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tarolo 發表於 2019-10-18 19:42

天空之神 發表於 2019-10-18 19:38
我唔信一架 ATSE (47/23/20) 唔夠上
始終載客量低於 M,企位低於 AAU

幾時都係落斜危險過上斜
而且E400每車軸負擔重咗

RH7685 發表於 2019-10-18 19:56

s3n370 發表於 2019-10-18 22:56

LauCT 發表於 2019-10-18 09:19
西沙路都多彎,但是E400和E500都應付自如。

荃錦0既彎"啃"好多喎

天空之神 發表於 2019-10-18 23:01

RH7685 發表於 2019-10-18 19:56
你似乎唔記得咗ATSE要孭住冷氣

最大問題係落斜用Brake既問題
反而我唔太擔心冷氣對行車安全既影響

東涌道做到既野,大帽山既情況都係咁上下
反而荃錦強制停車點夠多會幫到部車
當然,搶錢夠唔夠cover 維修輸既錢會係重點

低地台AD 發表於 2019-10-19 11:36

S3bl430 發表於 2019-10-17 22:57
咁版友前題係用東涌路類比荃錦情況, 咁我只能講東涌路"冇咁傷"...

3m每一日有幾個單真係頂閘上落車,至少平 ...

你話唔傷車不如你去坐次先
批3M上東涌道得個1波高轉咁上
頂閘個陣得返15kph

RH7685 發表於 2019-10-19 12:04

低地台AD 發表於 2019-10-19 12:07

RH7685 發表於 2019-10-19 12:04
我果次係1 2 1 2上完東涌道

冇咩客就係咁既表現

RH7685 發表於 2019-10-19 12:24

Choi 發表於 2019-10-19 14:33

十幾年前都有人討論過派ADS上荃錦,但唔知點解連試都唔試

S3bl430 發表於 2019-10-19 18:56

本帖最後由 S3bl430 於 2019-10-19 19:11 編輯

簡單回應
坐嶼巴3M經驗vs 九巴51經驗
我一年行山超20次以上,最常上大帽山(睇日出,日落)(一年約10次), 有時亦會行鳳凰山系,大東山(一年約3-5次)
所以累積幾多搭東涌路車/九巴51的經驗

3M我坐過幾次E400, 無錯係1波2波咁上, 亦比單層慢 ,但佢基本上唔需要轉急灣, 對條陣的摧殘相對小左,
而我行完山搭車在伯公坳企巴士落東涌的經驗,條路係斜但基本上無太大離心力,司機只是用拖波就係以一個相對平穩的速度下山,
而我坐E400下山亦是這樣,很smooth, 不需經常落brake
貝澳往返梅窩果段路有些急彎大斜,感覺對車陣影響更大

相對來說, 在荃錦坳企51下山,我會感覺強大的離心力, 好西, 唔緊握扶手隨時pk,
司機經常要用手動減速支棍控制速度, 而且經常要落brake停中途站
AAU在好天日子有時候會超載,重量側向門口果邊,感覺對車陣的傷害會更加大

東涌路和荃錦公路根本不是同一級數...
東涌路係連E500 11.3米都能成功去到梅窩
荃錦公路除了M仔就再没有繼承者


虧車的錯覺
就好似巴士減少馬力輸出會令部車變慢,即是我們常說的"虧",但佢地絕對唔係五勞七傷, 只是巴士公司没有用盡巴士性能,巴士會更加耐用
一個好例子是九巴早幾年的"虧佬tune"

1,2,1,2波上車没有問題,長期1波高轉才會容易催殘引擎/水滾,
另外巴士亦會在東涌路讓車,適當停車,這樣亦有助減少引擎負荷
我不了解嶼巴E400實際上是否"頂唔順"東涌路(例如是否經常水滾擺街),
但我相信嶼巴也有方法減少E400的損耗, 例如非繁/深夜以單層替代雙層車

反而如果嶼巴增強E400馬力令到架E400可以2,3波跑上東涌路, 我會覺得E400會更早玩完, 條陣未必頂得順強大的引擎,正如M仔咁
荃錦M仔正好是太好力,條陣負荷唔到,所以服務幾年後就出現裂陣/斷陣情況,要經常搵其他M仔移植器官(引擎),再戰大帽山
但說來奇怪, 没有聽說M仔因為長期爬山要再買引擎, 最大問題還是引擎太強令車陣出問題,
究竟經常上山對底盤影響大,亦或對引擎/波箱影響大,我認為是對底盤影響大
Tune虧部車,正好可以緩解巴士損粍問題,儘管很多巴士迷會表示不滿, 認為是虐待巴士, 虧待乘客

低地台陣相對更輕巧, 比較軟 ,没有太多位置能夠加固, 本身條陣只會更脆弱,
亦更不適合荃錦公路多斜多彎的路況

題外話...
依度d人理解能力係唔係有問題, 我講既係相對荃錦/無想像中咁傷車, 而唔係行東涌路唔傷車...
我只是說明東涌道無咁傷車的因素(停站小,彎路小),
東涌路平均斜度約1:8至1:10, 我明白長期上落斜會增加巴士粍損, 影響巴士性能...


頁: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E400LH可不可以行荃錦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