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ppy
發表於 2012-5-27 00:24
DIH
發表於 2012-5-27 14:30
呢兩晚去睇演唱會先諗到一個問題。
福田口岸22:30收關,往落馬洲尾班車22:11上水開,落馬洲往上水尾班車22:55開,
落馬洲尾車開走後尚有一大段時間西鐵才尾車,北環線若作為連接東西的角色,
應該到西鐵尾車離開後才停止服務(錦上路往紅磡00:30,往屯門00:46)。
如果北環線興建成上水-古洞-落馬洲調頭-錦上路,
落馬洲站停止通關後,將有約兩小時列車不能上落客,
但架車就被迫要停車調頭,費時失事。
咁就要諗下,北環線會唔會係
(1)連接古洞比較好,但要諗下平時點同落馬洲車夾班次。
又或者,
(2)條線照駁去落馬洲,該時段內只保留古洞-紅磡的服務,
連接上水及元朗畀返巴士或小巴,或開特別鐵巴,連接古洞及錦上路。
----------
關於東鐵過海後(南北線)列車班次及客量。
現時東鐵最繁忙一小時,我當佢開24班,
又計到盡呢24班入面有8班係千九,總載客量就係:
(以下用維基百科資料計,假設頭等企人)
千九:5,144 x 8 = 41,152
MLR:3,862 x 16 = 61,792
Total = 102,944
假設新車與千九相同規格,減至九卡,每小時27班,總載客量會係:
若有頭等:3,788,若27班 = 102,276 (-0.6%);若29班 = 109,852 (+6.7%)
若無頭等:4,024,若27班 = 108,648 (+5.5%);若29班 = 116,696 (+13.4%)
謹供各位參考。
K仔
發表於 2012-5-27 14:58
原帖由 DIH 於 2012-5-27 14:30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呢兩晚去睇演唱會先諗到一個問題。
福田口岸22:30收關,往落馬洲尾班車22:11上水開,落馬洲往上水尾班車22:55開,
落馬洲尾車開走後尚有一大段時間西鐵才尾車,北環線若作為連接東西的角色,
應該到西鐵尾車離開後才停止服務( ...
費時失事問題不大,一日只得兩個鐘有這種情況
而且行程所花時間不會比平時長,只是在落馬洲站不上落客而已
應該沒有需要為這兩小時作特別的安排或者改變定線:handshake
何況北環線通車已經是多年之後的事,福田口岸是否仍然22:30收關也是問題
受北環線通車影響,福田口岸的吸引力會上升,構成延長通關時間的誘因
aaron
發表於 2012-6-2 19:03
今早出席了「我們未來的鐵路」第三場公眾論壇,論壇地點為駱克道3號香港小童群益會502室。
這一次出席的人士充滿亮點,包括民主黨副主席單仲楷和南區區議員柴文瀚等人,至於局方代表則有運房局副局長邱誠武。
與文化中心之論壇相比,這一次的參加者較為願意發言,亦表達不同專業之意見,當中又以熟悉交通政策的柴文瀚最為振振有辭。
參與者質疑,為何是次諮詢的是「跨區走廊」而非所有跟為逼切的項目,而所謂的「跨區」當局亦無定義怎樣才算是他們口中的「跨區」。
至於最多人反對的,是屯荃鐵路。有人甚至提出此項目的優先次序應該降低,甚至低於各港島延綫。
至於其他綫路方面,則各有不同的看法。當中有參加者提出西鐵綫該以三角綫運行,此屬網上討論區曾提及之內容,而局方亦坦言在網上討論區聽取過有關建議。
與上次出席論壇的運房局副秘書長鄭美施相比,參加者批評邱誠武副局長回應發問者提問只強調他過去的努力,包括與專業團體會面等,未能如鄭美施般回答他們的質詢,浪費時間。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qe2ZVY_b0o
[ 本帖最後由 aaron 於 2012-6-2 19:04 編輯 ]
icecone
發表於 2012-6-6 01:07
原帖由 DIH 於 2012-5-27 14:30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呢兩晚去睇演唱會先諗到一個問題。
福田口岸22:30收關,往落馬洲尾班車22:11上水開,落馬洲往上水尾班車22:55開,
落馬洲尾車開走後尚有一大段時間西鐵才尾車,北環線若作為連接東西的角色,
應該到西鐵尾車離開後才停止服務( ...
