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新界西及北大嶼山發展 重推十號幹線(南段)建議
[複製鏈接]
|
前言
新界西北,包括屯門及元朗區,作為香港其中兩個大型新市鎮,在多年的開發下,各種社會所需的基建也
日漸完善,然而交通問題一直影響屯門及元朗區。
雖然在西鐵及三號幹線(郊野公園段)相繼通車之後,其主幹道 - 屯門公路的交通壓力已得減少,
但由於深圳灣口岸通車,加上香港跟國內交往頻繁、新界西北人口上升等因素,新界西北的路道網特別是屯門公路的壓力有加重的趨勢。
另一方面,北大嶼山的發展迅速。港珠澳大橋及機場第三條跑道即將動工,加上人口上升,
在可見的將來,連接大嶼山及市區的唯一道路 - 北大嶼山公路及青嶼幹線有飽和的趨勢。
同時由於大嶼山只有一條往返市區的陸路行車道路,北大嶼山公路或青嶼幹線一但出現嚴重事故,再無其他代替道路
2008年6月7日,北大嶼山公路就因大雨已中斷,令全個大嶼山的交通癱瘓,記憶猶新
基於以上原因,十號幹線南段有基建的必要。
理念來源
十號幹線的理念來自政府在1997年提出的計劃,當然建議十號幹線由港島開始,連接10號貨櫃碼頭,然後經青龍大橋及藍地隧道連接現有十號幹線路段,最終到達深圳。
但由於香港的運輸環境有所改變,例如10號貨櫃碼頭至今尚未興建,十號幹線藍地至港島一段亦被擱置
然而,在2009年,路政署表示擱置多年的青龍大橋重入路政署的研究範圍,更加入「新青馬連接路」的可能性,令十號幹線南段有「重生」的可能。
雖然原有十號幹線藍地至港島段的定線已過時,不過部份定線,如藍地隧道及青龍大橋都有可取之處,加上路線直接連接現有十號幹線,所以建議新路道同樣編入十號幹線的一部份。
詳細設計
十號幹線南段由現有十號幹線南端開始,當有有多條支路連接元朗公路南/北行方向;
之後公路進入藍地隧道,直達大欖涌;
由於原先十號幹線計劃的小欖連接路受當地居民反對,本方案建議與屯門公路的交匯位置設於大欖涌對開的填海區,當中不設由屯門公路東行往十號幹線北行及屯門公路西行往十號幹線南行的連接路,因為效率不高;
幹線經過大欖涌之後,連接青龍大橋往欣澳,到達欣澳後連接欣澳交匯處;
公路隨後進入竹篙灣至青衣西南的行車隧道(下稱 新青馬連接路),然後經過一段公路,連接青沙公路的昂船洲大橋。
有關走線的詳情,可參考以下連結
http://maps.google.com.hk/maps/m ... 8,0.338173&t=k&z=12
重點項目
藍地隧道
--編輯中--
青龍大橋
--編輯中--
新青馬連接路
--編輯中--
正面影響
--編輯中--
負面影響
--編輯中--
總結
本帖的討論只屬初步的論討,其走線尚未成熟。而連接路位置等問題有待討論,所以需要各位的意見。
亦歡迎各位轉貼至與交通相關或屯門、元朗區居民的討論,有興趣人士更可將建議提供給區內區議員,無任歡迎。
謝謝~
[ 本帖最後由 WHYB630 於 2011-6-6 08:20 編輯 ] |
|
|
|
|
假設目的地係青衣以南,屯門要逆走,感覺上慢,元朗就同行大欖隧道差唔多,得天水圍同深圳灣大橋叫做比較直接,當中天水圍既巴士又要係欖隧玩BBI,故此認為吸引力不大
反而E33到時可以試下整條線由碼頭區剷上藍地再行新路過機場
P.S.青龍大橋指既係表衣同邊度? |
|
強人所難,不可一不可再
|
|
|
青龍大橋應該係講緊青龍頭附近去到欣澳個條
青衣個條叫新青馬連接路 |
|
|
|
|
其實暫時都未有需要用幾百億再起路
等屯門公路 4 線化之後可以再研究問題 |
|
.
|
|
|
其實建議也不錯
當然現階段都唔洗起
起碼都要排一切大型基建完成先再諗
例如機場第三跑道,沙中線,港珠澳大橋......
但可以先做研究
其實"新青馬連接路"可以加入鐵路嗎?
因為青馬大橋的問題
東涌線/機場快線有班次限制
如果部份東涌線改經新青馬連接路
再新建海底隧道穿過藍巴勒海峽往南昌站可行嗎??
|
|
|
|
|
青衣南至南昌一段,要跨越藍巴勒海峽和貨櫃碼頭,建橋的話,要和昂船州大橋差不多高,才不致影響貨櫃輪進出。鐵路爬坡能力低,青衣南站必須為高架站。
另外,南昌附近地面空間有限,這線停南昌的話,要在現南昌站下/旁再建站,從橋上到南昌站,有沒有足夠的距離,讓鐵路降至地底?
此線會經過貨櫃碼頭上空和在旁邊經過,可能要向貨櫃碼頭徵地,或需要貨櫃碼頭操作上配合,會否影響貨櫃碼頭效率?令香港的貨運業雪上加霜呢?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