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新界東來往九龍東、西的巴士班次,怎麼有這麼大分別?
[複製鏈接]
|
原帖由 dippy 於 14/9/2008 22:21 發表 
36A要同36B、37等線share客源
客量自然差 D
應該唔關 37 事... (37 係累都累 33A 先啦)
反而 36B 真係好應該諗下經唔經深水埗。
原帖由 dippy 於 14/9/2008 22:21 發表 
另外,用長沙灣對比的應是南田和油塘(住屋區)
荔枝角往新界東亦有村巴(往富善、寶雅、運頭塘、上水)供上下班人仕使用 ...
但始終無東九龍線咁旺盛。 |
|
推文或跟推文者帖,一律舉報,不作通知
|
|
|
原帖由 238X 於 2008-9-14 22:26 發表 
應該唔關 37 事... (37 係累都累 33A 先啦)
反而 36B 真係好應該諗下經唔經深水埗。
36B唔經深水埗,行西九龍走廊?
但西九龍走廊返梨木樹方向要經美孚掉頭,咁行分分鐘會仲慢喎!
35A都唔算唔密,朝早都有7-9分一班,傍晚時分又有佐敦及深水埗特車呢D無計落時間表度既班次,
又有31B做分流(去深水埗:少咁D貪31B平既客),客量算唔錯la |
|
|
|
|
原帖由 238X 於 2008-9-14 22:20 發表 
但減過班呢... 名義上佢無 25 分鐘一班咁疏,
但如果睇詳細班次佢好大機會係疏過 38A...
(問題係,講客量佢應該比 38A 高)
你唔覺得九巴基本上要大埔線一定要做得住
先會有性質相近既北區線?
(譬如 73X, 74X, 271, ...
又唔一定係bor
當年開279X就跑出個大冷門啦 |
|
|
|
|
原帖由 barking 於 14/9/2008 23:26 發表 
又唔一定係bor
當年開279X就跑出個大冷門啦
不如咁諗啦...
而家北區出長沙灣既村巴好似都要經葵涌,
可以諗下客量潛力係咪真係咁大囉... |
|
推文或跟推文者帖,一律舉報,不作通知
|
|
|
原帖由 238X 於 2008-9-14 23:37 發表 
不如咁諗啦...
而家北區出長沙灣既村巴好似都要經葵涌,
可以諗下客量潛力係咪真係咁大囉...
定係當年青沙(八幹)未通車,驚塞車所以咁行? |
|
|
|
|
原帖由 238X 於 2008-9-14 23:37 發表 
不如咁諗啦...
而家北區出長沙灣既村巴好似都要經葵涌,
可以諗下客量潛力係咪真係咁大囉...
村巴又唔同專巴
村巴只服務一兩個屋苑...
而且, 某些村巴少人搭, 正正係因為村巴班次少, 惡性循環
好似當年278P大兩味, 下午吉車遊吐公tim, 就係因為乘客對班次不穩定的路線, 採取 "寧缺勿博" 的態度 |
|
|
|
|
睇到「觀塘道係一個偉大的設計」先醒起,觀塘當年係「衛星城市」,
係第一代的新市鎮,與荃灣葵涌同期同級,觀塘道就好比葵涌道,設計就係預計有大流量。
反觀彌敦道及長沙灣道沿線,'60年代已經發展密集,用井字形的街道設計,
停燈係一定的,而環境亦不容許在主幹道上或下建bypass(天橋或隧道)。
如果你揀兩條老牌線搭,就係九龍西86同九龍東89,由總站開始,就會知道個分別:
~89一個大會堂站可以打爆(沙田有6站),由獅隧出觀塘係一條smooth line直落,
(巴士)15分鐘可以由獅隧口去到觀塘,去票倉黃大仙可以話係即到。
89(及一眾龍翔道線,包括新界西線)最多人落係黃大仙(真係去黃大仙及轉車上慈雲山)。
~86幾乎兜晒成個沙田東先可以入隧道(沙田有16站),九龍最多人落我唔知係邊處。
去九龍西,快極都係經龍翔道落南昌街,或者行大埔道,
出到九龍後行至少5分鐘先去到第一個大落客區,
無論用哪種方法最後都墮入「方塊陣」,要去到美孚20分鐘走唔甩。
這是為什麼青沙通車,有咁多板友建議新線,但可能客量真係唔容許九巴改線。
所以九龍東先天交通係好過九龍西的。
大家諗下,九龍東線好多都有一系列而且各有捧場客,
但九龍西通常都係一線走天涯。
89:沙田市中心去觀塘比89X更快,經常旺場
89A:經常旺場,後變成89X,仍然經常旺場
89B:以前活在89A影子下,近年獨當一面
89C:唯一一條吊命線,但都有石門客支持
89D:開大老山隧道後的新線,經常旺場
86:最原本係同89差唔多的,但沙田區路線一拉再拉,竟然要去到黃泥頭咁遠
86A:吊命中
86B:行大埔道,有獨市位,但亦唔係線皇級
86C:一線走天涯的表表者
86D:沒有出現過,青沙通車也沒有新線
大埔區:
74A:雖然係大埔公路線,相對冷門,但在中大等車的人是最多的:其方便程度足以抵銷等車時間
74X:線皇,密過地鐵,唔使講
71X:失敗的試驗
72:近年起死回生,可喜可賀
72B:取消了
72X:未到74X的線皇級
方便的交通亦促成了觀塘區重生,當年觀塘係工業區,
今時今日已經變成半商甚至趨向「副都心」,創紀之城系列、九龍灣南商業區等等,
將來還有裕民坊重建,明天一片光明。
新界東出觀塘更有轉車入將軍澳的客源,去九龍西就唔會有人再需要轉車。
綜合原因,可以歸納為:
1. 九龍東較九龍西遲發展,較有規劃,道路暢通
2. 因道路暢通而令巴士公司可以開多幾條線,吸引更多乘客
3. 歷史因素,沙田大埔好多居民係由九龍東遷入,他們的工作或探親都係來往呢兩個區
4. 九龍東近年的重新發展令這些優勢更明顯
5. 沙田去觀塘可以轉車入將軍澳,但沙田去荃灣直接搭城隧線就得

[ 本帖最後由 DIH 於 2008-9-15 12:51 編輯 ]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
|
|
|
原帖由 238X 於 2008-9-14 17:29 發表 
36A 現在是甚麼「鬼樣」我想也不必細表。
其實我覺得當年36A路線應該同31B路線
係深水步碼頭搬埋過去奧運站做總站或者
會有得做落去,而家36A路線既客量真係仲衰過
36B路線及36M路線,係八十年代後期眼見36B路線,
36M路線就用十一米車行走,反觀36A路線就用到3M
呢類大車行走,而家就風水輪流轉,36A路線就用十一米
車行走,36B路線及36M路線就用十二米車行走,我諗36A路線
都要同第二條線合併仲好過啦!!
+ [[[/quote] |
|
|
|
|
原帖由 DIH 於 15-9-2008 12:47 PM 發表 
睇到「觀塘道係一個偉大的設計」先醒起,觀塘當年係「衛星城市」,
係第一代的新市鎮,與荃灣葵涌同期同級,觀塘道就好比葵涌道,設計就係預計有大流量。
反觀彌敦道及長沙灣道沿線,'60年代已經發展密集,用井字形的街道設計,
停 ...
就咁比都已經咁樣, 但仲有兩條89系未計:80, 80X, 所以...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