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Pendolino 於 2009-1-8 22:53 發表   
另樓主:最少貴校仲未跌落去not top 20% then go to hell的無間地獄丫,依家好多半傳統名校都因為中五有位而開始變成家長心目中的"Just another school". 對佢地黎講,幫唔到個仔拎A的話,牛津同牛頭角津貼小學無任何分別。   
 
基本上同意。 
 
P.S. 莫非閣下知道本人所就讀之中學是哪一間?當然, 
我知道,這裏部分板友想知道我的真身,易如反掌。 
(可以iMsg討論) |   
 
 
 
 |  
| 
 | 
 
 
| 
 | 
 
| 
 | 
 
 
 
原帖由 053h4 於 2009-1-8 23:10 發表   
如果比個女佢外國讀physics, 係唔係咁唔尊重個女, 同引申為"不尊重知識"呢? 
如果父母想其女兒少走彎路的願望, 引申為不尊重知識, 會唔會睇得太重啊? 
 
除非父母真係咁理解其子女讀緊什麼, 否則問下其女兒的朋友 
理解一下就業前景唔應該被視為有問題, 引申為唔尊重知識  
我相信樓主的意思係指問人就業個一個行為不尊重知識, 
行為本身並唔代表個人有幾尊重或幾唔尊重。 
 
理解一下就業前境當然無大問題, 
但一黎呢句對好多醉心於Pure Sci或者文史社的人黎講呢句簡直就係禁句, 
二黎係背後帶出的一種「最緊要有工開/有錢賺/有production」的信念, 
咁就係所謂中環價值的一種引申。 
原帖由 053h4 於 2009-1-8 23:10 發表   
如果係唔"尊重知識", 點會同個女去深圳行書城啊? 
 
"知識份子"如果只係眼中只有對知識的敏感 
而欠缺一些人性的關懷, 把人性關懷刻意曲解無限引申 
似乎係見樹不見林 
 
如果社會商界的不尊重知識, 所謂"low tech 撈野, high tech 揩野"的實用主義 
盲目在子女關係作類比, 再引伸為不尊重知識, 根本不恰當  
所以我話能夠理解呢類行為。 
但,作為一個文科佬,我傾向質疑點解關懷就一定要問能否就業, 
而唔係究竟呢樣知識對個人有幾satisfying. 
(至少,我從來未聽過香港可以餓得死人。或者我係寧無償煮大鑊飯、莫為廿蚊一個鐘折腰個種人。) 
原帖由 053h4 於 2009-1-8 23:10 發表   
而半傳統名校為何變成"Just another school", 最直接的原因, 根本係學校的文化不能得以傳承 
没有文化的學校, 就如同香港的標準校舍計設一樣, 每一間都係倒模的知識工廠  
唔關事,而係只要一唔夠人十四分的話,理得你幾有文化都好,收生自然都會趨向Band 2-3條分界線上面, 
而學校為左擺脫呢個迴圈,出盡辦法令自己變成Top School之一, 
而又因為家長唔期望教好人而係教到個仔有辦法搵到工,好自然就不得不向會考進發, 
結果變成一種Clientalism,而令學術以外的行為被打壓。 
(可笑的是,中學收生睇唔到成績,自然就要焗鬥ECA,但諷刺的是ECA到了中學卻成了爭金for the sake of爭金的工具) 
而直資,更加加快左中學兩極化,私校化的歷史結果。 
簡單黎講,當呢個世界只有大企業同埋蟻民個陣,個個都想做大企業,但結果就是形成了一個下流社會(語出絕望先生) 
我承認,呢個睇法係非常的Marxist. 
 
