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kachung 發表於 2018-5-27 22:20

起行人天橋主要係方便元朗人穿梭南北,唔係淨係方便港鐵乘客,所以唔會無咩作用
而且元朗大馬路少左人搭輕鐵去元朗站都係好事

仲有,元朗市明渠係排洪河道,我對於改做暗渠非常有保留

ryandroid 發表於 2018-5-27 23:36

20160424 發表於 2018-5-27 21:56
不如你地晝啲走線圖好過純文字討論
同埋條橋我有用喎,食飯時間想由建成樓過大陂頭果面明明係對面,係要兜 ...


行去擊壤路過馬路都叫兜大圈?
17億就係比你過對面食飯
政府真係有錢得濟

ryandroid 發表於 2018-5-27 23:42

hokachung 發表於 2018-5-27 22:20
起行人天橋主要係方便元朗人穿梭南北,唔係淨係方便港鐵乘客,所以唔會無咩作用
而且元朗大馬路少左人搭輕 ...

排洪道改暗渠有咩問題?
九龍大部分排洪道都係暗渠
點解元朗明渠唔可以改暗渠?

改暗渠起輕鐵
係直接將大馬路輕鐵客送去朗屏站
更方便元朗南北來往唔使行餐死
淨係覆蓋明渠加輕鐵路軌已經慳咗唔少錢
點解明渠起天橋會好過起暗渠起輕鐵?

hokachung 發表於 2018-5-28 00:42

ryandroid 發表於 2018-5-27 23:42
排洪道改暗渠有咩問題?
九龍大部分排洪道都係暗渠
點解元朗明渠唔可以改暗渠?


元朗本身係有水浸風險,明渠改暗渠會提高水浸風險,所以明渠改暗渠要有足夠配套
近廿年黎由明渠完全改成暗渠嘅工程都係集中於九龍西,因為九龍西規劃左個大坑東蓄洪池同埋荔枝角雨水排放隧道先做到咋
當年起朗屏站都只係覆蓋左站底一少段明渠咋

政府話元朗地底有溶洞導致行人天橋地基工程造價大增,唔通你認為起輕鐵就唔會有呢個問題?
呢樣野肯定唔係吹水,因為朗屏站樁柱深度係創下左世界紀錄

20160424 發表於 2018-5-28 09:18

ryandroid 發表於 2018-5-27 23:36

行去擊壤路過馬路都叫兜大圈?
17億就係比你過對面食飯


擊壤路個燈口位等好耐又多人塞住晒,有左天橋分流地下都會少左人行
我只係其中一個小小既受惠者,不過我唔反對你去信反對政府起天橋

053h4 發表於 2018-5-28 12:41

ryandroid 發表於 2018-5-28 21:11

hokachung 發表於 2018-5-28 00:42
元朗本身係有水浸風險,明渠改暗渠會提高水浸風險,所以明渠改暗渠要有足夠配套
近廿年黎由明渠完全改成 ...

1) 起天橋個方案本身就要起6個箱形暗渠,成條渠覆蓋同局部覆蓋個橫切面都分別唔大

3.4.3.2 「由於項目包括兩個在明渠內的天橋橋樑支柱及六個在明渠內的行人交匯處的箱型暗渠,這些建築將位於高架行人通道下面的明渠體積減少約720立方米(約 1.3%)。這些永久性建築將減少明渠橫截的面積,引到水位上升,且於高流量時期更為顯著。因此,工程將採取一系列的緩解措施,例如建設護牆,採用橢員形橋礅以減少水壓損失等, 從而降低項目所帶來的水浸風險。在實施了如環評報告第 6.7 節中所述的緩解措施後,預測水浸風險可受控,且不會對水質產生潛在的負面影響。」

2) 元朗南新發展區會為元朗明渠提升防洪能力

「2.7.3.10 因具發展潛力區而增加的表面徑流將由蓄洪設施如蓄洪缸/湖/池接收,其設施可延緩雨水的停留時間及減弱雨水的高峯流量。有別於傳統的排洪功能,這設施可暫儲洪水,並於旱季穩定河道流量。這些措施亦可美化市容,並改善景觀及視覺環境。

