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知當年N260轉全雙層o係路線圖寫左出黎...我諗同路線圖上面既野完全無關都寫出黎??
81M咁樣寫出黎,表面上係為左傷健人士服務...實際上係客量不足...哈哈 |
|
|
|
|
原帖由 lsc04d11 於 2010-2-25 08:32 發表 
我只知當年N260轉全雙層o係路線圖寫左出黎...我諗同路線圖上面既野完全無關都寫出黎??
81M咁樣寫出黎,表面上係為左傷健人士服務...實際上係客量不足...哈哈 ...
81M沿線的新田圍邨、秦石邨、新翠邨及隆亨邨,樓齡已超過廿五年,人口老化以及人口減少之餘,沿線的對外交通已經成熟,
另外兩鐵合併令81M於大圍站附近的客源流失了相當部份,而ADS車齡日高,因此採用載客量較低的ASC也無可厚非。
反而本人有一個想法:
當第一批量產E400到港時(九巴已在ATSE1外加訂20部),該款巴士會否有機會取代ASC行走81M?
因ATSE客量88人,比ASC多7人,而車身只有10.5米(ASC長12米),靈活性會較ASC佳。 |
|
還看香港公交
|
|
|
原帖由 eric278 於 2010-2-25 09:35 發表 
反而本人有一個想法:hkitalk.net9 @8 ` W" r6 N( [8 d6 S
當第一批量產E400到港時(九巴已在ATSE1外加訂20部),該款巴士會否有機會取代ASC行走81M?5 b0 E- ^0 g( I ^' G. M
因ATSE客量88人,比ASC多7人,而車身只有10.5米(ASC長12米),靈活性會較ASC佳。
如果你做車務主任就死咯, 好似小朋友咁既諗法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
|
|
|
原帖由 eric278 於 2010-2-25 09:35 發表 
81M沿線的新田圍邨、秦石邨、新翠邨及隆亨邨,樓齡已超過廿五年,人口老化以及人口減少之餘,沿線的對外交通已經成熟,
另外兩鐵合併令81M於大圍站附近的客源流失了相當部份,而ADS車齡日高,因此採用載客量較低的ASC也無可厚非 ...
連單層都夠載, 仲需要將ATSE放落去呢? |
|
|
|
|
原帖由 happykeroro 於 2010-2-25 10:25 發表 
連單層都夠載, 仲需要將ATSE放落去呢?
同埋81M又唔係行唔到12米,無必要為左果少少靈活性而轉車去浪費資源 |
|
|
|
|
原帖由 eric278 於 2010-2-25 09:35 發表 
81M沿線的新田圍邨、秦石邨、新翠邨及隆亨邨,樓齡已超過廿五年,人口老化以及人口減少之餘,沿線的對外交通已經成熟,
另外兩鐵合併令81M於大圍站附近的客源流失了相當部份,而ADS車齡日高,因此採用載客量較低的ASC也無可厚非 ...
又錯...
人口老化呢當然會有影響
但同一時人口老化亦會增加第二方面既客源...
基本上一早81M已經冇左接駁既角色都幾耐下...
馬鐵既時候已經搞點左批客
兩鐵合併對81M既影響可其低....
客量上可以用到單層又仲咩要用雙層? |
|
|
|
|
原帖由 ryulky 於 2010-2-25 13:34 發表 
我估佢o既意思係兩鐵合併令81M客量進一步下降
本身搭佢真係接駁地鐵既人已經少之又少
有既都係執隆亨果邊
但隆亨果邊又唔係受十分大影響
我又真係睇唔出兩鐵合併有幾大件事對81M... |
|
|
|
|
原帖由 Snoopy@FB8617 於 2010-2-25 14:23 發表 
客量上可以用到單層又仲咩要用雙層?
我諗到的唯一好處係經新田圍大閘時唔駛拍咭開閘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