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輕鐵路軌與東鐵綫路軌一不一樣?
2.昨天,我在九龍塘站往紅磡方向候車,發覺在最尾兩卡(即往羅湖或落馬洲)方向的位置,發現輕鐵的枕木,究竟點解呢?
3.為何筆架山隊道的路軌,不是放石仔呢?而是好似放地鐵路軌嗰種?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
|
|
|
原帖由 mwcs214217 於 2010-8-11 10:47 發表 
1.輕鐵路軌與東鐵綫路軌一不一樣?
2.昨天,我在九龍塘站往紅磡方向候車,發覺在最尾兩卡(即往羅湖或落馬洲)方向的位置,發現輕鐵的枕木,究竟點解呢?
3.為何筆架山隊道的路軌,不是放石仔呢?而是好似放地鐵路軌嗰種? ...
1. 一樣的,大家都是標準的1435mm的軌距。
2 估計由於大家的軌距一樣 ,大家又屬同公司,九鐵向外訂貨的時候可能對兩鐵枕木要求可能是一樣,這就有助降低成本,以及方便調用。
3.估計原因︰
a. 現時畢架山隧道是1970年代末期,為了東鐵現代化而新建造的。但是大部份東鐵原有路段則是100年前已經使用的了,70年代進行現代化時候只能在原地進行加工,但是又不能影響當時的鐵路服務。所以在畢架山隧道使用混凝土的時候,建造就不會這麼麻煩。
b. 混凝土方式的建造較為方便快捷,而且不會因為水土流失(隧道更罕有)而導致地基下陷,又減省日後的維修成本及功夫。
c. 混凝土方式較容易平整地基,高速行車的時候就會更穩定。 |
|
|
|
|
我同樓上的觀點有些不同。
1. 輕鐵及東鐵的路軌可以話一樣、可以話唔一樣。
一樣係軌距1435mm,但軌條重量及承重力可能有分別。[請高人明示]
2. 不知是指發現有輕鐵logo的石屎枕,還是發現真係用木的枕木呢?
如果是後者,那是歷史遺留的<及/或>九龍塘站近隧道有波口(正式名稱:轉轍器/道岔),
要釘很多不規則的窿去「上」軌條,用木會比用石屎靈活。[道聽途說]
3. 利用石屎結構,最大弊端是容易因溫差大,冷縮熱脹而爆裂。
隧道內溫差不大,則可以用石屎,同時軌條之間可以有空間去水,
再者,在隧道內必須嚴格防止出軌或路軌走樣,用石屎就可以將路軌定得比較緊。[呢點只係我估]
有錯請指正。 |
|
|
|
|
原帖由 mwcs214217 於 2010-8-11 10:47 AM 發表 
1.輕鐵路軌與東鐵綫路軌一不一樣?
2.昨天,我在九龍塘站往紅磡方向候車,發覺在最尾兩卡(即往羅湖或落馬洲)方向的位置,發現輕鐵的枕木,究竟點解呢?
3.為何筆架山隊道的路軌,不是放石仔呢?而是好似放地鐵路軌嗰種?
我又試下答啦
1. 單純講條鋼軌本身都未必一樣﹐即使輕鐵﹐西鐵﹐東鐵等﹐各自的路軌都可能有幾款。只要接駁後軌面行車位是平滑﹐符合要求的水平﹐承托力足夠便可。
2. 其實只要軌距相同﹐枕木便可撈亂用。如果真的是木條﹐原身是沒有固定的上羅絲位﹐要裝路軌時即時整個羅絲位的﹐任何軌距都無分別的。
由於木條本身是貴﹐同時要定期檢查﹐以防蟲蛀及梅爛問題。而石屎的便可解決此方面問題﹐而且可大批製造﹐耐用性高﹐同時又環保﹐不用找一些百年以上的樹木去做枕木。
但是﹐石屎這個代用品有一個問題的﹐便是上路軌的羅絲位是固定的﹐所以不同軌距的便不可撈亂用。而輕鐵及東西馬鐵是相同軌距的﹐所以可以撈亂使用。
可是﹐石屎又不可完全代替枕木的。在一些波口位﹐因上羅絲位是沒有固定的﹐又無理由特別訂製﹐所以都是會用回木條的。
在同一公司內﹐枕木及路軌一批過訂購﹐可節省成本的。
3. 用石屎做路基的成本貴﹐但勝在可靠﹐所以一般隧道都會用石屎做路基。當然﹐舊的隧道都會慳錢用回石仔路基的﹐但日後要處理水土流失﹐定時補回石仔﹐以保持路軌在安全水平。
估計是不同年代建做﹐建做的標準有所不同﹐所以東鐵的隧道同時有石仔路基﹐也有石屎路基。 |
