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KT, Volvo B10TL Wright, Gillig Phantom
|
|
|
個殼咁新, 個內籠就咁舊(款), 成個怪嬰咁, 真係睇唔慣... |
|
|
|
|
原帖由 4437 於 2012-1-24 16:54 發表 
個殼咁新, 個內籠就咁舊(款), 成個怪嬰咁, 真係睇唔慣...:Q
只怪這個是威立雅收購前未提出改用鋁合金車架下的產物,雖然早於千禧電車已改用鋁合金車架,但是電車公司當時覺得想復古用回柚木車架而放棄採用鋁合金車架,結果而 #172 於2009年5月製成時便用回柚木車架,但是配上不少新款的設計,例如:駕駛盤、全幅式車門、全新設計的座椅、LED 地點牌、報站顯示器、VVVF 摩打等: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 ... d=394439&page=1
但是後來 LED 地點牌、報站顯示器轉移至翻新後的 #168,車門於去年加裝上車推閘時被更換(由 #67 轉移過來)、上層木座椅在幾個星期前換上木板座椅(謝站友 ML29 指正)。
另外 #172 原來下層也是安裝了新款木座椅,以向前直排排列: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 ... d=479393&page=1
現時是變成橫排座椅(謝站友 4437 指正),看來是從 #99 拆下來的。
[ 本帖最後由 hkaiw 於 2012-2-6 09:04 編輯 ] |
|
喵...
|
|
|
原帖由 hkaiw 於 2012-1-24 17:17 發表 
如果從相中所見是變成2011年款式般左邊是橫排、右邊是直排獨立座椅。 2011年款式應該係右邊橫排, 左邊直排獨立座椅, #172岩岩調轉左...
(其實左直右橫設計先合理, 如果調轉左, 前樓梯底會形成樽頸位, 因為左排頭位既乘客對腳會佔用左條窄通道...) |
|
|
|
|
原帖由 hkaiw 於 2012-1-24 17:17 發表 
上層木座椅在幾個星期前換回1987年款式電車採用的塑膠座椅(看來是由 #99 轉移過來)
#172不是用塑膠座椅,而是換上#31/#51/#83/#112等車用的那款木板座椅,
因此應該不是從#99轉移過來。 |
|
We're part of The Go-Ahead Group
|
|
|
我唔明點解此車出街載客前把巴士門拆掉並安回傳統摺門 |
|
|
|
|
原帖由 kcy321 於 2012-1-24 18:22 發表 
我唔明點解此車出街載客前把巴士門拆掉並安回傳統摺門
有點懷疑電車公司是否把#172當做九十年代電車的現代複製版,
因此想盡量做到與九十年代電車神似。 |
|
We're part of The Go-Ahead Group
|
|
|
用木車架嘅#172又出泥載客,
真係唔知電車公司響度諗緊乜野…
原帖由 ML29 於 2012-1-24 18:49 發表 
有點懷疑電車公司是否把#172當做九十年代電車的現代複製版,
因此想盡量做到與九十年代電車神似。
如果電車公司想將#172計做果六部會保留嘅有歷史價值嘅電車之一嘅話,
我一定會去信電車公司強烈反對!…根本就是和'偽造文物'沒分別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
獨愛☆OLYMPIANS~powered by~CUMMINS
|
|
|
原帖由 4437 於 2012-1-24 17:50 發表 
2011年款式應該係右邊橫排, 左邊直排獨立座椅, #172岩岩調轉左...
(其實左直右橫設計先合理, 如果調轉左, 前樓梯底會形成樽頸位, 因為左排頭位既乘客對腳會佔用左條窄通道...) ...
咁到底而家#172係左直右橫定左橫右直?
(*電車公司原本係諗住在新款電車嘅下層左右邊均裝上直排坐位,
係後來有指右邊五個座位空間太窄,最尾一個坐位乘客會被樓梯'頂頭',
故才改成現在 #168/#171/#173/#174 嘅標準設計…
我個人就覺得而家#168/#171/#173/#174呢款左直右橫嘅設計先係合理,
一來係上述原因,二來係其實如果你坐過以上新車就知,
左邊第一個位係離開個上車門/駕駛室好遠,結果條謄空出來嘅通道其實一定係闊過舊款橫排位嘅車) |
|
獨愛☆OLYMPIANS~powered by~CUMMINS
|
|
|
原帖由 93A_S3_6:30am 於 2012-1-24 22:04 發表 
咁到底而家#172係左直右橫定左橫右直?
(*電車公司原本係諗住在新款電車嘅下層左右邊均裝上直排坐位,
係後來有指右邊五個座位空間太窄,最尾一個坐位乘客會被樓梯'頂頭',
故才改成現在 #168/#171/#173/#174 嘅標準設 ... 車就未坐過, 但純粹睇樓主幅圖, 左排既人背向窗, 所以係橫排, 右排既人面向車頭方向, 所以係直排...
(小弟以前試過唔少次喺人多既時段坐長途車[由鰂魚涌出發], 一上車發現車尾同後梯都塞住晒,
被迫順住人流向前行, 但等極都冇位坐/有老人家坐左.
架車一到新光, 成班老人家企晒起身排隊落車, 而我就被困車頭樽頸位, 結果變左塞住條路果個...
以上純粹呻下, 但而家搭到新車, 的確見到有人塞住條路既情況少左好多, 證明新設計幾有用)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