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盔:以下內容純屬本人極度主觀之意見,毫無數據、論文等作為資料來源)
傾得新界各區嘅話題多,發覺新界居民同市區居民喺地名呢方面可能會有唔同嘅諗法:就係:
市區居民好多時候會將地名同地鐵站名完全掛鈎;但新界居民好少會咁做
即係將一個地名局限喺同名鐵路站附近嘅範圍,例如旺角就只係旺角站周圍,太子站都唔算旺角…等等。
事關我發覺好多時有人,尤其是係市區居民會咁做。例如喺大多數沙田居民眼中,「沙田」呢個地名係包含南至顯徑,北至馬場/石門嘅範圍,但有啲市區居民可能會將「沙田」呢個地名局限於沙田站一帶,其餘火炭/大圍/城河東全部唔算沙田。又或者屯門居民會覺得「屯門」呢個地名肯定包括南至屯門碼頭,北至兆康(甚至係藍地/泥圍)一帶,但我亦都見過住市區嘅淨係覺得屯門站一帶先算係屯門,兆康/屯門碼頭都唔係。更甚嘅係見過有人問「點解大埔泳池明明喺太和,但係叫大埔?」呢個大埔居民肯定問唔出兼答唔到嘅問題。
純屬本人9up
|
|
|
|
|
的確 in general 住巿區既人個地區概念上係被地鐵站名 bound 咗
住新巿鎮既, "巿鎮" 意識係強好多
|
|
|
|
|
天水圍先係經典,成個站都唔係天水圍範圍內, 有d人仲以為屏山/廈村果堆棕地都係屬於天水圍
|
|
|
|
|
因爲龜龜係市區地鐵站命名夾硬扭曲咗大衆對地名認知
eg 荔枝角 長沙灣 九龍灣 牛頭角等等
久而久之市區一啲認識地名傳統的人發現同 "龜龜地名派" 人士溝通不能,但"龜龜地名派" 人士越來越多,咁咪唯有跟咗龜龜派 |
|
|
|
|
本帖最後由 kei_hk 於 2025-6-18 12:37 編輯
或者可以用發展歷史因素去講的。
就係以前市區化/人口發展低﹐於是每一個分區都係好大。
其後市區先有MTR﹐而MTR的車站又比較密﹐加上MTR車站會成為一個地標﹐於是分區就會變得仔細。
給大家一個例子﹐廿多年前才會見到這個完整的例子﹐今天只看到一半的情況。
大家去太子地鐵站A出口﹐你就會發覺背後就係旺角警署﹐出口會對正一家中資銀行(那些年尚未併入中銀﹐現時此位置仍然係中銀)﹐銀行大大隻字寫住深水埗分行。你究竟在那一區?
這個怪現象﹐可以解釋係運動場道就係最初的深水埗及旺角的分界線。
於是警署就係旺角區﹐銀行就係深水埗區﹐未有地鐵之前﹐根本唔會有人講太子這個分區。
地鐵站開通後﹐車站慢慢成為地標﹐大家就會慢慢改口講係太子區﹐就出現上述的例子。
|
|
|
|
|
kei_hk 發表於 2025-6-18 04:36
或者可以用發展歷史因素去講的。
就係以前市區化/人口發展低﹐於是每一個分區都係好大。
呢區大部分嘅商戶都叫自己做旺角/太子,同官方區界貼近。
有無其他民間/官方舊日嘅說法,係可以說明條界响運動場道呢?
當年銀行會以分行網做賣點,
個人懷疑叫呢間分行要叫深水埗分行,係呢十幾間中資行合併前,
各自嘅分行網都唔大。
所以要有策略咁命名造到“區區有分行”。
反而荔枝角道/大南街一帶,官方條界雖然係界限街。
但建築、規劃都係近番深水埗一邊,變佐界限界以南,
入佐油尖旺區嘅商住戶,除咗官方嘅旺角、地鐵站嘅太子外,
稱自己係深水埗或者再近海邊嘅大角咀都有。 |
|
|
|
|
本帖最後由 s3n370 於 2025-6-18 11:58 編輯
一D較另類嘅認知:
位處黃大仙一帶嘅教會,無論命名還是正式地址,
一般會用番“竹園”呢個舊稱。
唔知有無例外,或者類似嘅例子呢?
又例如以前嘅教科書,仲會教“九龍”同“新九龍”之別。而家除佐售樓說明書同地契外,仲有無人用呢?
|
|
|
|
|
kay 發表於 2025-6-17 23:02
唔係認識問題
而係最基本廣義同狹義問題
唔止廣義同狹義啦,剩係呢個帖對於點理解一個地方都幾種睇法,
個個理解略有出入有乜奇? |
|
|
|
|
咁#1 D例子的確係
如果係你地引伸出去
SORRY只係你地離左題
|
|
多行不義必自斃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