無法通過乘客出入車
站的紀錄,評估個別輕鐵綫的載客率。港鐵公司採用實地考察的方式評估輕鐵
的載客率,職員會於早上繁忙時段最繁忙一小時期間,於車站月台觀察及評估
途經的輕鐵車輛車廂內剩餘的空間,並綜合一小時內所得紀錄,以評估個別輕
鐵綫的載客率。2016 年,12 條輕鐵綫的載客率介乎 69%至 96%之間,平均約
為 80%。
|
|
十年功勞遍佈B典,而家積極開拓路典!!!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