|
|
|
|
碎石道碴路軌容許路軌有少許移位,因此安全空間(即列車
通過空間和周邊設施或牆壁距離)要求比較大。如果在隧道
段用碎石道碴咁隧道切面直徑就要比較大,增加建造成本。
所以一般隧道段都會用混凝土路基,因為所要求的安全空間
較少。正因為咁港鐵前地鐵網絡以地底隧道為主所以多數用
混凝土路基。 |
|
[i]影像.從心[/i]
|
|
|
1. 東鐵、輕鐵均採用 UIC 54 標準的鋼軌,外形及質量理論上應該是一樣的,但可能因來源地不同而有少許不同。
2. 國際上的枕木規格沒有太大的變化,所以東鐵和輕鐵的枕木一樣亦不足為奇。
而在該路段使用枕木可能是因為:
﹣隊道口前設置了一個橫渡線
﹣該處是路軌冷縮熱脹的位置(路軌中間再設有兩條短的鋼軌)
由於列車高速通過以上兩個位置時,會對路軌產生強烈震動,而枕木具有彈性高、耐震的的優點,因此就在以上位置採用;反之,預應力混凝土並不耐震,而且易碎,所以並不在這些路段採用。
另外,輕鐵某些急彎路段(尤其是沒有超高、設有護軌的路段,例如是天秀站北面的彎位)亦採用枕木,原理同上。
現在,隨著無砟軌道及塑料枕木的技術成熟,枕木已被漸漸取代,原因是枕木使用壽命短、價錢高、易有蟲害和不環保。港鐵早前亦宣佈使用塑料枕木,輕鐵杯渡、屯門及市中心站之間的三角交匯處可以看到某些枕木已被更換為塑料枕木
3. 樓主所說的應該是無砟軌道,而畢架山隊道以及是地鐵路段採用這種路軌,主要原因,樓上的板友已提及過,是因為隊道內空間有限。
而次要原因是施工簡單,因為混凝土道床是在工廠裡預製的,製作過程已計算了軌道超高等的數據,所以施工時無需逐一量度調整,精確度高、完工時間短。
另外,使用無砟軌道亦降低維修次數和行車時所產生的嘈音,唯獨是興建成本較高,所以在較早期興建的鐵路中比較少用。現在,西鐵、馬鐵大部分路段均採用無砟軌道,不論是否隊道路段。
有錯敬請指正。 |
|
|
|
|
筆架山是花崗岩, 開鑿後隧道地基很堅硬, 可以較低成本塑造堅固的混凝土路基 |
|
|
|
|
原帖由 mwcs214217 於 2010-8-11 10:47 發表 
1.輕鐵路軌與東鐵綫路軌一不一樣?
2.昨天,我在九龍塘站往紅磡方向候車,發覺在最尾兩卡(即往羅湖或落馬洲)方向的位置,發現輕鐵的枕木,究竟點解呢?
3.為何筆架山隊道的路軌,不是放石仔呢?而是好似放地鐵路軌嗰種? ...
1.當然唔一樣, LRL 有UIC 54,UIC54A, RI60 同ZU51. EAL 有UIC54, CHINESE TYPE, UIC33 等等, 不過E+LRL同EAL都係同一間廠出既, 先可以互換.
2. 果隻SLEEPER 叫F27, 正如1.所講, 要同一間廠出既UIC54先可以用, 因為BULK HEAD 唔同, 同埋冇UIC33做GUIDE RAIL先可以用.
3. 果隻叫Plinth TRACK, 你諗下如果石仔路(Ballasted Track 道碴路軌)係可以升降橫移, 隧道係有一定界限, 叫GUAGE, 如果FOUL GUAGE, 就好易炒車. 另外一個原因係方便調校, 因為係[龍]入面做野, 係一個痛苦工作, 而且一定係夜晚, 巡路員冇得用睇架車既DYNAMIC去調校, 只可以用平水尺去校GUAGE, 如果用PLINTH TRACK 就可以減少呢個步驟, 只需睇烈紋就同睇波口[POINT] 既SWITCH RAIL[鴨利]就可以. 不過PLINTH TRACK有個唔好處, 就係去水問題, 成日會水浸, 所有有種叫Precast Block Discrete Track Support trackform (PBDTS) E+ 係URL 換緊.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