另,樓主間學校最少A數夠,不致成為out of top的一群。可笑是,依家面對的問題唔係地區名校守唔住,而係唔少傳統老店的學術水平都被扯到去同出面水平一樣。當然,呢個並唔代表要reinstate乜野文化,而係更加極端的平均化。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  
| 
 | 
 
 
| 
 | 
 
| 
 | 
 
 
 
原帖由 Pendolino 於 2009-1-9 19:32 發表   
理解一下就業前境當然無大問題, 
但一黎呢句對好多醉心於Pure Sci或者文史社的人黎講呢句簡直就係禁句, 
二黎係背後帶出的一種「最緊要有工開/有錢賺/有production」的信念, 
咁就係所謂中環價值的一種引申。  
 
當然,有部分Pure science和文史社的人,和現實生活脫節; 
不過,(至少我們認為)知識永垂不朽,是神聖的;而賺錢 
則不是。當然,這些不尊重知識的人,心裏一定不會認為自 
己不尊重知識,因為他們的價值觀和我們有別,只考慮知識 
的「實用性」。 
 
原帖由 Pendolino 於 2009-1-9 19:32 發表   
所以我話能夠理解呢類行為。 
但,作為一個文科佬,我傾向質疑點解關懷就一定要問能否就業, 
而唔係究竟呢樣知識對個人有幾satisfying.  
 
閣下正正道中了我的質疑。當然,這些人的價值觀和我們不同, 
認為人最主要的賺錢、搵兩餐,自然就認為問「就業」才是關懷, 
才是對子女好。 
 
當然,我主觀地認為這種價值觀是不好的。至少,他們沒有顧及 
讀書的子女的感受,這已經是不尊重。 |   
 
 
 
 |  
| 
 | 
 
 
| 
 | 
 
| 
 | 
 
 
 
原帖由 S3BL100 於 2009-1-12 14:43 發表   
 
 
閣下所言正確。只不過是我打「永垂不朽」四字時,想到的例子 
是牛頓力學三定律,和描述電磁場的四條Maxwell's equations, 
雖然已經被證實只是更高深理論的特例,嚴格來說不正確,不足 
以完全描述相關現象;不過這些理論得到的 ...   
 
始終未能同意閣下對知識的見解, 從閣下口吻, 知識始終係高高在上,  
高不可攀般, "not secular"(不世俗的)....但我覺得知識正正係反相,  
係應該secular, 我講secular 的意思唔係要吃喝玩樂, 而是要真真正正 
將知識溶入於生活社會之中......貢獻到人類整體的生活及文化的發展..... 
知識正正係非常現實的... 
 
就以你舉的例子, 牛頓力學三定律, Maxwell's equations, 佢地都唔係 
高高在上, 而且已經溶入我地生活之中... 即使唔係科學, 係文學, 都 
應該係咁..... 
 
而我相信閣下上文所講的, 不是知識本身, 而是學者們所研究/發明的精神,  
在這角度, 又已經係另一層面的話題.....是對學術/學者的尊重, 而非知識 |   
 
 
 
 |  
| 
 3ASV196.KE7270 
 | 
 
 
| 
 | 
 
| 
 | 
 
 
 
原帖由 3ASV196 於 2009-1-12 16:24 發表   
始終未能同意閣下對知識的見解, 從閣下口吻, 知識始終係高高在上,  
高不可攀般, "not secular"(不世俗的)....但我覺得知識正正係反相,  
係應該secular, 我講secular 的意思唔係要吃喝玩樂, 而是要真真正正 
將知識 ...   
 
知識某程度上是「高高在上,高不可攀」,不過我不認為這個知識溶 
入日常生活的理念有任何矛盾。事實上,我同樣推崇後者。 
 
我認同這可能rephrase作對「學術、學者的尊重」的問題會較為恰當, 
不過兩者實在無法和「知識」割裂。至少,以#1的context來說,我相信 
母親的理解是「讀書」而不是「做研究」,而「讀書」許多時候都是在 
「知識」(knowledge)的層次。 
 
(當然,外間許多人可能不了解「讀PhD」是何物,此為後話) 
 
[ 本帖最後由 S3BL100 於 2009-1-13 06:21 編輯 ] |   
 
 
 
 |  
|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