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找回密碼
 會員申請加入


(B0)香港巴士車務及車廂設備 (B1)香港巴士廣告消息/廣告車行踪 (B2)香港巴士討論 [熱門] [精華] (B3)巴士攝影作品貼圖區 [熱門] [精華] (B3i)即拍即貼 -手機相&翻拍Mon相 (B4)兩岸三地巴士討論 [精華] (B5)外地巴士討論 [精華]

Advertisement


(B6)旅遊巴士及過境巴士 [精華] (B7)巴士特別所見 (B11)巴士精華區 (B22)巴士迷吹水區   (V)私家車,商用車,政府及特種車輛 [精華]
(A6)相片及短片分享/攝影技術 (A10)香港地方討論 [精華] (A11)消費著數及飲食資訊 (A16)建築物機電裝置及設備 (A19)問路專區 (N)其他討論題目  
(F1)交通路線建議 (C2)航空 [精華] (C3)海上交通及船隻 [精華] (D1)公共交通有關商品 [精華]   (Y)hkitalk.net會員福利部 (Z)站務資源中心
(R1)香港鐵路 [精華] (R2)香港電車 [精華] (R3)港外鐵路 [精華]   (O1)omsi討論區 (O2)omsi下載區 (O3)omsi教學及求助區
(M1)小型巴士綜合討論 (M2)小型巴士多媒體分享區 (M3)香港小型巴士字軌表        
 

Advertisement

 

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論壇 (R) Railway 鐵路討論區 港外鐵路 (R3) [輕鬆一下]日本鐵路fun facts
開啟左側

[輕鬆一下]日本鐵路fun facts

[複製鏈接]
DIH 發表於 2011-5-10 15: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Advertisement



以下所言,可能板友都已經知道,但我自己覺得幾有趣,都想分享下。

1. 除了Tsukuba Express外,東京都內及附近所有1067mm軌距的鐵路是全部連通的。
即係話,這些線路的新車即使在關西等地製造,全部都可以甲種輸送到營運線路上,
也因此日本車迷周不時會在關西等地拍到東京私鉄新製車輛路過。
我不把連通說明打出來了,有興趣者可以自己去搵。
關東一帶的非JR線最北可以經東武日光線、会津鉄道一直去到会津若松。

2. 我自己最感興趣的是,在京成-淺草線-京急系統內,每日有兩班超長途直達車,
分別於15:09及15:50由成田空港開出,往京急三崎口,總距離136.6公里,總停站44個,
總時間173分鐘,平均時速47.4公里,平均停車站距3.1公里。經過車站總數91個,總平均站距1.5公里。
這車次我暫時找不到有回程。
地震後停電期間曾經斬件運作,現已回復正常,在京成電鉄網頁可以查到。
曾經有車迷拍車頭展望,但由成田去到神奈川新町已經完,拍唔晒。
0/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0z9z5H6E1Y
9/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7ErFbVDkX8

3. 關西方面,小弟早前曾經分析過,現在回想,私鐵的勢力認真龐大。
山陽、阪急、阪神、近鉄全部連通,這個準軌大網覆蓋姬路、神戶、大阪、京都、奈良、名古屋,
而1067mm的南海電鉄於難波與阪神、近鉄接駁,於天下茶屋與大阪地下鉄堺筋線(直通阪急)接駁,
即係話,由以上這些地點往關西機場,可以全程搭私鉄,而且轉車次數也不多。
在這個範圍內,東西向最長途的搭法係由近鉄名古屋搭到山陽網干,總長287.4km,要轉車。


廢話完,歡迎討論,有錯請指正。

[ 本帖最後由 DIH 於 2011-5-10 15:23 編輯 ]
herman15hk 發表於 2011-5-10 19:53 | 顯示全部樓層
1435mm的京急,都營,京成系統的新車都係用1067mm的臨時台車甲回送到位於神奈川金澤區的東急車輛工場換上標準台車再回送到各自的車廠
AE例外,因為入唔到地下鐵區間
少甜啊唔該
89B 發表於 2011-5-11 01:52 | 顯示全部樓層
JR與附近所有1067mm軌距的鐵路是全部連通的....又未必,而且多數因$$已拆/半廢

好似+和田觀光電鐵,茨城交通,總武流山電鐵....等渡線都係近+年被拆
上田電鐵因佢在上田站高架化了而與仍地上站的信濃斷開,
而隨明年屋代線將廢止後長野電鐵將與JR斷開,但上年尾253都甲回咗,如非佢過2抽前小田急10000再有事,都暫無須甲回  ;