去到落馬洲應該唔駛掉頭睇番地圖落馬洲站係東西方向咁擺,仲有位俾列車轉彎向南
DIH
發表於 2012-6-6 10:32
原帖由 icecone 於 2012-6-6 01:07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去到落馬洲應該唔駛掉頭睇番地圖落馬洲站係東西方向咁擺,仲有位俾列車轉彎向南
如果係直接向前起,會有大段路在禁區內及魚塘上,
該地又有人住緊,會造成很多行政、公關及賠償問題,
所造成的爭議分分鐘比塱原及高鐵更大。
DIH
發表於 2012-6-10 22:56
靜了一排,謹此奉上幾張劣圖,旨在圖像化顯示我的「設計」。
文字化給政府的建議書一直在修改中,還未完成。
圖一:全港
經認真考慮後,第二南北線短期內應該不夠需求支持興建,畫在圖內只作幻想之用。
http://i952.photobucket.com/albums/ae3/keithkyli/hkitalk/WholeHK2.png
FYI:第二南北線
http://i952.photobucket.com/albums/ae3/keithkyli/hkitalk/2NS.png
圖二:港深西部快速軌道
我不支持興建屯荃鐵路,可由港深西部快速軌道延長東涌線提供部分屯荃鐵路功能。
http://i952.photobucket.com/albums/ae3/keithkyli/hkitalk/KongShen.png
圖三:北環線
長遠可加上粉嶺南支線,至塘坑設交匯站。
http://i952.photobucket.com/albums/ae3/keithkyli/hkitalk/NorthLink.png
圖四:東西九龍線
不在是次規劃內,但板上已多次提及有關建議,可見有一定實際需求。
西端有九龍站或轉向奧運站兩種選擇。
http://i952.photobucket.com/albums/ae3/keithkyli/hkitalk/KowloonCity2.png
歡迎討論,這些圖的內容不一定是我交給政府的建議,唔係百分百認真的。
原圖是用PowerPoint製作,數小時即可完成。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smilies/default/smile.gif
[ 本帖最後由 DIH 於 2012-6-10 23:27 編輯 ]
aaron
發表於 2012-6-20 02:11
「我們未來的鐵路」的第四場公眾論壇終於在一號戒備信號仍然生效的情況下進行,在取消所有熱帶氣旋警告的情況下結束。
與過往幾場相比,最後一場出席的人數,實際上應該比灣仔那一場公眾論壇還要少一點。值得留意的是,雖然當時仍然發出一號戒備信號,主辦單位亦曾預計出席人數未必太多,但慶幸的是有許多關注鐵路發展的人士參與這場論壇。
發表意見的,都只集中幾名人士,他們只需舉手便能發言,不像過往數場需要填寫發言表格方能發言。他們大多關注鐵路發展,熟悉城市規劃,算是鐵路愛好者的。
是次參加者提出的建議,大多是非常具體的方案,能考慮到設站與走線等方面。實際情況可參閱公眾論壇片段。
由於是次發表意見的人並不算太多,這次公眾論壇能夠準時在晚上九時完結。但更為值得一提的,應該是公眾論壇以後的情況。
一如以往數次公眾論壇,與會者和官員在論壇完結後會交換意見。運房局副局長邱誠武在其坐駕到達後,便離開會場。至於其他人士,包括主持何小芳、運房局首席助理秘書長陳偉偉等人,仍然在會場外繼續討論。
其中,陳偉偉更願意在論壇完結後的40分鐘與其他參與者交流,主要討論到城市規劃、交通接駁等問題。最後陳先生在跟參與者討論完畢後,才與同事一同到大家身後之餐廳用膳,可見他工作之熱誠。
隨後,一眾參與者仍然聚在一起討論香港的鐵路規劃,分享大家的見解。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PP0Vnf2gLU
barking
發表於 2012-6-20 07:59
原帖由 DIH 於 2012-6-10 22:56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靜了一排,謹此奉上幾張劣圖,旨在圖像化顯示我的「設計」。
文字化給政府的建議書一直在修改中,還未完:全港認真考慮後,第二南北線短期內應該不夠需求持興建,畫在圖只作幻想之用。
http://i952.photobucket ...
近日得悉北區新發展區藍圖,古洞,坪輋,粉嶺北一帶將發展居住十五萬人口的公共及私人房屋樓宇 ;而非以往提及的中低密度洋房。因此第二南北線有迫切需要興建。
DIH
發表於 2012-6-20 12:16
原帖由 barking 於 2012-6-20 07:59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近日得悉北區新發展區藍圖,古洞,坪輋,粉嶺北一帶將發展居住十五萬人口的公共及私人房屋樓宇 ;而非以往提及的中低密度洋房。因此第二南北線有迫切需要興建。 ...
