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分享/報告]
[長文(應該係)]檢討車費等級表
[複製鏈接]
|
價錢要看relative price, 對690,692,694來說,11.1是一個合理價錢,因為港鐵正常收費是12.5,尚德和富寧有2元優惠,拉勻來說接近11.1。 |
|
|
|
|
我認為現有的車費等級表存在以下問題:
1:新界過海線、通宵線收費基準太高
2:空調車收費欠固定標準(全冷須否下調收費問題)
3:短程貴過長程(常見於港島區)
故此,我認為政府應設立適用於各專利巴士公司的統一車費等級表,以適應現時實際情形,以下是我的構想:
a:基準:將線路分為三類:市區線、青馬線、新界線
b:定義:
市區:港島、九龍、將軍澳、清水灣、科大、葵青、荃灣(不包括荃錦公路沿線及灣景花園以西)、新界新市鎮內
青馬:北大嶼山E線
新界:屯門、元朗、北區、大埔、沙田、西貢(不包括將軍澳)區路線各路線、大嶼山島內線(全程新市鎮內行駛的除外)
c:取消特別服務此一分類,所有在此類之線路以其實際類型劃分入適當類別
d:通宵線加一、大嶼山南平日、B系線加20%,大嶼山南假日、馬場線加40%,機場巴士(A線)加50%
[ 本帖最後由 mak5052 於 2013-1-11 22:54 編輯 ] |
|
|
|
|
原帖由 mak5052 於 2013-1-11 20:21 發表 
我認為現有的車費等級表存在以下問題:
1:新界過海線、通宵線收費基準太高
2:空調車收費欠固定標準(全冷須否下調收費問題)
3:短程貴過長程(常見於港島區)
故此,我認為政府應設立適用於各專利巴士公司的統一車費等級表,以適應現時實際情形,以下是我的構想:
a:基準:將線路分為三類:市區線、過海線、新界線
b:定義:
市區:港島、九龍、將軍澳、清水灣、科大、葵青、荃灣(不包括荃錦公路沿線及灣景花園以西)、新界新市鎮內
過海:除現有定義外,另加北大嶼山E線
新界:屯門、元朗、北區、大埔、沙田、西貢(不包括將軍澳)區路線各路線、大嶼山島內線(全程新市鎮內行駛的除外)
c:取消特別服務此一分類,所有在此類之線路以其實際類型劃分入適當類別
d:特快線可允許車資加不多於 $2、通宵線加一、大嶼山南平日、B系線加20%,大嶼山南假日、馬場線加40%,機場巴士(A線)加50%
1.過海線標準都唔應該存在,最多可以以因為隧道費而影響調整車費,前文有講如大欖隧道既例子
2.呢個定義可以直接定義為北大嶼山收費,另A線加50%
3.特快線標準亦不應該存在,例如41改特快邊有理由加價,本身中間路段自動會有路線,如果冇,係因為冇需要
宜家對巴士路線既訴求係由A點到B點,所以因為中間路段有快速路線既選擇而使用時,唔應該加價!!! |
|
|
|
|
回復 23# 的帖子
我認同你主張快線、隧巴費率與普通線一致之見,故已作上文修正
另建議改設立路橋附加費,凡路線通過收費道路者,加收相當於該路雙層巴收費1%附加費,額外車軸費不在加收之列,青馬橋路線費率已經計入青嶼幹線收費,不另收青馬橋附加費
[ 本帖最後由 mak5052 於 2013-1-11 23:05 編輯 ] |
|
|
|
|
原帖由 fleetline 於 2013-1-10 21:28 發表 
而巴士要改, 大可以剩做灣仔, 金鐘同中環.
睇下603, 油塘一樣係將軍澳線沿線, 一個站過海添, 不過都仲有不少人選擇603.
因為603可以做到時間和價錢上的優勢吧.
603 係銅記15分鐘到油塘有位坐..
但碧雲道先係重點, 果邊一定要轉車, 計番車錢既話, 603仍然贏
剩記車錢既話, 銅鑼灣搭地鐵去油塘平過603
可惜九記獨營, 車錢已拋離其他東隧線..  |
|
|
|
|
當長途流水線變特快時,因根據收入和成本適度的加價。
流水變特快,2-3轉客(每座位收2-3次錢)變成1轉客(每座位收次錢),但行車時間(and thus 成本)變化少於兩三倍。
應該這樣說,流水線要遷就短途客要比正常便宜,特快線不應收附加車費。 |
|
|
|
|
欣賞樓主對研究車費結構的熱誠, 但如果行文可以再精練一D會更好, 事實上只要再鋪排好一點, 寄去申訴專員公署投訴都可以。
關於車費結構, 簡單嘅睇法係:
1. 既然公用事業費用受到監管, 咁收費標準就應該做到公平公開
2. 現行收費結構好明顯做唔到對不合使用者公平 (如以用者自付原則的話); 而收費準則之釐訂亦不見得公開透明, 不贅
3. 將各種影響營運成本嘅因素分開計算我睇唔到有幾難, 如里數 (分市區, 高速道路及郊外路段), 隧道費, 空車回程, 少客路線等等...
