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找回密碼
 會員申請加入


(B0)香港巴士車務及車廂設備 (B1)香港巴士廣告消息/廣告車行踪 (B2)香港巴士討論 [熱門] [精華] (B3)巴士攝影作品貼圖區 [熱門] [精華] (B3i)即拍即貼 -手機相&翻拍Mon相 (B4)兩岸三地巴士討論 [精華] (B5)外地巴士討論 [精華]

Advertisement


(B6)旅遊巴士及過境巴士 [精華] (B7)巴士特別所見 (B11)巴士精華區 (B22)巴士迷吹水區   (V)私家車,商用車,政府及特種車輛 [精華]
(A6)相片及短片分享/攝影技術 (A10)香港地方討論 [精華] (A11)消費著數及飲食資訊 (A16)建築物機電裝置及設備 (A19)問路專區 (N)其他討論題目  
(F1)交通路線建議 (C2)航空 [精華] (C3)海上交通及船隻 [精華] (D1)公共交通有關商品 [精華]   (Y)hkitalk.net會員福利部 (Z)站務資源中心
(R1)香港鐵路 [精華] (R2)香港電車 [精華] (R3)港外鐵路 [精華]   (O1)omsi討論區 (O2)omsi下載區 (O3)omsi教學及求助區
(M1)小型巴士綜合討論 (M2)小型巴士多媒體分享區 (M3)香港小型巴士字軌表        
 

Advertisement

 

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論壇 (R) Railway 鐵路討論區 香港鐵路 (R1) 九龍塘站之改善建議 (圖)
開啟左側

九龍塘站之改善建議 (圖)

[複製鏈接]
LAK2 發表於 2008-11-22 12:44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有無諗過所有來自東鐵線北大堂既轉車客迫晒落一條電梯會點?!

改善一下路面既環境會更好...
lsc04d11 發表於 2008-11-22 16:56 | 顯示全部樓層
話就話繁忙時間北面只限轉往觀塘繦,南面只限東鐵綫,好難fix死每個乘客咁樣做……

建議是十分好的!!A出口通往又一城.....

我係用家,其實o係9月2x日看到新聞說不能通往又一城是有點兒覺得那個……但之後發覺經B出口入(即A出口唔落去,直至B出口先落)都可以接受到....
williamlaw8914 發表於 2008-11-22 19:27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LAK2 於 2008-11-22 12:44 發表
有無諗過所有來自東鐵線北大堂既轉車客迫晒落一條電梯會點?!

改善一下路面既環境會更好...


根本沒有可能一條電梯容納到東鐵線北大堂既轉車客的.......

除非增加電梯和升降機的...
鐵路知識並未足夠,還須繼續學習
JC3987 發表於 2008-11-23 01:21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樓主將九龍塘站收費區一分二的建議其實係好的, 可以方便市民過路.

同時, 轉車客通常都係用就近的轉線通道轉車, 根本無需要特登由南大堂
過北大堂轉車. 所以南北大堂分做兩個收費區對轉車客影響甚微.
反為令人無咁易盪失路.

至於樓主說的單向人流則不必. 其實現時九龍塘站南北大堂已有分工,
而且行之有效.
北大堂做晒各方向的轉線客, 南大堂則主力做繁忙方向.
君不見早上南大堂南行月台的電梯全部向下; 晚上北行用台的電梯全部向上.

所以我認為最好照樓主建議重劃收費區, 人流安排則不用變.
3AD60 發表於 2008-11-23 03:36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ahbong 於 2008-11-22 01:13 發表


變做閘外,生意肯定大減
你看看原本在美孚站閘內的鴻福堂
變成閘外後完全做不到西鐵轉乘乘客之生意
有時會見有顧客要職員將貨品拿到收費區內
十分麻煩 ...


我都好認同你既講法,若果要轉線既乘客係會跟
收費通道而行,除非佢地到達既目的地並非轉乘
鐵路的話就會提早出閘,所以西鐵線既舖頭係
收費區裏面就有呢個好處可以做到轉線客既生意.
da370 發表於 2008-11-23 03:45 | 顯示全部樓層
如果我係九龍塘孖寶的學生,我會贊成
可惜我係紅磚的

若收費區一分為二,就會有好多人上到觀塘線大堂先知去錯大堂
要通過觀塘線月台去返正確的東鐵線大堂
搞到好多人係觀塘線月台塞住晒
DIH 發表於 2008-11-23 11:59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同意#14,北大堂及南大堂各有兩個方向的東鐵轉線乘客(例如我,如無意外一定用南大堂),
而轉線乘客對於使用哪一部分觀塘綫大堂都有既定規律,
例如由南大堂過來,都唔會特登轉左去西大堂,所以可以切開觀塘綫大堂但不宜強制分開人流。

