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2625
發表於 2022-10-28 10:54
tx96 發表於 2022-10-28 09:35
68 元朗(東)至佐敦道碼頭無份?
不記得 1984 年荃灣路通車未, 但肯定 68X 未開辦,不過地鐵荃灣線己啟用及已有 68M, 而當年 68 來回會途經葵芳/葵興/大窩口/荃灣市中心, 屬慢車, 可能部份客源改搭 68M 再轉荃灣線往返市區, 分薄了客源 !
EX-TL
發表於 2022-10-28 11:16
tamabaron 發表於 2022-10-28 10:41
當年5仲有啟德機場去尖沙咀一帶客流, 因為最快最平. 依家有鐵加土瓜灣一帶重建人口減小, 尖東又今時唔同 ...
細個(80年代後期)由觀塘出尖東睇燈飾, 老豆會帶我地搭巴士出九龍城轉5, 記憶猶新, 次次都迫到斷氣, 當時已經用緊電牌3BL.
MCMoore
發表於 2022-10-28 11:28
當年101用緊同而家東鐵過海後差唔多嘅車數,做緊密好多嘅班次
KC3555
發表於 2022-10-28 11:30
PC2625 發表於 2022-10-28 10:54
不記得 1984 年荃灣路通車未, 但肯定 68X 未開辦,不過地鐵荃灣線己啟用及已有 68M, 而當年 68 來回會途經 ...
再數一數屯元區M線及前往市區客量:
50M 169,460
52 377,962
59A 421,404
59M 543,426
60 383,617
60M 533,192
66 915,212
66M 497,071
67M 235,034
68 694,897
68M 394,968
60當年仲行青山公路,52仲係荃灣碼頭總站。
從數據可見,過往青山公路元朗到荃灣段,流水量係異常的高,如果睇埋暴動前嗰篇文章,但自屯門公路出現後流水量卻銳減,比起今日。
可能就是50空載率奇高,當年巴士公司仍然保持車鏈式服務的原因。
50M, 52, 60行青山公路,但三線卻加埋得返90萬左右。
一條66行屯門公路已經係三線客量總和。
而60M可以說係乘客用腳投票唔鍾意行青山公路的表達:533,192
所以84年9月後50M, 52,53同60重組。開始放棄青山公路流水強盈利的睇法。留返52同53流。
但再望,68, 68M加埋都未過110萬。
而大興同蝴蝶竟然係分別140萬同近100萬。
可見,元朗金蛋係因為定價貴,流水強,回報餐率高。客量卻只及屯門一個小區。
但當時荃灣路巴士1986年4月先開始有,從上面數據睇乘客其實對兜葵涌出市區的感覺係可接受。
可能係地鐵定價比較貴,一程車仍比跳上鐵路吸引。
EX-TL
發表於 2022-10-28 11:38
元朗市仲係墟市模式, 好多舊樓得幾層, 鄉村人家多數元朗止步, 出市區有限數.
新市鎮公屋人口集中, 上樓唔係鄉郊居民, 自然對外交通需求大.
ksmbh
發表於 2022-10-28 11:49
5號客量高到每日57000!
今時今日有冇路線一日有30000客?!
ksmbh
發表於 2022-10-28 11:51
KC3555 發表於 2022-10-28 11:30
再數一數屯元區M線及前往市區客量:
50M 169,460
52 377,962
新屋村=客量+盈利保證正是多年不變
當年的元朗應該未有大型公屋
groom1002
發表於 2022-10-28 11:58
AtrHenu 發表於 2022-10-28 10:18
乜38年前5M係豪巴嚟,借問聲係由邊到去邊到?
停辦前循環尖沙咀東至尖沙咀地鐵站,如果當年拉去紅磡車站,客量應該唔會低好多
Choi
發表於 2022-10-28 12:48
最低盈利99應該靠馬鞍山起死回生
hadboy5
發表於 2022-10-28 12:49
ksmbh 發表於 2022-10-28 11:51
新屋村=客量+盈利保證正是多年不變
當年的元朗應該未有大型公屋
元朗邨only,估唔到54同66曾經咁風光,54係咪被小巴打殘?加唔到屯門
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