蓄洪缸
2.7.3.11 第一區內將會設有蓄洪缸以減弱雨水的高峯流量,因此每當大量雨水流往現有的元朗(西)明渠時,仍不會對總流量率帶來明顯的影響。第一區的蓄洪池的面積及容量分別約為 2,000 平方米及10,500 立方米。


山邊河道及蓄洪湖
2.7.3.12 田村排水道上游(沿欖堤東路/欖堤西路)將會設有蓄洪湖及山邊河道,其儲存量將可承受現有山邊集水區,加上第二、第三區集水區五十年一遇的高峯徑流。蓄洪湖的面積及容量分別約為 0.6 公頃及 13,000 立方米。山邊河道全長約 575 米,佔地 0.37 公頃,容量約為 3,200 立方米。

蘆葦床/蓄洪池
2.7.3.13 第三區南面將會設置一個面積約為 4 公頃的蘆葦床/蓄洪池。蘆葦床可以充當海綿吸收及緩慢地釋放表面徑流,內裡的蘆葦亦可以減慢洪水的速度並緩緩地將其平均分佈。蘆葦床除了可以防洪,其穿透性亦可讓雨水滲透及補及地下水。此外,蘆葦床亦可為本地社區增添視覺特色,以及促進該區的生態,為不同種類的水生動物,尤其是依賴濕地的鳥類,提供覓食的機會及棲息地。」


3) 元朗南發展區都要將元朗公路至十八鄉路一段明渠改做暗渠
輕鐵行元朗明渠都只不過係覆蓋明渠嘅部分加長


4)《公共交通》 元朗輕鐵東行改行朗屏都係要將明渠改暗渠暗渠上起唔到輕鐵站及路軌嘅話
政府都唔會建議改綫


天橋有兩三層樓高
橋躉又唔多
天橋重量集中負荷固然要打摏打得深
覆蓋明渠係箱形結構
重量平均分佈整條明渠

建築物越高先要打摏越深
打得摏深啲又遇着底層有溶洞先要直插洞底
箱形渠上面加輕鐵站有如平地起一層樓
係咪仲需要好似天橋打摏打得咁深遇到溶洞?
暗渠工程難度一定細過天橋

ryandroid 發表於 2018-5-28 21:21

20160424 發表於 2018-5-28 09:18
擊壤路個燈口位等好耐又多人塞住晒,有左天橋分流地下都會少左人行
我只係其中一個小小既受惠者,不過我 ...

元朗明渠改暗渠起輕鐵之後
成條大馬路嘅行人過路處冇哂輕鐵站就可以大執
大馬路嘅行人路闊咗
明渠附近嘅行人過路處整合為一
更滿足到你想就咁直接行過對面
方便過你上完天橋又落天橋囉

你好嗎 發表於 2018-5-28 21:22

053h4 發表於 2018-5-28 12:41
元朗交通係有幾個問題, 一係行人路太窄, 當年政府話過舊區重建時希望大廈自動縮番入去, 比多D路人行
但有排 ...

另外, 所謂明渠唔好諗封, "環保人仕" 會要求政府活化為天然河流


元朗大臭渠本黎就係天然河道山貝河

hadboy5 發表於 2018-5-28 21:22

ryandroid 發表於 2018-5-27 23:36

行去擊壤路過馬路都叫兜大圈?
17億就係比你過對面食飯


誠意邀請閣下試下果位師兄條路線,再來發表偉論,唔係元朗人唔會感受到果種痛苦,等燈夾同人逼的時間唔該閣下計算出來,支持朱生唔駛搵元朗人較飛,呢條橋由01年講到而家,足足十七年.十七年啦
頁: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元朗明渠唔起天橋改暗渠加輕鐵有冇得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