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Lau 發表於 2023-5-29 04:49

castanopsis 發表於 2023-5-23 23:12
雖然大致都係政府出個proposal然後招標搞
但government/local city council/transport company/public喺 ...

如果香港模仿外國搞city council投股巴士公司,結果係政府控股(類似港鐵),因為區議會無實權。澳門/新加坡/倫敦等資本主義城市都類似。

eternalflame 發表於 2023-5-29 05:49

MrLau 發表於 2023-5-29 04:49
如果香港模仿外國搞city council投股巴士公司,結果係政府控股(類似港鐵),因為區議會無實權。澳門/新加坡/ ...

倫敦係TfL睇晒巴士規劃,再分唔同路線組合俾各間巴士公司。巴士路線改動係由TfL直接做諮詢
但要留意TfL係由GLA管理,而GLA同市長都係民選產生


castanopsis 發表於 2023-5-30 03:19

s3n370 發表於 2023-5-25 05:23
1. Google map

我講緊嘅情況,係同一條路有D車排緊隊,


1. 東隧
民康街前按你個方法畫巴士專線
本身三線二線,都可以入東隧,變成得返三線入到東隧
都幾肯定會製造擠塞


至於我個畫法
就係覺得太古城車流唔justify咁樣lane drop
老實講你都只係無實數,單憑道路設計吹水
但西灣河/筲箕灣/康山/杏花邨/柴灣/小西灣,車流幾肯定多過太古城倍數計
之前搭過東廊線/720,都完全唔覺得呢條slip road有幾繁忙
真係有必要全世界一轉二、二轉三,俾曬成條一線太古城drop出去?

而實際上,由於民康街上來既三線,俾cut入東隧車龍既巴士/私家車封死
啲私家車多數提早cut入二線,二線係一早已經承受曬 民康街+中環 > 西筲柴小 既車流
你講既問題,宜家已經出現緊

反而將太古城lane drop改做slip road
就算一線主要都仍然係去太古城既車流都好
都至少釋放返部分capacity去容納去西筲柴小既車流

2. 西隧


當日估算全面實施三隧分流後,西隧繁忙時間嘅行車時間比今日多大約7分鐘。 要留意呢個估算,假設沒有分時段收費,即係三隧唔同時段嘅總車流維持今日嘅數字。 今日三隧分流嘅隧道收費,都要分階段去加,而唔係一次過調整, 即係時間唔會長好多。 咁任何估算都有誤差,睇埋第一階段先至決定點做, 係咪更穩妥嘅做法呢? 更何況,你自己都會批評我提嘅巴士專線,即係有機會做佐仲衰過唔做啦係咪?

西隧塞多7分鐘其實已經頗為嚴重
全盛時期既將隧,塞到機樓,都係多大約10分鐘左右

我同意應該分階段去做,而唔係一次過去做
但個人覺得應該加咗巴士專線,run順咗保證對車流無大影響,先去做三隧分流
搵一條overcapacity既路去試巴士專線唔同畫法,係好愚蠢既一件事
設計咗巴士專線先,然後逐步引多啲車落去,按效果再做微調,明顯合理好多









castanopsis 發表於 2023-5-30 03:24

MrLau 發表於 2023-5-29 04:49
如果香港模仿外國搞city council投股巴士公司,結果係政府控股(類似港鐵),因為區議會無實權。澳門/新加坡/ ...

宜家美麗新香港當然無得搞
但我就係問,係咪應該俾實權區議會?
或者至少容許區議會用經費補貼某啲小巴/巴士既營運?

1. 全公營
2. 港鐵模式
3. 私營+公營
4. 私營+補貼
5. 全私營

邊種適合香港?

eternalflame 發表於 2023-5-30 07:47

castanopsis 發表於 2023-5-30 03:24
宜家美麗新香港當然無得搞
但我就係問,係咪應該俾實權區議會?
或者至少容許區議會用經費補貼某啲小巴/ ...

美麗新香港下又點會再俾實權區議會?
區議會得到嘅公帑都唔會營運到d乜野出黎

用返倫敦同星洲做例子,公共交通反而係收返晒政府所有
包括車廠、車輛、路線規劃甚至係道路管理權
由公營機構 (TfL/LTA) 統一形象

然後由政府批營運合約俾唔同公司
合約範圍,如包含嘅路線同服務水平係由公營機構指定
營運期限亦比現時香港專營權模式短,但有獎勵機制延長
例如5年合約如果超過服務標準可以延長多2年
路線規劃就由公營機構同區議會一齊辦理,並直接諮詢公眾

sunhoo 發表於 2023-5-30 08:48

castanopsis 發表於 2023-5-30 03:24
宜家美麗新香港當然無得搞
但我就係問,係咪應該俾實權區議會?
或者至少容許區議會用經費補貼某啲小巴/ ...

