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ckw 發表於 2017-6-27 13:09
但只是在兩邊總站上車才付全程$5.8,分站上車$5.1。
其實往尖碼方向延長路段應該收取$5.8,彩虹開始才收$ ...
諗起796X, 如果當初兩邊同時延長,就可以加價,唔駛全線$7.5。 |
|
|
|
|
053h4 發表於 2017-6-27 13:21
落車拍卡有咩唔可行?例如北京新加坡咪落車門加拍卡機
到時條條都變曬流水線 嗰陣唔好投訴 |
|
|
|
|
新創建最叻延長加價(702,15B)
縮短不減價(71,76)
一伸一縮(轉循環OPTIONAL)加價(43M,8H)
停少幾個站加價(30X)
大把幻想
|
|
合理行為不容無理干涉,後果自負
|
|
|
kay 發表於 2017-6-27 15:05
新創建最叻延長加價(702,15B)
縮短不減價(71,76)
一伸一縮(轉循環OPTIONAL)加價(43M,8H)
529變85減咗價 |
|
|
|
|
最主要原因係巴士公司收入減少,開支亦要增加(因人多上落令條線要加車加人、車體結構承受更大壓力增加維修開支等),於是無誘因去做。
此外,香港同其他地方真係未必可以直接比較,香港人口係東一忽西一忽,但每一忽入面密度好高,鐵路亦難以吸納全部長途客,於是例如大西北,每個小區至少要一條荃葵、一條西九、一條東九、一條港島、一條A/E,再optional一條新東,呢堆長途線都只係僅僅足以應付人口流動需要,冇乜剩餘運力,好自然區內亦要開返短途線做短途客(如適當的短途線沒有出現,係運吉同巴士公司的責任)。在這前提下,大規模雙向分段無論在公司角度定乘客角度都只係添煩添亂,正如而家老人$2已經被部分人鬧阻住返工。
我唔介意無短途替代品的鄉郊線玩下雙向分段,但適用例子真係唔多。 |
|
|
|
|
本帖最後由 ky927 於 2017-6-27 18:23 編輯
在商言商, 個收費上限係俾間公司有咁0既收費權. 用唔用, 用到幾盡, 其實都係睇你有幾多bargain power.
你拉條線入去某區, 係用來頂死其他交通工具, 咪唔收上限囉;
睇死你無其他選擇, 或者個區俾得起, 咪收貴D.
NA10, 咪就係無次選同埋方便, 咪收上限;
70拉華貴, 或者當時好有遠見唔想走批客俾地鐵咪唔加囉(推斷);90入海怡要加 (N年前), 推斷係因為590收$6.5/6.9 都有客, (無鐵路), 仲要兜個海怡圈要加車, 咪加價博區議會唔批囉.
九巴將南去到荃灣開線都係$9.2 呢下就知係商業決定大於係咪收費合比例啦
其實, 都係生意0者.......
|
|
|
|
|
kay 發表於 2017-6-27 15:05
新創建最叻延長加價(702,15B)
縮短不減價(71,76)
一伸一縮(轉循環OPTIONAL)加價(43M,8H)
43M簡直屈機,當年三合一去灣仔北建議收番$5.1,係咁多年比上路車收平$0.2先要加番佢。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