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將軍澳係十八區黎講係屬於西貢區, 但住係將軍澳既人一定唔會同人講 "自己住西貢", 更加唔會有人稱呼 "西貢翠林邨, 西貢寶琳邨, 西貢東港城.......".
所以十八區應否另外增設 "將軍澳區" ?
|
|
|
|
|
十八區已經不合時宜
有D區範圍過大, 人口過多, 分界反映唔到現狀
例如
大嶼山東北係咪應該仲係荃灣區?
西貢北係咪應該仲係大埔區?
元朗區/沙田區係咪過大?
|
|
=0=
|
|
|
馬鞍山在沙田, 東涌在離島(大嶼山), 天水圍在元朗, 新市鎮居民對區份有歸屬感, 皆因出入都會經過主區或附近旁邊, 唯獨將軍澳大部份居民出入很快便到達九龍, 反而對西貢市感到陌生, 與其他地區比較起來, 將軍澳有獨立成區的念頭也比較普遍呢? |
|
|
|
|
本帖最後由 kei_hk 於 2016-4-30 10:30 編輯
如果樓主係講區議會的分區﹐好多時都與日常生活沒有大關係﹐係可以不理的。
如果樓主係講其他分區類別﹐這便真係請言明﹐因為可以有好大分別。
例如係用作地址用途﹐我在鑽石山返工﹐公司地址都唔會寫「九龍黃大仙區鑽石山﹐XX街XX號XX大廈」﹐只會寫「九龍鑽石山XX街XX號XX大廈」﹐甚至連「九龍」都省略。
除非真係黃大仙區(例子﹐黃大仙中心)﹐地址才會出現"黃大仙" 3個字。
同樣道地﹐我唔會同人講我在油尖旺區的大角咀居住/返工﹐所有用於通訊地址用途﹐都係直接講大角咀的﹐這又是否需要把大角咀分拆出來?
***************************************************************************************
區議會除了選舉之外﹐只不過係做居民及政府之間的溝通橋樑﹐原則上點分區都影響不大﹐事關區議會每一位議員都係當區選出﹐而選區亦好細﹐一個大型公共屋村都隨時分成2個選區﹐在地區事務唔會有所謂的分區影響居民及政府之間的溝通。
在好耐之前﹐荃灣區係試過分拆的﹐成為今天的葵青區。
原因係人口增長﹐市區擴大﹐如果唔分折便會令荃灣區議會運作唔係太理想﹐於是分拆成今天的2區。
分拆後﹐大家亦可見到2個區都有不同的發展﹐亦係人口眾多的分區。
套用今天將軍澳區﹐似乎未又達分拆的需要﹐除非分拆後﹐原有的西貢區人口及社區發展﹐亦能達到一個分區的基本條件。
強行分拆﹐亦達不到最佳效果﹐暫時亦看不到可以達到2個分區可以獨立有不同大發展﹐未有葵青區的效果。
以前﹐亦有區議會合併﹐以增加行政分區管理﹐提升效率。
當然﹐不是每個分區都有這個需要的。
ref:https://zh.wikipedia.org/wiki/%E ... F%E5%8D%80%E5%8A%83
區議會
香港區議會現時分為十八個區域,但這些劃區原意純粹用作方便選舉和行政之用,並不設立區政府等等的政權組織[7],無獨立立法權[8]、司法權,政府部門亦未必完全按照這些區域劃分工作區域。
|
|
|
|
|
本帖最後由 kevincch 於 2016-4-30 17:10 編輯
你所提及「日常生活」的考慮,其實是有的,不過涉及「認同感」問題,多於對生活影響的問題。
就例如上網填Form,好多時都先會有18區選項,再選18區以下的區域,不過對將軍澳人黎講,除了common sense弱的人外,已經意識到自己要選新界「西貢區」「西貢區」「西貢區」。
只係呢個問題,隨著將軍澳日漸壯大,甚至比起西貢區原來行政中心—西貢市更大規模時,會造成一些尷尬的問題。
例如西貢政府合署,大部分西貢區部門因為要方便大多數西貢區居民(即係將軍澳人)而搬去的新大樓—西貢將軍澳政府綜合大樓,
如果只叫「將軍澳政府綜合大樓」,西貢區的其餘居民或會以為佢只服務將軍澳;
如果只叫「西貢政府綜合大樓」,更可能誤導人去左西貢市,
所以唯有叫「西貢將軍澳」。
我記得睇過一篇訪問,可惜忘記來源,受訪者係西貢區議會一位已退休的元老人馬,
表示後悔當初政府咨詢將軍澳新市鎮名稱時,無提議叫「西貢新市鎮」順勢擴展西貢在市民心中的範圍,導致如今尷尬的「喧賓奪主」情況。
不過個人意見而言,將軍澳是否妹仔大過主人婆,同佢是否需要獨立成區,係兩碼子的事,始終要睇行政、人口、規劃等需要,
又或者咁睇,如果「將獨」事成,得益的可能反而係原來的西貢市同西貢郊區,因為西貢區的重點資源會重新返回西貢。
|
|
HKiT@lk.Net - 樂在生活互動區
|
|
|
填from問題﹐都係主要睇下program上是否做得user friendly﹐以及落決定的話事人有無意去做得user friendly。
首先有一點要講明﹐如果2者都唔係在將軍澳人﹐真係未必發現你提及的問題。
但係如果有人係將軍澳人﹐知道有什麼不便﹐又肯做得user friendly﹐係可以加多一個區叫 "將軍澳"的﹐甚至在有2個 "將軍澳" 區(其中一個在西貢﹐一個是獨立)。
單純日常生活的地址﹐要跟區議會的分界﹐其實係無太大意義﹐只係做program 懶(或者廢事理﹐老闆無出聲......)﹐所以便跟標準去做﹐唔加以一些非標準的分區。
例子 : 維基電視網購﹐你去到送貨地點﹐咪可以在 九龍區入面﹐直接搵到將軍澳的。
這便是user friendly 設計﹐同埋配合到自己公司的運作。
|
|
|
|
|
如果只係因為地址既理由,我唔認為有需要另立將軍澳區。香港人日常使用既地址格式,好少會係地名前加上18區。
將軍澳、西貢本身已經係好知名既地名,唔需要加上18區額外提示地理位置。
|
|
|
|
|
本帖最後由 HS6573_MP3905 於 2016-5-2 00:45 編輯
唔係冇架,我已經有個咁既習慣,如果喺外地寄信/postcard返hk,最尾2行會寫"XXXXXX District, Hong Kong",只係想方便郵差做野
但係如果喺local寄信都係直接寫地名算
不過有次有個住九龍灣四彩 既朋友叫我寄postcard,佢比我個地址係"xxxxxx Estate, Kwun Tong",最後我都係乾脆寫"Kowloon Bay"
|
|
我國的人要堅持活下去!
|
|
|
你應該係講緊溫悅球,佢係引大埔當年發展做新市鎮既時候好多地方本來可以用當地村名命名,但最後都係用「大埔新市鎮」命名做例子
佢並且覺得命名做「西貢新市鎮」可以提高居民歸屬感,同埋令佢地對自己所住既地區會比較清楚
個人覺得,問題在於係大埔新市鎮本身係以大埔墟為基礎發展,而且亦都係與大部份人認知既「大埔」一致;
反觀一般人對「西貢」既認知主要都係西貢墟果邊,而將軍澳新市鎮唔包括果頭
|
|
FB/IG: KXEnviro | KX675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