但D出口會被孤立(而家都係),東鐵綫乘客要去D出口,一係在月台上步行去南大堂,
一係北大堂落觀塘綫西大堂,去到月台再上返東大堂過南大堂。
不過咁樣行的人應該唔多,要去D出口都已經在南面車卡,影響不大。
天空之神 發表於 2008-11-23 18:28 | 顯示全部樓層
點講都好 , 唔太合乎現時情況

將 CityU , 又一城 , 東鐵北面既轉車客迫落同一條梯 , 唔太明智既設計
 樓主| arj39 發表於 2008-11-26 18:02 | 顯示全部樓層
難得今日放半晝... 整理下大家的意見及回覆先

原帖由 on11358 於 2008-11-22 00:46 發表
基本上如果要開闢一條非收費通道,你既建議係唯一既做法,
不過o甘做預見到一個問題,繁忙時間轉線既乘客會迫晒o係有利自己轉乘既卡數,
例如新界出市區既乘客會集中第6卡之後,就會變返未有南大堂果陣既流向,
而入新界既乘客會集中o係油麻地方向車尾/調景嶺方向車頭,
慣用北大堂既乘客亦會有容易出錯閘既問題(感覺上南大堂係兜遠路)。

究竟值唔值得乘搭港鐵乘客遷就非使用港鐵乘客,站在公司既角度去諗似乎好明顯。

原帖由 mmlcs36 於 2008-11-22 00:56 發表
咁樣只會搞到月台的人流更亂
比起大堂,更會亂處理問題

原帖由 da370 於 2008-11-23 03:45 發表
如果我係九龍塘孖寶的學生,我會贊成
可惜我係紅磚的

若收費區一分為二,就會有好多人上到觀塘線大堂先知去錯大堂
要通過觀塘線月台去返正確的東鐵線大堂
搞到好多人係觀塘線月台塞住晒 ...


無錯~ 我的建議會令到從東鐵線 轉 觀塘線的乘客(尤其是早上)會集中於調景嶺方向車尾/油麻地方向車頭,
但由於整理了大部份轉線人流, 月台也未至於會太混亂
下圖模擬了我建議中 觀塘線月台的人流模式, 藍色箭咀為下車離開月台的人流,
紅色底色為東鐵線 轉 觀塘線的乘客候車位置 (紅色越深代表該處的候車乘客越多及集中)
從圖中可見離開月台的人流與候車乘客的人流沒有太大的抵觸, 更有著近似的人流方向,
所以月台的情況應該可以接受...
Kowloon Tong - KTL platform flow.JPG
至於乘客轉線習慣的問題, 扶手電梯的設定已可對乘客的轉車路線作出相當的限制 (沒有扶手電梯能通往北面轉車通道)
雖然如上板友所說, 可能有部份人感覺上南大堂係兜遠路, 但當沒有選擇的時候 (只可經南面轉車通道轉線),
乘客也會自然地習慣這樣的改變, 亦都唔會有去錯大堂的情況發生啦...
 樓主| arj39 發表於 2008-11-26 18:03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原帖由 K仔 於 2008-11-22 08:01 發表
在樓主的建議下,觀塘線往B/C/F/H出口、東鐵線往A/E出口要繞經狹窄的非收費區通道,會否令該通道過於擠迫?
東鐵線往D出口的乘客則需要使用升降機(如何引導乘客前往呢?),否則就要繞經一大段路(東鐵線北大堂-觀塘線西大堂-觀塘線月台-觀塘線東大堂-東鐵線南大堂-出閘)。

P.S. 這些圖是怎樣得來的呢?




如圖下 6 組出閘機
組1出閘機: 東鐵線乘客往B/F/H 出口
組2出閘機: 東鐵線乘客往C 出口
組3出閘機: 東鐵線乘客往A/E 出口

組4出閘機: 觀塘線乘客往B/C/F/H 出口
組5出閘機: 觀塘線乘客往A/E 出口

組6出閘機: 所有乘客往D 出口

Kowloon Tong - new - exit flow.JPG

觀塘線乘客可以用組4出閘機跟橙色箭咀方向 往B/C/F/H出口 、東鐵線乘客可以用組3出閘機往跟紫色箭咀方向 A/E出口,
兩面的出閘乘客應該不會相撞於非收費區通道.
至於非收費區通道狹窄的問題, 如上圖, 對比旺角站近銀行中心E出口及尖沙咀站的兩米左右的站內通道,
建議的非收費區通道有大約三至四米闊, 應該可以足夠處理非收費區的人流~

D出口的問題呢, 死結... 解唔開, 無理由再畫一條非收費區通道出來.
其實可以在觀塘線大堂建議要去交通交匯處的乘客使用E出口啦,
又或者好似上面咁講在東鐵線月台指引乘客用南面大堂的升降機前往啦.

p.s. 圖, 只不過是自己使用一些繪圖工具畫出來的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會員申請加入

本版積分規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站規|清理本站Cookies|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GMT+8, 2025-5-2 17: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