正如我在內地嘅巴迷圈子多次強調,公營定私營本身唔係關鍵,關鍵在於整個制度是否激勵營運商持續提升服務質素。香港而加行緊嘅制度係以吸引更多乘客乘搭從而增加車費收入去激勵營運商提升服務。倫敦同星洲行緊嘅制度之中除左車資收入,仲有政府獎勵作為激勵。但係可惜嘅係,內地行緊嘅制度係車資連運載乘客嘅邊際成本都cover唔到,而偏偏無論蝕幾多錢都有政府包底,咁嘅制度之下營運商(無論公定私)有誘因去提升服務先奇。So... 我地在香港就要審視現有制度之中有無邊part構成對提升服務嘅負向激勵。

sunhoo 發表於 2023-5-30 08:52

港島車費等級表過平,平過運載一位乘客嘅邊際成本,呢度絕對係負向激勵。班次頻密誘因不足,減班收車懲罰過低,呢度都係香港現時制度亟待完善之處。

sunhoo 發表於 2023-5-30 09:20

以香港現時制度,車資收入是否鼓勵營運商提升服務嘅唯一誘因?以此為唯一誘因,有無在邊條線或邊區見到未足夠令營運商積極進取?有無需要在車資收入以外設立更多誘因,例如政府以某種形式kpi計算發放營運獎勵?呢個kpi應該如何小心設計,最終達到對高度公共交通分擔率同高度線網可達性嘅正向激勵?

castanopsis 發表於 2023-5-30 21:52

eternalflame 發表於 2023-5-30 07:47
美麗新香港下又點會再俾實權區議會?
區議會得到嘅公帑都唔會營運到d乜野出黎



同意完善咗之後既區議會
唔見得會營運到啲乜嘢出來
但如果按區議會本來個種架構,你俾筆錢佢搞交通,未必係一件壞事
當區議員要贏選舉,但經費又有限
自然就會開始搵啲成本效益高/effective既方法去做


用返倫敦同星洲做例子,公共交通反而係收返晒政府所有 包括車廠、車輛、路線規劃甚至係道路管理權 由公營機構 (TfL/LTA) 統一形象 然後由政府批營運合約俾唔同公司 合約範圍,如包含嘅路線同服務水平係由公營機構指定 營運期限亦比現時香港專營權模式短,但有獎勵機制延長 例如5年合約如果超過服務標準可以延長多2年 路線規劃就由公營機構同區議會一齊辦理,並直接諮詢公眾


香港某程度上都係grant個專營權出去俾公司營運
但巴士公司個自由度大過新加坡/倫敦好多
除非極端情況(中巴),專營權亦唔會易手,變咗同全私營分別不大

老實講香港全私營個效果都唔算太差
主要問題係舊區無競爭結果跌入減班趕客循環

參考倫敦個種合約制
如果將啲路線分開一組組,每10年檢討一次,乘客滿意度太低就一組攞出來重新招標,可能會係解決方法
不過首先要解決轉乘優惠既問題






castanopsis 發表於 2023-5-30 22:04

本帖最後由 castanopsis 於 2023-5-30 22:06 編輯

sunhoo 發表於 2023-5-30 08:48
正如我在內地嘅巴迷圈子多次強調,公營定私營本身唔係關鍵,關鍵在於整個制度是否激勵營運商持續提升服務 ...
係,incentive決定一切

香港同外國城市唔同既係
巴士本身賺到錢,所以用票價做incentive,效果幾好
中國城市人口密度好多時都好高,其實應該學香港,而唔係類似劃一$2政府包底咁

講到呢度值得提盧森堡,國內所有巴士免費
但本身套交通系統已經係完全靠政府補貼維持,亦唔見得可以合理價錢之內賺到錢
咁既情況下,其實私營都無意思,直接政府做曬唔收錢反而efficient
香港同中國大城市,唔應該跟呢套

香港問題有三個
1. 無incentive做價位低既市區線
2. 無incentive做人口稀疏既鄉郊線
3. 無incentive改善完全獨市既區域(e.g. 荃景圍)

最後KPI
其實民意同乘客對腳就係最好既KPI
問題係政府似乎唔想市民表達民意.....






頁: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查看完整版本: 外國經驗對香港巴士網絡有無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