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yin12 發表於 2022-9-17 18:14

noname617 發表於 2022-9-17 15:35
我估佢講大河道堆燈陣,但惠荃路好明顯睇唔到邊支燈無謂?你較短d紅燈,又被人插阿婆過切馬路 ...

而家阿婆們可以拍長者八達通延長綠燈時間

eric278 發表於 2022-9-17 18:16

kei_hk 發表於 2022-9-17 11:34
當263都全日﹐眾安街又有48X﹐49X仲係唔係必須有眾安街這個站?

縮減49X的車程﹐減一兩部車調去48X 好過 ...

263全程$15.6
搭屯門M線去荃灣轉車,單程$8.9/10.00
沙田城隧線全程$8.6/$9.6
計埋轉乘優惠,兩程合共收費由$13.3至15.4
所以現時用這個轉乘而不用263的,仍然大有人在

Waiyin12 發表於 2022-9-17 18:18

kingprowm 發表於 2022-9-17 13:45
49X 加停大河道和改停大河道天橋,48X 改為直行青公去眾安街又得唔得

48X 唔係已經行緊青公?
梨木樹都好多人上 48X,特別佢可以直到愉景新城/荃景圍
73X 278X 同其他短途線荃西/如心止步

但之前搭過不停站直行青公、梨木樹嘅 49X,車程同停綠陽、蕙荃路無分別

Waiyin12 發表於 2022-9-17 18:27

Tobychow 發表於 2022-9-17 12:13
其實可唔可以經大窩口站兜返上去

道路設計唔容許

大窩口站/國瑞路去德士古道堆天橋,只係做到:
- 青山公路東行 > 德士古道南行(經國瑞路,E31 西行)
- 青山公路西行 > 德士古道南行(42C 西行)
- 青山公路西行 > 德士古道北行
- 德士古道東行 > 青山公路(經城門道調頭,E31 E32 東行)

做唔到德士古道南行落青公,或者青公上德士古道北行

KW2523 發表於 2022-9-17 18:28

本帖最後由 KW2523 於 2022-9-17 18:31 編輯

Snoopy@FB8617 發表於 2022-9-17 12:09
當然我認同兩者時間計落唔差得遠
但始終一邊5/6分鐘上到轉車站
同另一邊10+先到

平時搭荃灣上城隧, 幾乎未試過日間49X可以5-6分鐘上轉車站... 通常要7-10分鐘

JX9097 發表於 2022-9-17 18:31

HB00610 發表於 2022-9-17 15:02
其實係要檢討嗰度D燈陣,究竟係唔係每一條路都需要咁多燈位,香港而家好多地方塞車比以前嚴重/路面交通車 ...

燈陣某程度上都真係搞到巴士車程咁長
好似寶林咁,就咁睇啲燈係順嘅
但一埋站就下下食燈
政府「鼓勵」大家搭公共交通工具的話
唔係應該將啲setting調番轉咩

kingprowm 發表於 2022-9-17 18:48

Waiyin12 發表於 2022-9-17 18:18
48X 唔係已經行緊青公?
梨木樹都好多人上 48X,特別佢可以直到愉景新城/荃景圍
73X 278X 同其他短途線荃 ...

沙田方向唔係直行

48X 沙田方向直行,不停大河道,改俾 49X 做然後上天橋,而眾安街 48X 做晒

Ricky403 發表於 2022-9-17 19:11

JX9097 發表於 2022-9-17 18:31
燈陣某程度上都真係搞到巴士車程咁長
好似寶林咁,就咁睇啲燈係順嘅
但一埋站就下下食燈


蕙荃路西行係私家車/的士都唔順
綠楊新邨轉綠後5秒內前面石圍角支燈就轉紅

Ricky403 發表於 2022-9-17 19:23

HB00610 發表於 2022-9-17 15:43
其實較返方向順唔駛燈燈食已經好好多,49X個問題係去到嗰D位幾乎燈燈都要食到飽 ...

其實蕙荃路而家個放燈順序總有一個方向食燈尾
東行成堆車食燈尾頂住巴士埋唔到站咪搞得仲耐;P
改放燈順序又要考慮盡量唔好畀行人留喺「安全」島太耐
喺啲有行人燈嘅位較燈都唔係咁易較

記得以前有次荃灣區會開會,講麗城一期塞車問題,當時運署負責整交通燈有個工程師提過set到海興路西行唔順燈,同加長一個行人燈去限制海興路入迴旋處車流,畀麗城一期同三期啲車出
似乎喺蕙荃路呢度,感覺係為咗限制由蕙荃路西行轉上沙田方向而擋哂大河道北/象鼻山路/荃錦公路咁多個出口嘅車

HB00610 發表於 2022-9-17 19:37

JX9097 發表於 2022-9-17 18:31
燈陣某程度上都真係搞到巴士車程咁長
好似寶林咁,就咁睇啲燈係順嘅
但一埋站就下下食燈


其實去到大西北係仲誇張,係可以一燈玩到搞到嚴重塞車,青山公路同福亨村路盞燈冇輕鐵,都俾佢盞到北行車龍灌返上屯門公路,同青山公路嘅嶺南
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查看完整版本: 探討九巴49X永久改行大河道北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