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海回來的土地或以前沒名字的地方, 我就希望多點創意, 創立一些新地名, 好過用旁邊舊地名加東南西北就算, 現代人好像比起以前的人更無創意。 |
|
下一站係西營盤
|
|
|
原帖由 syp 於 2011-10-11 17:30 發表 
填海回來的土地或以前沒名字的地方, 我就希望多點創意, 創立一些新地名, 好過用旁邊舊地名加東南西北就算, 現代人好像比起以前的人更無創意。
比較新創既地名就得個"日出康城",我就真係唔識欣賞... |
|
|
|
|
其實而家西九三笪填海地都係咁"identity crisis",居民點樣寫地址架呢?
1.九龍站--
係尖沙咀、佐敦、油麻地定乜都唔寫呢?其實即係用"舊定義",
柯士甸道以北係咪叫油麻地?
2.奧運站--
理論上係冇個區叫"奧運",仲要俾櫻桃街斬開,柏景叫"旺角西",維港灣
叫"大角咀西",點搞?
3.西九四小龍--
俾地產佬包裝成"西九",俾地鐵昆左做"荔枝角",但本應係"長沙灣西".... |
|
|
|
|
原帖由 pochi 於 2011/10/12 00:55 發表 
比較新創既地名就得個"日出康城",我就真係唔識欣賞...
你唔識欣賞唔緊要, 反正一百幾十年後, 人人都識咁叫就是了。
今天的眾多地名, 在它們出現當時, 都可能好多人唔慣, 唔鍾意, 但叫叫下, 我o地已經唔會再理佢好唔好, 亦唔會理佢命名原因, 甚至因為歷史因素, 更難聽o既我o地都想保存佢。
如果以前的人都懶改新名, 怕人唔識欣賞, 咁舉例說可能油麻地叫尖沙咀北, 旺角叫深水埗南? 定叫北尖沙咀北? |
|
下一站係西營盤
|
|
|
原帖由 pochi 於 2011/10/12 01:05 發表 
其實而家西九三笪填海地都係咁"identity crisis",居民點樣寫地址架呢?
1.九龍站--
係尖沙咀、佐敦、油麻地定乜都唔寫呢?其實即係用"舊定義",
柯士甸道以北係咪叫油麻地?
2.奧運站--
理論上係冇個區叫"奧運",仲要俾櫻桃街 ...
其實九龍塘印象中以前是指石硤尾或太子一帶的 (有錯請指出), 總之就不是今日的九龍塘。我想說的是, 隨著時代轉變, 有時地名會飄移, 會擴大會縮小會消失, 當大家習慣後就會接受, 這也是時代轉變的自然現象, 以前的定義就留待歷史書記載好了。這也許也適用於荔枝角的, 地鐵「錯誤」地把荔枝角放到長沙灣, 荔枝角就南移了。荔枝角本是一個很細小的地方, 地鐵「錯誤」地把它和長沙灣、深水埗、美孚等平均平等分布在各個車站的範圍, 反而好似「善用」了這些地名, 長遠來說或者是好事? 當然我們應盡力保存一些地名的原有定義, 但我主要想講o既係這點應該不是百分百不能討價還價的事, 也可酌情因其他實際因素而稍為改動。不過話說回頭, 今時今日仍有很多人「正確地」視荔枝角站為長沙灣, 結果做成混亂, 地鐵呢個命名的確唔係太成功。
至於奧運站一帶, 既然整個都係新發展區, 如果因櫻桃街切割成旺角和大角咀, 反而破壞了新區的完整性, 做成另一些不便。我傾向支持佢另起名字, 不論它是「奧運」還是什麼。 |
|
下一站係西營盤
|
|
|
其實長沙灣廣場果度根本不是荔枝角, 反而係長沙灣, 果度附近仲有長沙灣警署, 昇悅居果度都係長沙灣
(荔枝角的確實位置是在美孚及盈暉臺一帶)
而長沙灣政府合署, 果度係深水埗, 西九龍中心都叫深水埗的.
長沙灣站果度係長沙灣的邊緣位置, 麗閣係深水埗, 元州村係長沙灣(但深水埗運動場是在長沙灣的, 荔枝角站反而最近)
太子站係因為太子道而得名, 果度係旺角, 不過深水埗有部份地方都係去太子站近, 例如青松觀.
佐敦站係因為佐敦道而得名, 果度係油麻地及尖沙咀邊緣. 至於圓方果度, 嚴格來說是尖沙咀.
奧運站是因為紀念1996年李麗珊的奧運金牌而得名, 果度係大角咀, 而當年建設東涌線時, 初期計劃的站名是大角咀. |
|
喺總站尾拉500鏡影總站頭的巴士係咩玩法
|
|
|
唔使咩丫,我爸聽人講「西九文化區」、「西九高鐵站」,
腦海入面成日都係「西九龍中心附近」(西九龍中心算係最早用「西九龍」命名的地方),
當佢知道實情係「九龍站附近」,
就鬧人(文化區、高鐵站)做乜明明唔係「西九龍」但又要叫「西九龍」。
我就同佢講,一大塊地都係填海,原本無名,無論邊一處都係「九龍以西」,
由文化區一直去到海麗邨都係「西九龍」,無講錯架喎。
而我爸不知道海麗邨是誰。
[ 本帖最後由 DIH 於 2011-10-12 14:12 編輯 ]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