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開初彩虹站C出口都無分C1,C2,C3,C4,只不過係後期再方便乘客就再細分編號同埋響行人隧道加出口地點牌方便乘客行人。
牛頭角站都係一樣?至於柯士甸站,都頗接近,不過都係跟返習慣一開始對隧道出入口直接編號。
|
|
|
|
|
|
也許一片海 會重返大洋 也許一片港 會再得芳香 風吹過 堅守這個
|
|
|
牛頭角站既行人隧道系統應該係港鐵管理
* 有錯請插
深水埗個兩條係政府管既 (有隧道編號)
|
|
|
|
|
本帖最後由 EX-TL 於 2017-4-3 01:15 編輯
觀塘站D2出口以前係由港鐵管理的樓梯, 變成現在路政署管理升降機平台及由機電工程署管理的升降機, 而D2出口的位置冇變過, 依舊與由港鐵管理的D1出口及相關結構連接住.
此外, 觀塘站各出入口都係24小時通道, 收車落大閘唔會影響到行人利用該些通道, 其實大家係咪講緊呢啲爭議?
回正題:
深水埗站那兩個通風口被大廈重重包圍, 住客豈不是每日都受住空氣和噪音污染? |
|
|
|
|
通風大樓作用有
1. 緩減活塞效應
2. 車站/隧道火警時抽/送風
正常情況其實係無乜污染物排出,除佐火警外
講番所謂爭拗,小弟係講緊
唔同機構結構痴埋一齊,維修責任同將來發展會難搞D
﹙講多次,我只係話難搞,而唔係無得搞﹚
至於係咪二十四小時開放,我只就住果三個車站講
前者係阿媽係女人級數的道理
後者只係講特例
相關板友只係簡單一句推翻,又唔講多D
小弟都想知開邊瓣
|
|
也許一片海 會重返大洋 也許一片港 會再得芳香 風吹過 堅守這個
|
|
|
早年啟用嘅牛頭角站已經有由地鐵管理嘅行人隧道,如果有你所講嘅爭拗,咁之後就實唔會重覆犯錯啦
但係後過深水埗站啟用嘅筲箕灣站仍然有咁嘅設計,咁即係無啲咁嘅事
仲有,其實所有鐵路工程都係路政署話事(包括車站出入口),所以你會喺路政署網頁見到有關車站出入口嘅鐵路改善工程
根本無論點都要「兩邊同意」,咁又點會影響係咪要分開行人隧道同車站出入口啫
|
|
|
|
|
本帖最後由 s3n370 於 2017-4-5 21:17 編輯
你所講嘅野係全錯
首先唔睇事實先,剩係簡單邏輯都站唔住腳
回正題,鐵路構築物係港鐵/九鐵公司"資產"
道路構築物則係政府公物,並由路政署多個不同分部管理
你所謂鐵路工程係路政署話事,完全牛頭唔搭馬咀。
就算齋睇呢句都係錯,
一切同鐵路有關的工程,
路政署屬下的鐵路拓展處只負責監管及統籌,
其他道路工程則由路政署屬下其他部門﹙如主要工程辦事處﹚管理
雖然都係under路政署,實際上係各自為政
呢D可能係某D人口中的官僚,
多隻香爐就多隻鬼,可以煩少個係好事
其實政府網頁係搵到呢D資料
第二,你所講的牛頭角站、筲箕灣站,
係由港鐵車站出入口,但作二十四小時開放
同私人物業入面公用空間/24小時通道有少少似
唔通你又可以話同公家道路無分別?
對一般使用的市民黎講係唔會有分別,
但背後由設計到運作完全係兩回事
樓主問到點解有D唔跟另一D咁起,自不然要從原則講起
鐵路構築物同其他政府/私人結構分開係常態
痴埋一齊/開24其實係特例,
有排拗只係煩而唔係無得搞,亦唔係神聖不可侵犯的天條
當其他因素更Dominant,拗多陣蝕底D算得係乜?
如果唔係,點會到今日都有痴埋/開24出現?
我無見識過呢幾個站資料,只能從大原則解釋
隨便話犯錯係武斷
|
|
也許一片海 會重返大洋 也許一片港 會再得芳香 風吹過 堅守這個
|
|
|
本帖最後由 DIH 於 2017-4-7 09:55 編輯
除了管理權同開放時間的問題外,我諗重有建築空間及難度的考慮。
而家深水埗個情況係行人隧道騎在地鐵通道上面。
如果在行人隧道內另設出入口,會需要較多空間,
一係沿主幹道伸延(如旺角站E出口伸延至奶路臣街),
一係橫街要有足夠空間(如旺角站C/D出口上面係亞皆老街)。
深水埗站兩邊如果順延一個街口,分別係欽州街同南昌街兩條大街,
施工期封路及出入口永久佔用路面,會對交通有重大影響,
正如而家亞皆老街都被出口設施侷限而成為旺角塞車樽頸。
而且南昌街有條大渠,未必適合興建淺層行人隧道
(長沙灣站A1/A2出口有東京街明渠,但並無貼到盡的唐樓)。
至於打橫街主意,北河街、桂林街應不能提供同亞皆老街一樣的施工空間。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