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HR9710+KU1391 於 25/10/2006 13:11 發表
8A比74X更早全冷,所以74X應該不是第一條由冷熱混合改為全空調並沒有改編號的路線
不知當時九巴想點,在96年1月全冷的34B卻改為234B
講返74X,現在35架掛牌中,有31架3AV掛牌,應該是九巴最多3AV掛牌的路線,佔9%,接近1成的3AV是74X掛牌
74X應該是大埔區數一數二的線王
不過,
74X 應該係第一條由冷熱混合改為全空調之後減冷馬價的路線
由 $6.2 / $8.5 減至全冷價 $7.8
當時仲掛住大大隻 $7.8 字樣在 74X 排隊欄上
呢個創舉為以後冷熱轉全冷減價有深遠影響
74X 不但是大埔區線王,
而且是全香港數一數二的線王
呢點應該大家也認同吧
其實我有時諗,
未搭過 74X 的 3AV,
都唔可以話自己搭過 3AV |
|
創出自己一片天空 重新領回自我國度
|
|
|
原帖由 TP人 於 2006-11-7 20:25 發表
不過,
74X 應該係第一條由冷熱混合改為全空調之後減冷馬價的路線
由 $6.2 / $8.5 減至全冷價 $7.8
當時仲掛住大大隻 $7.8 字樣在 74X 排隊欄上
呢個創舉為以後冷熱轉全冷減價有深遠影響
74X 不但是大 ...
我都覺74X是在眾多新界長途東九線裡,
最大放異彩的一條。其實想問下74X的成功,
有什麼歷史或其他因素在背後影響著﹖
勞煩各位解答~ |
|
|
|
|
原帖由 EV2021 於 2006-11-7 20:53 發表
我都覺74X是在眾多新界長途東九線裡,
最大放異彩的一條。其實想問下74X的成功,
有什麼歷史或其他因素在背後影響著﹖
勞煩各位解答~
74X成功之處:
1:由於來往大埔至觀塘如果一定要用鐵路,一定要火車轉地鐵,74x不用轉車,所以新界來往東九龍是很旺場,eg.277x也算成功r
但72x客量不及74x,因為72x同火車平行,大埔出旺角的時間,火車佔優勢
2.大埔的地理環境及住宅區有利巴士發展,因為大部份住宅區遠離火車站及住宅較集中,巴士公司可以用一條線服務整區乘客,乘客量高,又可以有理由地加密班次,令更多乘客坐,客量進一步上升,可謂良性循環 |
|
|
|
|
原帖由 HR9710+KU1391 於 2006-11-8 00:23 發表
74X成功之處:
1:由於來往大埔至潀言\
但72x客量不及74x,因為72x同火車平行,大埔出旺角的時間,火車佔優勢
2.大埔的地理環境及住宅區有利巴士發展,因為大部份住宅區遠離火車站及住宅較集中,巴士公司可 ...
3. 途經大老山隧道往東九龍, 路線直接. |
|
|
|
|
原帖由 cklee2000 於 2006-11-8 00:55 發表
3. 途經大老山隧道往東九龍, 路線直接.
4. 大埔往東九龍需求大 |
|
教導子女遠離益童
|
|
|
原帖由 TP人 於 2006-11-7 20:25 發表
其實我有時諗,
未搭過 74X 的 3AV,
都唔可以話自己搭過 3AV
我從未坐過74X
但我成日坐3AV |
|
老婆打老公?因住比雷劈呀妳!
|
|
|
原帖由 chan6723 於 2006-11-8 01:15 發表
4. 大埔往東九龍需求大
其實呢個可以係令74x多人搭既原因
但另一方面亦係74x出現所造成既現象
因為大家都知道74x車程只需約40-45分鐘就可以出到觀塘
令來往兩地返工/轉車過海既人更多 |
|
|
|
|
另一個令74x如此成功既原因應該要「歸功」於另一條線:74A
其實大部份新界東地區都有超過一條線來往彩虹至觀塘一帶既東九龍
北區有70X,277X; 沙田有80,80X,83X,89,89B,89C,89X; 馬鞍山有89C,89D
但基本上成個大埔都係74X做哂
就算係74A獨市既地方好似太和同運頭塘
果邊D人大部份都會行去搭74X或者搭火車都唔會搭74A
所以令客量更集中於74X一條線 |
|
|
|
|
74X 初期冷氣巴收費$7.5
同期熱狗只係$4.7 |
|
要求安信兄弟拯救雷曼兄弟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