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ernalflame,你計晨早繁忙時間的「每小時各站出入閘人次」計法有誤:
因顧問公司是將轉車站內乘搭不同車線的「出入閘人次」分開計算的:
混合計算應為(入/出閘千人次計)
中環+香港、尖沙咀+尖東視作同一車站的閘區計算:
應該是八達通計算的數字:
港島區:
港大:05/04
中環+香港:10/50
金鐘:04/25
會展:03/15
北角:06/07
則魚:03/20
黃竹坑:04/04
西九龍:
尖沙咀+尖東:09/37
紅磡:03/17
何文田:08/08
南昌:07/03
油麻地:07/07
旺角地鐵站:10/10
太子:09/07
美孚:08/05
東九龍:
鑽石山:16/09
油塘:10/04
調景嶺:13/04
寶琳:13/03
新東:
古洞:08/06
上水:15/07
大圍:16/05
西南:
LAK:04/04
欣澳:01/01
西北:
錦上路:07/03
|
|
為何未道別/但消失的你/留下我一直疑問…
|
|
|
TYChow 發表於 2018-1-6 15:52
eternalflame,你計晨早繁忙時間的「每小時各站出入閘人次」計法有誤:
因顧問公司是將轉車站內乘搭不同車 ...
未見到報告書提到中環/香港及尖沙咀/尖東一併計算嘅說明,可否指明一下?
另外車站出入數字會再覆核一下 |
|
|
|
|
尖東站、尖沙咀站收費區不相連,
我諗唔應該視作同一個車站
|
|
|
|
|
真係落實起萬億東大嶼先會有屯港線,如果唔係就八卡西鐵逼下啦(如果唔係西鐵有幕門,就可以好似輕鐵咁推人上車,勉強都頂得順)
|
|
|
|
|
所有數據計算已經更新了, 嗚謝tychow及其他版友指正 |
|
|
|
|
因為張圖在「HOK」和兩個「CEN」也有虛線標示轉車人數,所以你在列出個「出入閘人數統計」時要留意個計算方法。
如果分返開(入出閘千人次):
HOK(TCL):05/21
CEN(TWL+ISL):05/35
TST(TWL):09/15
ETS(WRL):01/23
ADM(TWL+ISL+SIL+ERL):04/26
|
|
為何未道別/但消失的你/留下我一直疑問…
|
|
|
已悉數更新了, 香港站 (HOK) 及其他機場快線車站有合併機場快線的出入站人次計算。
|
|
|
|
|
eternalflame 發表於 2018-1-6 14:54
再整理下數據,觀塘線架空站客流不容樂觀。
出入站客量總和頭10位
好多人成日以為分散CBD比擴展現有CBD可以用少d錢去解決問題,但事實證明若果唔巨額投資,分散CBD只會制造更嚴重的通勤地獄問題,因為該些改為CBD的地區本身交通及其他設施並非為CBD而設,東九的例子更加要同本身觀塘區70萬人口共用,真係唔明政府條數點計
反而舊CBD外圍例如西九龍、紅磡車站一帶等已現存成熟的交通配套,地理位置亦遠比東九龍佳,理應發展為CBD |
|
|
|
|
北角站早繁由將線轉港島線有26,000人,港島線轉將線都有11,000人,呢班轉車客多數去灣仔
將線西行過北角後由46000跌到37000 (少左9000人),
但港島線西行過北角後由28000加到41000 (多左13000人),
但銅北、會展、添馬落車的人就各站都少過10000
即係話港島東區西行鐵路系統早繁時段,
根本過海乘客多過港島區內的乘客,
還未計加上交椅州的客量。
所以北港島線用交匯方案是錯誤。
|
|
為何未道別/但消失的你/留下我一直疑問…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