4. 要做到公平, 好可能要令現有嘅乘客加價或減價, 震盪是可預期的, 唔知邊個政客有魄力去做呢樣野 |
|
|
|
|
原帖由 mak5052 於 2013-1-11 23:01 發表 
我認同你主張快線、隧巴費率與普通線一致之見,故已作上文修正
另建議改設立路橋附加費,凡路線通過收費道路者,加收相當於該路雙層巴收費1%附加費,額外車軸費不在加收之列,青馬橋路線費率已經計入青嶼幹線收費,不另收青馬橋附加費
咁都係唔公平 收費道路價格不盡相同,額外車軸費不加收可以令巴士公司盡量不會以三軸車行走少客路線,避免大車小用
原帖由 leochill 於 2013-1-12 07:04 發表 
欣賞樓主對研究車費結構的熱誠, 但如果行文可以再精練一D會更好, 事實上只要再鋪排好一點, 寄去申訴專員公署投訴都可以。
關於車費結構, 簡單嘅睇法係:
1. 既然公用事業費用受到監管, 咁收費標準就應該做到公平公開
2. 現行收費結構好明顯做唔到對不合使用者公平 (如以用者自付原則的話); 而收費準則之釐訂亦不見得公開透明, 不贅
3. 將各種影響營運成本嘅因素分開計算我睇唔到有幾難, 如里數 (分市區, 高速道路及郊外路段), 隧道費, 空車回程, 少客路線等等...
4. 要做到公平, 好可能要令現有嘅乘客加價或減價, 震盪是可預期的, 唔知邊個政客有魄力去做呢樣野
1.公開就公開既,唔係我都引用唔到個表
2.公平就起碼要將熱狗收費轉換返做冷馬收費,然後將個個貴到抽筋既冷馬取消,但新界過海收費離奇地用熱狗收費來計會貴到呢 (*133%)
3.里數分類,相當同意,不過13P可能會收平左(半直通)
市區段大約就係Google地區綠色個d,另郊區都係綠色不過地區上有別,高速道路只限Google地圖黃色段
私牌已經用緊市區/新界來實現左(還算可以接受),但除左西隧要用到一個咁貴既收費平衝之外,另紅隧,東隧都唔合理
少客就要加價都係唔合理,應要求小巴營運該路線以達至合理使用,如屯門往上水係最好反面教材
4.大部分路線既收費都其實冇問題,,初期可以先將本文針對既各隧道既收費所影響既車費作出調整
申訴專員公署既話,呢篇文要點樣執先ok呢,我作文其實好低分 其實投訴又係唔係真係要長篇大論呢 |
|
|
|
|
我認為車費應該以以下準則來定:
1 特快線/流水線
特快線即指透過行走高速公路/天橋/隧道(不包括過海隧道)來跳過大量中間路段的巴士路線。
特快線比流水線收得貴,這反映特快線客量比流水線少的情況。我認為應該採用三級制:以至終點站之間跳過距離佔0%至25%的當流水線,佔25%至50%的加價25%,佔50%以上的加50%。
舉例,非過海線的5X、18、18P屬特快線,比5、10等收得貴。至於過海線方面,603、621、641等收得較貴亦是同樣例子。
2 市區/郊區
我認為不應用九龍/新界來劃分,應該用市區/郊區來分。市區包括港島北岸(堅尼地城至小西灣,但不包括半山區)、整個九龍及所有新市鎮。其餘地區均屬郊區。這能夠更準確反映客量的差異,因為郊區乘客較少,但市區,即使大埔、元朗等新市鎮,都有大量乘客。我建議郊區路線比市區路線貴25%。
3 路線性質
通宵線的車費比日間線貴,亦反映出客量的差異。我認為通宵線應比日間線收貴50%。但是於日間行走的假日路線,由於是因應乘客需求而開辦,我認為應該與對應的郊區路線同價。
4 分段收費
我認為巴士公司應該統一各線的分段收費起點站及價錢,並以從分段點到終點站的路線性質來定。例如118過海後的港島分段應該視作為港島市區特快線,九龍分段則應視作為九龍市區流水線。 |
|
|
|
|
回復 29# 的帖子
1.特快線不應存在,例如,大埔往各區的特快線,真的是為特快而特快?
特快真係沿途載唔到客有罪?要加價?係唔特快既情況下,真係趕客多過吸客lo
根本特快係大埔來講係必須,冇理由走去用大埔公路咁搞野架?
所以應該制定,總站起計行走n公里都係停站,另一邊一樣既時候,中間使用公路為合理使用,
而不需要加價!n既數字可以討論。
又例如118,根本條線兩邊總站起計到上公路既路程都非常之長,行公路係有必要既事,只不過宜家為免成為特快線而加價行經北角既姐
2.新界收費係為左應付特快路段既私牌油錢
如果取消新界收費,應該設定超過n公里以上路線,車費上跟隨現新界收費,而低過n公里則跟隨現市區收費
3.同意
4.分段亦應跟隨新標準,同意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