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om1002
發表於 2017-12-9 15:48
以觀塘線過海為例,有2次被cut,當時仲未有補償
小早川優
發表於 2017-12-9 16:18
tonyng 發表於 2017-12-9 13:40
找回數年前的拙作(如有粗疏之處,還請指正),用以補充上文「換線」方案更能直接紓緩金鐘站、北角站及港島 ...
將附加利益同損失相提並論,對受影響嘅持份者非常唔公平。交匯方案並不會對任何乘客造成損失,但換綫方案會為整個東區帶來不便以及令炮台山完全犧性,兩個方案嘅受影響程度跟本就係唔同層次。
其實我明白「反對北港島換綫」嘅訴求,佢哋只係恐怕換綫真係落實之後,任何可以研究嘅補償方案(例如將軍澳綫補加炮台山站,以及開辦新巴士線/加強巴士服務)都只會被有關當局視而不見,造成無可挽救嘅局面,因此爭取交匯方案會係比較穩陣而風險較低嘅選擇。
小早川優
發表於 2017-12-9 16:34
本帖最後由 小早川優 於 2017-12-9 18:30 編輯
053h4 發表於 2017-12-9 14:47
無話既唔既得利益者,做咩都有代價,好聽D就係衡量過成本效益花更多錢值唔值唔值得做
而且,根本就係政府 ...
東將直通+添馬短棍係最理想方案
Kit2030
發表於 2017-12-9 18:21
小早川優 發表於 2017-12-9 11:39
圖轉載自「反對北港島換綫」專頁
*利申,支持東將直通,但添馬至將軍澳段必須維持最密低於兩分鐘(即10x-1 ...
其實將軍澳線調頭軌好近地面,加建車站咪成個天后廟道炮台山道交界封曬先得?{:3_62:}
(圖攝於交界處通風樓)
小早川優
發表於 2017-12-9 18:29
Kit2030 發表於 2017-12-9 18:21
其實將軍澳線調頭軌好近地面,加建車站咪成個天后廟道炮台山道交界封曬先得?
(圖攝於交界處通 ...
呢個只係Warning Sign,同埋「隧道」亦可以指維修人員用嘅地下通道。用個腦諗吓都知,北角站同天后站分別位於海平面以下大約 -40m 同大約 -30m,而呢個位置起碼海拔 50m+,擔心掘穿條隧道不如擔心個站太深仲好啦!
ryandroid
發表於 2017-12-10 00:43
hellomato 發表於 2017-12-9 11:05
我記得這個FB group⋯⋯想起自己當初比較支持交匯,一部分原因就是認同這個group的論點。
其實換綫要在 ...
見係樓主你我覆一覆
其他我都唔多想拗啦
因為我已經講咗大部分想講嘅嘢
某程度上我有份騎劫咗你個topic
不過東將直通及換綫方案都有類似需要解決嘅工程技術問題(如列車、班次、幕門等等)
而呢啲問題一直都被部分支持交匯嘅人打壓為不能解決嘅技術問題
但從來太少人認真深究
所以我拎返換綫方案出嚟係想釐清返嗰啲技術問題是否當真是「無法解決嘅問題」
而暫時結論就係全部都有解決方案嘅可能性
只係做定唔做嘅問題
其實都係幫直通方案掃除啲無中生有嘅障礙
因為無論換綫東將直通加短棍都要改幕門及換車
我對直通方案嘅諗法係治標唔治本
單以太古至柴灣來往美孚以北嘅東西綫為例子
北角行長隧道轉一次加南昌上落電梯兩次加長隧道(要地底跨埋機鐵軌道)
並不比金鐘上落一次電梯加紅磡上落一次電梯更方便
人流依舊集中在港島綫灣仔段及南北綫過海段
分流能力仍然比換綫方案弱
南北綫過海段本身都有自己兼顧嘅新界東(包括古洞北、粉嶺北、馬料水填海及污水廠用地發展、坪輋打鼓嶺2030後的發展) 及九龍城區、啟德區客合共超過二百多萬人口入面嘅過海需求
根本無力分擔新界西嘅過海乘客
將來北大嶼二十萬人口、洪水橋元朗南三十萬人口、荃灣西站上蓋、南昌站上蓋、港珠澳大橋每日七萬人次及三跑客量倍增所帶動乘客量上升
好快香港至九龍兼顧成二百多萬人口當中嘅過海需求
遲早都會面臨東涌綫加機鐵三十二班嘅樽頸問題
遲早香港至九龍都要四軌
四軌後東將直通唔使再用短棍
添馬站在東將直通方案就廢咗一對月台
咁既然有使錢
點解唔係使喺永久嘅機鐵新過海隧道而係添馬加多一倍面積去俾臨時嘅短棍安排?
又既然香港至九龍會四軌
東涌綫服務唔再垃圾
話會影響班次嘅換綫方案係咪都可以再諗諗呢?
