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係做工程, 醫療/社會服務 ,法律行業,
否則o係大學學讀邊科同就業冇乜太大關係
搵工最主要都係睇學生本身o既質素,
例如:語文能力, 解決問題技巧等等...
我唔直接答你, 我用例子答你.
用會計呢個咁專業o既行業做例子,
四大會計師樓每年請o既大學本科畢業生之中,
有一半唔係讀會計,甚至係BBA...
上面講o左咩野自己參透下
[ 本帖最後由 hksf 於 2009-1-7 22:40 編輯 ] |
|
要求安信兄弟拯救雷曼兄弟
|
|
|
原帖由 marklam 於 2009-1-6 22:15 發表 
當然,這不是學生及教授的錯。在香港只有兩間大學時,
儘管只入到哲學系這類「搵唔到食」的學系,學生亦會
珍惜求學機會,家長亦會樂觀其成。雖然亦有「書中自有黃金屋」
的味道,但是當時的大學生對「大學生」身份是很自負的。
正因為大學生少,社會上對大學生普遍是有期望的,
所以當時大學生課餘時,可以「認中關社」。
還有,當時大學哪裡有所謂會計系、商業系、工商管理系
這類「搵大錢」的學系?若果有的,那便是當時的所謂
「理工學院」所開的「榮譽文憑」囉!
對閣下的分析非常認同。
感覺上時下的大學生,相當一部分都不懂得如何珍惜眼前
所有、珍惜求學的機會,以為大學學位是順手帖來。記得
first year有一次上課時,lecture theatre裏許多學生嘈喧
巴閉,教授相當不滿,說道:「你地一個二個咁唔鍾意讀
書,咁唔珍惜吸取知識既機會,淨係諗住快快手讀完書出
去賺錢。所以而家話咩三三四,我話三三二就岩,大家一
齊唔好放暑假,快d畢業出去搵錢好過。」實在言之有理。
說實話,雖然香港的大學生佔同齡青年人口比例偏低,不過
我有時候都會覺得,香港可能不應該培養這麼多的大學生,
是否academically up to standard還是其次;主要還是太多人
的mentality還未夠適合。(雖然,這句說話一定得罪許多人,
但是我也想談談我心中的想法) |
|
|
|
|
原帖由 3ASV196 於 2009-1-7 09:47 發表 
其實見到樓主成日可以去外國讀書, 交流, 係一種幸福, 佢可以選擇離開, 但好多人可能更
努力, 更有知識同智慧, 亦未必可以(如要照顧家人), 希望樓主批評他人的想法同時, 能珍惜
所得到的, 學有所成...真正放開自己的思想...
我同意亦接受閣下的批評。
我身邊的同學中,就有因為家庭、經濟等原因,不能到外國升學、交流,
或者不能選讀自己喜歡的科目;對這些同學的境遇,我心中是非常理解和
同情的。事實上,我的家境亦不算好,之所以能夠出外探索,都是靠一直
以來得到的fellowship和scholarship來填掉出外所需的開支。這筆開支,對
中產家庭可能不算大數目,不過對於我的家庭來說,也許非常頭痛。如果
本人家境富裕,可能已不用在香港讀undergrad,而是和中學同學中的富
家子第一樣,到了其中一間Ivy。
我雖非生於富裕家庭,但非常慶幸、感恩,父母親都是知識份子(儘管是
際遇極不理想的),注重對我的栽培,希望我能成為一位有知識的人。
我亦非常珍惜眼前的一切。 |
|
|
|
|
原帖由 edhong 於 2009-1-6 18:18 發表 
我也想離開香港
但原因不是什麼這裡的人對世界缺乏了解、
不明白知識的價值、不尊重知識
而是太多樓主這類型的人
認為周身刀, 無張利才好的人才可以在香港立足
把部分專業行業看低
我之所以認為這些人「不尊重知識」,不過是因為
這些人經常質疑「讀呢樣野有咩用架?」把知識當
成是生財工具,從金錢量度知識的價值。
而我承認我周身刀沒張利,比起九龍區某兩間著名
男校和某著名女校的學生的強悍,我自問遠遠不及,
這也許是我中學母校培養出的學生的特點。
只能說,周身刀沒張利,和一招剎食,各有各好,
只是後者可能具競爭力得多。 |
|
|
|
|
哈哈,可能因為我選科時已經同父母講明,我呢科在香港冇乜出路,
甚至畢業後可能有幾個月手停口停,佢地自己都小有積蓄,就唔會話呢科有冇用之類。
而我個人性格,則不太喜歡離家外闖,又只得我一個獨子,所以海外留學或就業,如非必要都免喇。
假如有份穩穩定定公務員工做下,薪高糧準假多,都已經心滿意足喇~
引用:「這也許是我中學母校培養出的學生的特點。」
不過我間中學的舊生呢......有一位出名愛周遊列國架囉,
佢份「工」都係靠遊歷多先會成功,好鍾意開埋啲咩「遊樂會」呀咁。
佢更加唔係學以致用啦,份「工」同佢個大學學位好似咩關係都冇。
[ 本帖最後由 DIH 於 2009-1-7 23:45 編輯 ] |
|
|
|
|
錯文請刪
[ 本帖最後由 DIH 於 2009-1-8 20:02 編輯 ] |
|
|
|
|
原帖由 053h4 於 2009-1-7 22:48 發表 
欠缺時空/背景的討論係没有意義的
抽空60~70年代的艱難日子, 簡單說父母一代"不尊重知識"
個人認為十分不恰當
的確抽空了時代背景的話,我們對此等「不尊重知識」(as a pronoun)係唔能夠理解或諒解,
但係即使能夠諒解並唔代表可以說非成是。
所謂「可以忍受,但不能接受」也。
另樓主:最少貴校仲未跌落去not top 20% then go to hell的無間地獄丫,依家好多半傳統名校都因為中五有位而開始變成家長心目中的"Just another school". 對佢地黎講,幫唔到個仔拎A的話,牛津同牛頭角津貼小學無任何分別。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
|
|
|
原帖由 053h4 於 2009-1-8 23:10 發表 
如果比個女佢外國讀physics, 係唔係咁唔尊重個女, 同引申為"不尊重知識"呢?
如果父母想其女兒少走彎路的願望, 引申為不尊重知識, 會唔會睇得太重啊?
除非父母真係咁理解其子女讀緊什麼, 否則問下其女兒的朋友
理解一下就業前景唔應該被視為有問題, 引申為唔尊重知識
關注前途當然沒有問題(我亦關注前途),我亦非
主張把學術象牙塔和現實生活完全割裂;不過,在
書店這個散播知識的地方,當著女兒的面前,跟另
一個PhD student談這些,我覺得並不恰當,有把
前途蓋過知識價值的意味。
原帖由 053h4 於 2009-1-8 23:10 發表 
如果係唔"尊重知識", 點會同個女去深圳行書城啊?
兩者不一定有關係;陪子女逛書城,不過是爭取更
多與子女相處的時間、關心子女的表現。
原帖由 053h4 於 2009-1-8 23:10 發表 
"知識份子"如果只係眼中只有對知識的敏感
而欠缺一些人性的關懷, 把人性關懷刻意曲解無限引申
似乎係見樹不見林
如果社會商界的不尊重知識, 所謂"low tech 撈野, high tech 揩野"的實用主義
盲目在子女關係作類比, 再引伸為不尊重知識, 根本不恰當
問題是,這些人對知識的看法,和商界基本上同出一轍,
均是實用主義為首。(當然,這是雞和雞蛋的問題)
當然,閣下的觀點,整體上亦很有道理。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