(唔好意思,以下為媲美東鐵的超長文)
聽到話住十五萬人同睇到模擬片段,我都認為原先的想法有需要調整。
第二與第三公眾參與摘要中各發展區人口比較
古洞:65,000 vs 81,900 (+26%)
粉嶺北:48,000 vs 52,100 (+8.5%)
坪輋:18,000 vs 17,600 (-2.2%)
三區合共:131,000 vs 151,600 (+15.7%)
第二階段:http://www.nentnda.gov.hk/chi/Digest2_Chinese.pdf
第三階段:http://www.nentnda.gov.hk/chi/PE3%20Digest_C.pdf
各分區對鐵路需求的估計
古洞人口大增,北環線角色吃重,更有需要簡化路線、加密班次、直達旺區,
維持原判由東鐵落馬洲支線列車一車到底至錦上路,羅湖:錦上路比例為1:1。
粉嶺北新發展區,東段連同聯和墟,保守估計將有約55,000人口,
發展密度高,路廊寬闊,有條件支持一個重鐵站。
坪輋仍然不足以支持興建鐵路,可暫且不理。
第二南北線分析
我之前貼圖的第二南北線,看來有需要加快提上議程。
一、北區人口增長驚人
牽一髮動全身,新界北新發展區將使整個北區人口增加50%,
其中古洞及粉嶺北已佔增幅88%,只係一個古洞已令北區總人口增加27%!
(2011年人口普查,北區人口304,134;
http://www.census2011.gov.hk/tc/main-table/A206.html)
東鐵將需要集中火力處理古洞、羅湖、上水、粉嶺;
在北區食飽飽,去到大埔及沙田運力所剩無幾,
計過數就算用全新車,最繁忙一小時總載客量都加得唔多,
每小時29班無頭等只能加13.4%,遠遠不及北區人口增長。
(本文#332)
二、東鐵頻臨爆煲
若要追上北區人口增長,
東鐵最繁忙時間需要加班至每小時36班或以上,即每100秒一班。
而大家都知道,以東鐵龐大客流及較長停車時間,
實際運作好難再加到30班以上。
唔好淨係計古洞呀,粉嶺北同坪輋無論有無鐵路,
班人都係畀「feeder bus」一直「feed」落去東鐵呢隻肥鵝度。
由於道路於沙田及過海處有長期樽頸,即使所有已規劃道路落成都未能徹底解決,
東鐵又能直接過海,因此對北區乘客而言,
即使運輸署放寬北區過海巴士路線,絕大部分人都仍然會選擇東鐵。
我亦唔太見到區內就業的可能,大部份人仍然要去尖沙咀中環觀塘返寫字樓工,
或者都會有人北上去深圳返工,但這些相對上佔少數。
三、第二南北線北端:龍躍頭以後
香園圍是否需要鐵路是個大問號。
如果唔需要,第二南北線北端可以唔去坪輋,
改為向西至天平山,再到古洞接駁北環線。
我不支持由北環線做埋梧桐河沿岸(如政府諮詢所暗示),
因為這樣上水粉嶺的列車就會太疏,亦限制了粉嶺南支線的可能性。
順帶一提,第二南北線、粉嶺南支線會將粉嶺站現時一站承擔的客量分給三個站,
粉嶺站可因此容許列車行去粉嶺南支線而拉疏班次,
塘坑站將會取代粉嶺站成為聯和墟、祥華及粉嶺南三區的交匯站。
四、第二南北線南端:沙田出西九
政府沒有提出的沙田西九線,現時已經有需求,
北區人口增加後將更有迫切性,可用第二南北線一併處理。
選擇去美孚係平衡往荃葵、長沙灣及過海的需求,食多家茶禮會較有保障。
情感上我亦唔想一炮打死城隧線,所以沙葵線我係分開獨立處理,要起時係駁落馬鐵。
五、技術層面
我心目中第二南北線係用直流系統,有以下好處:
-縮小隧道半徑節省成本,
主要隧道有九龍坑山隧道(3.5km)、大埔滘隧道(5.5km)、金山隧道(4.5km),
未計新界走線可架空可地底路段及市區內挖掘路段;
-與東涌線及東西九龍線有效整合,甚至可直通東西九龍線;
-與東鐵分開兩套系統,其中一個出事,另一個可不受影響繼續服務。
-無需拉疏東鐵班次,亦無需受現有東鐵條件限制走線及車站規模。
六、總結
計過上面那些數,第二南北線將可有效幫輕東鐵,
及為整個新界北及東出九龍的鐵路服務提供多一個選擇,
看似平行路線,實質服務對象有分別,經濟上應可支持興建。
感言
畫完那些圖才發覺,平時睇開區域地圖,腦海中的比例與現實不符。
新界北好似唔係發展好多,但原來已經成個九龍咁大,
九龍有成網的地鐵,新界北(包括古洞上水粉嶺大埔)有甚麼?
多謝抽空閱讀。:handshake
[ 本帖最後由 DIH 於 2012-6-20 12:58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