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android
發表於 2018-6-6 02:08
053h4 發表於 2018-6-4 09:22
http://m.on.cc/odn/local/20180604/odn-20180604-0604nhko11x.html
活化計劃五年無寸進
https://www.dsd.gov.hk/TC/Our_Projects/All_Projects/4161CD.html
渠務署都冇講過活化元朗明渠市中心段
「這項工程計劃主要於元朗市中心明渠興建旱季污水截流系統及進行美化工程」
同你講嘅活化親水差天共地
政府活化明渠都話係元朗公路以南囉
你到底要我講幾多次先聽得明
政府根本無計劃活化市中心段
根本你同方向報都係用同一邏輯堆砌
你係咪方向報做?
你嗰兩份「報導」都冇提過封渠
淨係講過居民長忍惡臭
就算居民想活化都只係唔想忍惡臭
根本冇反對封渠作為解決惡臭嘅方法
好心你唔好成日自己覺得錯就認為講咩都係同你一樣立場一樣邏輯先得㗎
ryandroid
發表於 2018-6-6 02:25
Sienta 發表於 2018-6-4 10:31
元朗大馬路都有 request loop 同 cancel loop,如果唔係就唔會出現前面部車走咗後面部車等閃燈先埋站嘅情 ...
我本身就唔係太清楚呢方面嘅技術
但我睇google map 街景
又好似成條大馬路去到朗天路以西先有白色盒喺路口附近嘅路軌中央
咁點解大馬路既然有輕鐵優先過路權又冇咗啲盒?
ryandroid
發表於 2018-6-6 02:40
PoohPoohJoe 發表於 2018-6-4 20:42
其實就咁睇番個情況
六段箱形暗渠係比全段覆蓋較好
主要因為夏季既時候
但天橋方案本身都冇加高暗渠內部頂高
所以全段覆蓋同局布覆蓋其實冇分別
因為都係就返安寧路、大馬路下面本身一直存在嘅箱型渠
條馬路冇加高
其餘暗渠有幾高都好
要浸都會浸馬路
而且政府喺元朗南會整蓄洪池
會降低明渠下游嘅高峰流量
所以全段覆蓋(元朗公路以北) 同天橋方案嘅局布覆蓋一樣
都唔會造成市中心出現嚴重較嚴重嘅水浸
有擔心嘅話可以要求政府喺元朗南擴大蓄洪池嘅規模亦可
PoohPoohJoe
發表於 2018-6-6 13:14
ryandroid 發表於 2018-6-6 02:40
但天橋方案本身都冇加高暗渠內部頂高
所以全段覆蓋同局布覆蓋其實冇分別
因為都係就返安寧路、大馬路下面 ...
其實全段覆蓋同一段段係有少少分別
如果全段覆蓋哂
咁變左馬田個邊就會因為流速減慢
開始積水
咁就好易浸上馬田
分段覆蓋雖然馬田流速有減慢
但因為係分段
變左箱形渠出番露天會流速加番快
上游壓力已經少左啲
ryandroid
發表於 2018-6-6 13:40
PoohPoohJoe 發表於 2018-6-6 13:14
其實全段覆蓋同一段段係有少少分別
如果全段覆蓋哂
咁變左馬田個邊就會因為流速減慢
元朗公路至十八鄉路本身政府都會將來改暗渠
十八鄉路以北都覆蓋埋嘅話
馬田其實都唔會浸
要浸都係元朗公路以南
而且政府會喺元朗南做足排水工程
田村排水道將可以承受五十年一遇的高峯徑流
馬田、元朗南及元朗市中心出現嘅水浸機會同一般市區無異
「於具發展潛力區內提供可持續排水系統
2.7.3.10因具發展潛力區而增加的表面徑流將由蓄洪設施如蓄洪缸/湖/池接收,其設施可延緩雨水的停留時間及減弱雨水的高峯流量。有別於傳統的排洪功能,這設施可暫儲洪水,並於旱季穩定河道流量。這些措施亦可美化市容,並改善景觀及視覺環境。
2.7.3.11 第一區內將會設有蓄洪缸以減弱雨水的高峯流量,因此每當大量雨水流往現有的元朗(西)明渠時,仍不會對總流量率帶來明顯的影響。第一區的蓄洪池的面積及容量分別約為2,000平方米及10,500立方米。
2.7.3.12 田村排水道上游(沿欖堤東路/欖堤西路)將會設有蓄洪湖及山邊河道,其儲存量將可承受現有山邊集水區,加上第二、第三區集水區五十年一遇的高峯徑流。蓄洪湖的面積及容量分別約為0.6公頃及13,000立方米。山邊河道全長約575米,佔地0.37公頃,容量約為3,200立方米。
2.7.3.13 第三區南面將會設置一個面積約為4公頃的蘆葦床/蓄洪池。蘆葦床可以充當海綿吸收及緩慢地釋放表面徑流,內裡的蘆葦亦可以減慢洪水的速度並緩緩地將其平均分佈。蘆葦床除了可以防洪,其穿透性亦可讓雨水滲透及補及地下水。此外,蘆葦床亦可為本地社區增添視覺特色,以及促進該區的生態,為不同種類的水生動物,尤其是依賴濕地的鳥類,提供覓食的機會及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