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分享/報告]
[午夜奇想] 香港交通公營化可行性討論
[複製鏈接]
|
樓主,你可唔可以唔好用澳洲既公交系統套落香港個度
新構思既成本咁高,市民又要從頭學過佢地既搭車模式,你覺得政府會唔會咁做? |
|
損人不利己
|
|
|
中產, 納稅較多既會唔多贊成
依家有咩加價 唔夠班次 唔夠車就推落咁多間公司度
因為私營 互推責任又方便
公營既話,會愈黎愈低效率左 |
|
人一九,腦便殘
|
|
|
坦白講句
其實見到香港交通公營化已經冇睇落去
你都見公立醫院、香港郵政......公營化下
效率奇「高」
就知咩事
公營化???何來融資??
查實,港鐵、九記、城記、新記等等
ge低效率
不是市場之禍
禍的是政府的專營權加以干預
導致做又36唔做又36
反正也有利潤保障
何來有改善營運服務的誘因??
所以只有加強競爭,市場經濟才能提升效率 |
|
|
|
|
講返d心聲:
真係有點似A-Level Geography答Modeling既問題,咁難怪我會唔合格,因為我有點唔明點運作,兼唔識睇到有咩問題。人地A Level考通材加detail-minded,我就兩樣都冇。
回正題:
就算唔去評估返呢套制度係香港run既成效,你睇返一河之隔既深圳先,呢套制度雖然係幫左民眾,但苦了公司。深圳係2007年初推出套《公交降價政策》(下稱「政策」,內容請上返深圳市交通局個網頁睇,這里不贅),初推行係好多問題出,例如部分路線本身收$1X甚至$2X,但限於政策最高只可以收$10(未計用「深圳通」可打65折),所以經營該等收費既路線的公司係蝕錢架!又如部分短途路線,本來收平過政策的建議,但限於政策係「被變相加價」。
或者你諗下點解香港要係1970年代開始推行「一人控制模式」既收費先?係未推出呢個模式前,巴士係按分段制收費,車上有售票員賣票。對比返你呢套收費模式,某程度上係香港係「走回頭路」,成本高、用分段票制(只係用八達通代替現金收費,不過我又臨時諗到,唔知你有冇講到如果乘客唔係用「八達通」搭車,又點處理呢?)。而深圳果套公交收費制度,其實又等於昨日的香港,但唔同的是人地有流動性輕便拍卡機。
[呢段可能解釋得唔好,如果有高人係度,麻煩再作補充] |
|
LL3850
|
|
|
如果將香港的公共交通部分交由政府做,用營運基金的方式去做會比較好。部分政府部門係用營運基金去運作(例如香港郵政、機電工程營運基金),即是他們的收入是自負盈虧。如果用營運基金去運作,效率差極有限。 |
|
|
|
|
原帖由 AVW28 於 2011-4-3 21:38 發表 
用分段票制(只係用八達通代替現金收費,不過我又臨時諗到,唔知你有冇講到如果乘客唔係用「八達通」搭車,又點處理呢?)。
比cash都係買分段票
不過售票員就變左做司機﹐同埋係司機位個度比錢
仲要有得找續既 |
|
|
|
|
其實像新加坡般按乘車距離收費能否做到呢?正如新巴及城巴已經有些路線實施八達通雙向分段收費,只不過新做法在加多一、兩部八達通機,下車時在下車門的八達通機拍機便可以。
至於中國方面提倡的 BRT 方式本來也是一個好的做法,可惜最大缺點的是像香港的輕鐵般佔用路面的中間位置,加上又要另外興建月台,甚至用行人天橋或行人隧道而不加設行人過路燈。
另外這類問題總會想到轉車問題,當然加設轉車站便可以減少開設新路線的煩惱,但是直達路線只於繁忙時間行走又能否可行呢?
看來這三個問題都是要各位慢慢想一下了。 |
|
喵...
|
|
|
原帖由 win350 於 2011-4-3 21:54 發表 
如果將香港的公共交通部分交由政府做,用營運基金的方式去做會比較好。部分政府部門係用營運基金去運作(例如香港郵政、機電工程營運基金),即是他們的收入是自負盈虧。如果用營運基金去運作,效率差極有限。 ...
其實香港郵政的效率好差
可以話政府市民貼錢營運咁滯
長途的誤件多過咩
商業公司個個搵DHL,TNT
唔會搵香港郵政
本地更加低效率
生意不足之餘
連個算搵得下錢GE廣告派遞都比人入稟法院
唔講郵政,你睇九鐵(公營公司)
都係攪到賤賣你就知咩事﹗ |
|
|
|
|
原帖由 win350 於 2011-4-3 21:54 發表 
如果將香港的公共交通部分交由政府做,用營運基金的方式去做會比較好。部分政府部門係用營運基金去運作(例如香港郵政、機電工程營運基金),即是他們的收入是自負盈虧。如果用營運基金去運作,效率差極有限。 ...
政府/政客 對佢地既監管力度大過私營公司
部份項目即使明知蝕都會照蝕
最終又係政府去補貼或注資
只會變成一個無底深潭的大白象 |
|
人一九,腦便殘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