當然如果社會buy 直通加短棍嘅話
我只能夠講句可惜嘥咗啲錢起個臨時安排短棍用嘅將軍澳綫月台但東涌綫冇得四軌順便提高容量
呢個係我嘅諗法je
大家想繼續討論可以隨便的
只要大家認清邊啲係無中生有嘅稻草人
邊啲先係真正有意義去傾嘅問題
咁就可以令討論更加豐富及有意義
Btw,
換綫令炮台山Urban Decay 呢個我自己覺得未免有啲誇大。。
因為炮台山區電車路一帶本身都老化冇新發展
本身都步入Urban Decay
北角、銅鑼灣都係地區重點時
炮台山冇人口大增嘅發長固然限制炮台山交通及商業發展
其實炮台山早早佔據港島綫席位但仍然有如西營盤嘅情況
咁繼續保留炮台山喺港島綫就冇urban decay 嘅情況未免太過片面
其實就算交匯或者直通
跟本就阻止唔到炮台山所謂嘅urban decay
換綫亦唔會加速炮台山所謂嘅urban decay
炮台山嘅價值仍然因為地理近CBD 及交通仍有地鐵(只係西邊唔經電車路) 、巴士、電車多種選擇
炮台山仍然會保持返咁多人住而唔會話去到有樓冇人住嗰啲情況
相反嘅係當炮台山喺換綫方案直接連繫港島北海皮嘅商業發展時
會唔會吸引多咗中環、灣仔北嘅年青白領住比較平租嘅炮台山?
會唔會吸引地產商或市建局去重建令炮台山能夠有更新蛻變?
好多嘢都冇得依家話說得準
單單以依家炮台山情況(所謂urban decay 或者現有巴士服務) 就要即刻去決定換綫、直通定交匯
未免太過草率
大家隨便傾
我講得太多都潛下水
反正要講都差唔多講哂
謝謝樓主嘅忍讓
小早川優
發表於 2017-12-10 01:10
ryandroid 發表於 2017-12-10 00:43
見係樓主你我覆一覆
其他我都唔多想拗啦
因為我已經講咗大部分想講嘅嘢
換綫會令炮台山對外交通極度不便,只能依靠電車或步行,這並沒有誇大成份,因為喺未有換綫之前,各巴士公司已經因為將巴士綫改為特快而大幅削減炮台山區巴士服務,前往菲林明道以西嘅軒尼詩道更只剩下23同地鐵獨市,反而炮台山嘅巴士綫多數直出灣仔北唔入內街,駁埋北港島綫只會造成資源重疊;可悲嘅係,呢啲削減咗嘅巴士服務只會一去不返。炮台山因為交通不便會令吸引力比現時更低,發展重心將進一步移至天后和北角;而港島嘅土地本身寸金尺土,任何土地資源嘅浪費都係不能接受。
因此我認為「反對北港島換綫」提出以將軍澳綫補加炮台山站來換取不反對換綫已經係最大嘅讓步。
wuhoman2
發表於 2017-12-10 02:23
ryandroid 發表於 2017-12-10 00:43
見係樓主你我覆一覆
其他我都唔多想拗啦
因為我已經講咗大部分想講嘅嘢
講左咁耐
其實你個東涌線過海段四軌方案真係無咩人buy
至少我睇左15版好似都無咩人支持過
想問你個過海段四軌方案,東涌線可以做到一個鐘頭幾多班車?
現實人口增幅往往比港府估算既人口增幅為少,係咪真係講到咁多新增過海客流。
況且而家講緊CBD 2 同CBD 3,大方向都係唔想全部人堆曬過海返工。
加上之前提及有可能起新鐵路連結港島 東大嶼山都會 大嶼山同新界西,咁既情況下係咪真係需要東涌線過海段四線方案。
成日都話東涌線垃圾,我就星期一至七都搭既,我就唔覺得有幾垃圾。
而家繁忙時間東涌線一個鐘係15班,其實現時信號系統係可以支持到24班。
講緊如果加9班車,係加左60%既載運量。就算你之前所講既新增人口會產生好多過海客流,加成六成班次都無辦法應付?
立法會文件講過東涌線會係2026年提升信號系統,班次有望進一步增加,相信都會應付到增加既客流。
加上潛在既第五條過海鐵路,東涌線過海段四線方案更加唔吸引。
hokachung
發表於 2017-12-10 04:27
tonyng 發表於 2017-12-8 10:27
換線和交匯(或東將直通)的走線是有些微不同,包括:
- 炮台山一帶至銅鑼灣北的走線
- 香港至會展以西的 ...
其實港鐵/政府有無研究過香港站至九龍站4綫化?
cruisesnet
發表於 2017-12-10 11:21
其實將軍澳線加炮台山站個建議的確吾錯,
新大堂同原有車站既運接(中環香港站般既通道)
只經過,一條私家行車路+中學一間,
地底空間應該問題吾大. 又完美解決孤島既問題.
同時, 大家可能吾知, 而家政府對炮台山至寶馬山既
登山電梯差吾多係定案, 到時仲可以解決埋寶馬山既交通問題
頁: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