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分享/報告]
三巴均申請加價,是自私,抑或情有可原呢
[複製鏈接]
|
原帖由 ATR83 於 2007-12-12 17:47 發表 
更把早前的轉乘優惠的損失都計算在9%內,就未免太狡猾了
唔講你聽就話狡猾, 講埋出來又有幾狡猾, 而且
轉乘 "優惠" 原意係減少因轉乘而不必要多付車
資o既不公平情況出現, 並唔係咩 "優惠", 咁要
直達車資補回損失亦不是沒有道理。 |
|
祺人祺事 是神奇技倆
|
|
|
原帖由 ATR83 於 2007-12-12 17:47 發表 
對此我理解,但加價的幅度可以略低少許(6%和5%較為市民接受)
新巴城巴申請加價5.8%,咁你會唔會接受?
先唔理會油價、車價、人工成本上升左幾多,
就睇返九巴、城巴和新巴各自的一盤數,
以咁既回報率和未來既風險,又唔俾你加價,
俾著係你,你會唔會做?
依度成日有版友話三巴唔做,咪公開招標lor,
俾村巴做lor,無肉食咪減班減到有lor。
問題係,單以九巴計,每部車每分鐘的平均運作成本超過HKD 4.0,
(計算所有營運成本,不計算財務開支,以年報4,174部營業車,每部車每日運作17小時/每年運作365日計算)
而我不認為任何在路面上行走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中,
每個載客空間的平均運作成本可以低過九巴。
更何況,任何涉及減班的舉動均屬擾民,
只是大家較接受加價,還是減班cut線所帶來的滋擾。
個人相信大部份的乘客在現時的收費標準下,均較接受受監管的合理加價。
當然有人會諗到要求巴士公司節流,但事實上有甚麼環節可以節省?
油價只會升,無人工加又俾人嘈,廠務支出無得慳,
要慳就只有轉用其他國家的營業車,但,世界上有幾多國家出口雙層巴士?
若果三巴引入日本車甚至是祖國車,大家又會點睇?
再環顧世界上其他發達國家和城市,有幾多個城市的交通費平得過香港?
(硬要同發展中國家比較,例如大陸,老實講無咩意思,大家成本差好遠,更何況部份情況有政府補貼。)
新市鎮交通費貴,要怪就怪政府差勁的城市規劃和高地價政策,令平民百姓要搬到「舞雷公咁遠」,
與交通費無尤。 |
|
|
|
|
原帖由 4056 於 2007-12-12 22:50 發表 
話時話,冬天剛剛來臨,每次上親冷氣車都覺得貼錢買難受... 外面凍到滕滕震,仲要畀冷氣價租個唔想要既雪櫃...
冬天搭冇冷氣車係好享受
如果三巴肯進取d諗可以開關窗既冷氣巴你話多好... ...
以乘客角度當然係好.... 如果"解凍"時收番熱狗車費
不過以巴士公司角度看, 這是惡夢, 增加維修成本:
1) 重裝可開關的窗?
多一件 moving parts 等於多一樣野要整, 用多年時間才將所有客窗(冷氣車)封閉,
近年連太平門都變成梗玻璃: 有乜野事, 乘客自己用槌仔打爆佢啦!
2) 空調機組就算唔開都要保養喎,
夏天來臨時要開番, 才發覺壞晒... 點算?
還有, 近來空氣污染呀, d車可以開窗, 車廂可能會污糟d,
因為地上垃圾可以被吹起, 下雨天時, 座椅(絲絨及內裡的海棉)會吸水...難乾呀! 
[ 本帖最後由 DD2113 於 2007-12-13 10:46 編輯 ] |
|
反對所有專利巴士全空調化!
|
|
|
原帖由 Mahoumatic 於 2007-12-13 01:52 AM 發表 
新巴城巴申請加價5.8%,咁你會唔會接受?
先唔理會油價、車價、人工成本上升左幾多,
就睇返九巴、城巴和新巴各自的一盤數,
以咁既回報率和未來既風險,又唔俾你加價,
俾著係你,你會唔會做?
依度成日有版友話三巴唔做,咪公開招 ...
我會接受,加價都只係$0.5-1,港島人無理由咁都嘈呀
作為新界人,都好少出到港島影車,就算係對我影響都不大 |
|
知足‧就能活得幸福
|
|
|
原帖由 053h4 於 2007-12-13 11:59 PM 發表 
巴士加左,紅小,綠小都會加呢...
其影響力都幾大, 有人反對唔奇
有人反對好正常,問題係,當現在假設三巴都不申請加價,到了例如未來五年,三巴申請的加價幅度我相信會較現在的更高
(當然這只是我預測),到時某某區議員、某些市民又會話加得咁勁,又令三巴無法「達成計劃」這樣吵下去有意義麼?
其實其他行業例如M記咁近來都唔知加過幾次價,又無人會話反對佢加價?我希望有時他們可以兩面睇,唔好為反對而反
對,否則就真係咩都唔使做了~~同埋唔係話加幾多就加幾多,都要過埋運輸署o個關先得才能做的 |
|
知足‧就能活得幸福
|
|
|
原帖由 ATR83 於 2007-12-13 23:12 發表 
我會接受,加價都只係$0.5-1,港島人無理由咁都嘈呀
作為新界人,都好少出到港島影車,就算係對我影響都不大
點解加$0.5-1 港島人就唔嘈得?港島人特別有錢??
加$0.1 都係加價, 加重生活負擔
加上要明白港島人不只在港島活動,返工, 都要過海ga
對新界人影響不大就可以加價, 你好似有點牽強
我自己的看法是交通工具在此時加價有時是情有可原
唔係話贊成佢加價, 但佢地都要維持成本先得ga
冇人會做蝕本生意, 加上各樣成本節節上升
我認為加在一個可接受水平便可( 我自己認為在$0.5 或以下)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