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條線係行傳統高地台電車
高月台好處係上落快, 同時車底設備佈局限制較少 |
|
簽名被屏蔽
|
|
|
香港輕鐵咁古怪,會唔會係因為九鐵做開火車,以"輕量版火車"嘅概念設計輕鐵,而唔係"高速版/現代化電車"所致? |
|
|
|
|
原帖由 ArnoldC 於 2010-6-14 19:59 發表 
香港輕鐵咁古怪,會唔會係因為九鐵做開火車,以"輕量版火車"嘅概念設計輕鐵,而唔係"高速版/現代化電車"所致?
我覺得你呢個解釋都好合理.
至少,輕鐵初期由門的數量到坐位分怖,軌距,月台,都同火車線路非常相似
冇乜幾可係市中心的輕鐵系統的路軌規格會同重鐵差唔多.又落路渣又盛.
至少我見過的,MAN, SF, Amsterdam,至大陸的城市,個規格都唔會係咁.
LRT根本就係將重鐵的system搬左落來.
講真.明係係條馬路,係要答起個月台要人跑上去上車真係幾多餘.
晒時間,晒成本,唔方便.
如果當年電車公司行accept offer去做的話,可能會令單層電車的規格重新帶入香港.
成本亦低得多. |
|
拆樓捉貓隊之珠寶成色鑒定員.
|
|
|
原帖由 cn2661_2d32 於 2010-6-14 20:20 發表 
我覺得你呢個解釋都好合理.
至少,輕鐵初期由門的數量到坐位分怖,軌距,月台,都同火車線路非常相似
冇乜幾可係市中心的輕鐵系統的路軌規格會同重鐵差唔多.又落路渣又盛.
至少我見過的,MAN, SF, Amsterdam,至大陸的城 ...
如果當年九倉做電車, 按現有電車的運量, 上落方式
加上大西北人口較分散車
我相信客量重少過而家 |
|
簽名被屏蔽
|
|
|
原帖由 053h4 於 2010-6-14 20:46 發表 
如果當年九倉做電車, 按現有電車的運量, 上落方式
加上大西北人口較分散車
我相信客量重少過而家
其實現有輕鐵系統,都有相當多部分係同路面交通分開,
輕鐵又有路口優先權,這些做法使輕鐵車程較路面電車快,都不是無可取之處。
同樣地,高地台對應高月台,都係加快上落流程的可行辦法。
如果大馬路一段係C型路權(等同港島電車模式),
而早期輕鐵又因為技術未成熟而要造成內部高地台的話,
到頭來整個輕鐵的效率會降低,所以當年設計成高地台都可能係無可奈何 或 算係當年較好的設計。 |
|
|
|
|
我來跟幾張相, 同樣都是Manchester的輕鐵, 但列車與樓主拍的有點分別
不知道是新舊車, 還是翻新車. 於2005年5月拍的, 當時的相機都不是好東西
而且拍攝技巧亦沒現在好, 所以相片質素真的不太好
[ 本帖最後由 前KMB員工家屬 於 2010-6-14 23:37 編輯 ] |
|
板主無能, 亂咁罰人, 杯葛R1
|
|
|
原帖由 前KMB員工家屬 於 2010-6-14 23:35 發表 
我來跟幾張相, 同樣都是Manchester的輕鐵, 但列車與樓主拍的有點分別
不知道是新舊車, 還是翻新車. 於2005年5月拍的, 當時的相機都不是好東西
而且拍攝技巧亦沒現在好, 所以相片質素真的不太好 ...
我同你差唔多時間去MANCHESTER
批車當時又係咁既樣
仲以為舊過輕鐵好多添
真係估唔到係同一時期 |
|
|
|
|
個批應該係新車...
舊車只係換左做橙牌咁多...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