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12Lane 於 2024-5-26 02:21 編輯
「步行距離合唔合理,唔係我同你而家喺網上討論就可以判斷到嘅嘢嚟。」呢個唔係討唔討論,而係大有相近例子,呢個距離我諗只係大埔墟站行去64K站頭咁嘅概念,松園下步行至口岸係合理步程,甚至名正言順可視為合理抵達口岸之車站,呢個相信冇人會質疑。
「同B7功能重複,咁招標黎做咩?」我諗要搞清楚一點,無論79K頭牌寫咩,總站都同樣能夠抵達口岸,係唔會因為寫咩字而改變。功能重複之說亦不盡同意,就正如有人可以搭53荃灣入元朗,但相信冇人會覺得佢同68M有主要角色衝突。交通程式,甚至九巴城巴都清楚列明B7/79K所用行車時間,邊個吸引選擇邊個,配合自己需要選擇所乘路線,係好正常。就正如搭E車唔搭A車去機場/出市區,相信冇人會覺得係有咩大問題。
B7係最方便選擇,請問同79K去唔去到口岸有咩衝突?咁係咪53又唔可以頭牌寫元朗,以免乘客同68M混淆?人地寫到明車程,下車步行時間,除左「蓮塘」兩字不盡準確,我又睇唔到有咩咁大問題。明買明賣,願者上車,車程/所指班次/步行路程亦無虛假描述,完全唔知問題喺邊。 不過對家 / 運吉係投訴,係唔比嘅,咁冇辦法,但作為乘客我就睇唔到本質上件事有咁大問題。 一條搭15分鐘、車密密開,行1分鐘就上口岸嘅B7;會覺得一條搭半個鐘,車疏,行3分鐘嘅79K,係會因為描述實際資訊而對B7構成威脅,確實點講都講唔通。九巴識宣傳,城巴都一樣識,好多地方都唔止一條線到,混淆之說似乎理據頗弱。講到尾就係運吉要所謂「顧全大局」,但又阻止唔到79K同樣去到口岸呢個現實。對乘客黎講,兩線資訊網上/現場已經列明,清晰可作比較,多架車做backup著實冇壞。
反而我會睇一樣野,「特別班次」不停私底下加班嘅合法性,前段講左B7/79K最大角色分別係咩,而字面/頭牌本身就唔係區分角色嘅有效方法。 但如果「特別班次」都可以密密開,咁係咪有一日又係咪可以開一站直達松園下特別班次?假設行車時間慢慢同B7收窄,而且站越飛越多,呢下就真係同B7有實際角色衝突,而唔係喺道拗個字係咪寫口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