而大井川最近買過3架西武E31都唔揾JR貨甲回而改用陸送...
,
另因北陸新幹線/北陸本線高架化plan無預沿線私鐵份, 不少北陸私鐵與JR既渡線因而被折
最後只餘JR<>富山電鐵昔日直通運輸用渡線,上年還可以俾JR西抽443系入去檢測, 但條渡線應該今年都拆埋

[ 本帖最後由 89B 於 2011-5-11 01:58 編輯 ]
世界火車/巴士站巡禮2015 復活
93A_S3_6:30am 發表於 2011-5-12 00:33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東京都及近郊只要貫通JR同東京Metro查實已等於''打通大動脈'',
各私鉄已至全國各地皆通行無阻(1067mm)



原帖由 DIH 於 2011-5-10 15:21 發表
以下所言,可能板友都已經知道,但我自己覺得幾有趣,都想分享下。

...



另一樣我覺得幾interesting的係東武的網絡,
東武東上線同其它東武路線係分隔開了,互不相通,
自己列車調動時反而要靠一位第3者----秩父鉄道的線路來往


仲有一樣,
東京Metro的半藏門線沿線不設車廠,
列車的屋企設在别的營運者----東急的田園都市線沿線上,
姐係所有東京Metro的列車每日''返放工''時想不經別人的路線是不能的


上述兩例,
我諗在全球其它國家的鐵路網也難以找到,
也反映東京鐵路網間的高度緊密性和不同營運者間成熟的合作和依賴
獨愛☆OLYMPIANS~powered by~CUMMINS
 樓主| DIH 發表於 2011-5-13 10:26 | 顯示全部樓層
剛剛再有新發現,同是標準軌,但動力系統不同的大江戶線及淺草線,之間都有連絡線。
參看:大江戶線日文維基

以下片中,大江戶線列車在淺草線回送,要由機頭拉,
但部車係著了cab燈同尾燈的,甚至聽落好似有動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IcYT3apsQ
(我諗起倫敦的tube stock同subsurface stock

[ 本帖最後由 DIH 於 2011-5-13 10:29 編輯 ]
CardCaptor 發表於 2011-5-13 12:44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DIH 於 2011-5-13 10:26 發表
剛剛再有新發現,同是標準軌,但動力系統不同的大江戶線及淺草線,之間都有連絡線。
參看:大江戶線日文維基

以下片中,大江戶線列車在淺草線回送,要由機頭拉,
但部車係著了cab燈同尾燈的,甚至聽落好似有動力。
http://www.youtu ...

大江戶線屬於"迷你地下鐵"
在設計上盡量以小型化為目標
因此連集電弓都"小型化"
在淺草線行走是接觸不到電纜的
只好靠機車拉動
來源: "奇蹟列車-歡迎來到大江戶線"

再來一個有趣事項:
同屬東京都營地下鐵的四條路線
路軌規格全部不一樣的~~
不定期舉辦各類代購活動, 詳情PM.
日本火車迷 發表於 2011-5-14 21:19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大江戶線

 說到大江戶線, 其實「大江戸線」只是一個愛称名.  它的真名實際上是都営12号線, 於1991年12月10日開通, 有差不多20年歷史.  廢話常識講完, 有錯的話請更正.
MUE-Train 發表於 2011-5-14 21:50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CardCaptor 於 2011-5-13 12:44 發表

大江戶線屬於"迷你地下鐵"
在設計上盡量以小型化為目標
因此連集電弓都"小型化"
在淺草線行走是接觸不到電纜的
只好靠機車拉動
來源: "奇蹟列車-歡迎來到大江戶線"

再來一個有趣事項:
同屬東京都營地下鐵的四條路 ...


12-000形只可於大江戶線行,並非因為支pan唔夠高
而係因為大江戶線用Linermotor模式行車.
(即一架行普通路軌既"磁浮列車").

即使車體大小所有規格都同淺草線列車一樣,但條路軌同架車唔配合都無用.
HR1377 發表於 2011-5-15 17: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請問關西山陽、阪急、阪神、近鉄新車全部都係使用貨車運送﹖
日本火車迷 發表於 2011-5-17 19:47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新發現

Tokyo Metro的02系(丸の内線)是利用軌道側面的第三軌條來取得電力!!! 有錯的話請指正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會員申請加入

本版積分規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站規|清理本站Cookies|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GMT+8, 2025-5-1 09: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