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H
發表於 2012-5-22 12:44
原帖由 siupy 於 2012-5-22 12:13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最重要係重鐵上蓋可以比輕鐵賣貴好多 :lol
不過我最想知我#303提意的雙邊雙總站大家有乜意見
天水圍北就當起唔成,可以去元朗。
大西北>羅湖都應該有需求。
班次方面應該不成問題,每一條線個別非繁6-8分鐘。
問題係部分旅程增加了轉車次數,以及兩邊各加一條分叉,
成本可能同起多半條無異,要提出更多理據說服人支持。
#303 3. 屯門>落馬洲,只需搭到錦上路轉一次。
053h4
發表於 2012-5-22 12:58
DIH
發表於 2012-5-22 14:49
原帖由 053h4 於 2012-5-22 12:58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其實開放一下思路, 北環線唔係多人坐的站, 高架輕鐵拖卡行都得啦, 根本唔洗重鐵
首先要搞清楚北環線想做乜野,而家政府提出了三個目的,排名不分先後:
-為新發展區提供交通接駁
-跨境
-分流東鐵
-(由站友提出)連貫東西鐵
由前面的討論,大致都有個取向係「連貫東西鐵」
相對比較重要及有利可圖,諷刺地政府無提出過。
其次係跨境(主要係新界西),跟住係分流東鐵。
接駁新發展區,相對上可能因為大家睇唔到前景,暫時唔敢冒險,至少我是如此。
「連貫東西鐵」就要用返東鐵或西鐵規格是但一樣。
好幾種提議都係將北環線連返去傳統客倉如元朗、上水、羅湖等。
如果北環線用輕鐵,車程時間增加,轉車次數亦增多,
而硬件上就唔似馬鞍山線咁可以升級,假如有朝一日條線真係好好客時就冇得擴編。
之但係,用輕鐵規格都有好處,就係可以直接駁入現有輕鐵,
減少大西北居民往邊境的轉乘次數及候車時間。
北環線輕鐵可以靠做輕鐵區內生意而加密班次,
甚至可進而發展上水及粉嶺區內輕鐵。
我腦海中諗到的係德國Mannheim-Heidelberg-Weinheim三城一電車概念。
但條線無論如何都要高架,建造成本及維護成本又係咪真係會少好多呢?
北環線本身的研究做了這麼多年,如何扭轉整個政府的思維?
香港人大概不會再接受輕鐵了,如何說服市民及區議會?
花費逾百億興建的落馬洲支線,又是否應該好好善用?:o
[ 本帖最後由 DIH 於 2012-5-22 15:40 編輯 ]
dippy
發表於 2012-5-22 15:12
DIH
發表於 2012-5-22 15:55
原帖由 dippy 於 2012-5-22 15:12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首先,港鐵過境已經貴過B1, 2, 3一大截
如果去錦上路轉車,時間已經差唔多
加上落馬洲又唔塞,大家都車程穩定
如果去新界要轉兩次就更加唔吸引
加上輕鐵唔夠用先再起重鐵分流都未遲
未有西鐵果陣藍地段都爆嫁
但爆極都未 ...
所以我無諗過北環線靠過境開飯。
我諗緊的係東鐵服務拉到去錦上路,
來往新界東西大部分路程最多只需轉一次車(不計駁腳),
收返本地價,當然要重組收費表。
唯一係大西北往羅湖要轉兩次車。
當北環線無可能靠過境開飯,目標市場係連貫東西鐵,
佢就要同巴士鬥快,輕鐵高速極都唔夠重鐵開到120-130快卦。
如果北環線用輕鐵:
-轉車無少到(除非重覆建設新田-上水一段,否則來往新界東西最少要轉兩次車);
-車速無快到(整架開到100km/h以上的輕鐵不如直接起中型鐵路);
-時間無短到(因以上兩點所致);
-客源無多到(因以上三點影響,天北/元朗市就算有輕鐵北環線直插,都搶唔到276A/276P客;
這條輕鐵北環線就如血管收窄塞住晒,除了直接來往上水及元朗外,難有市場;
但東西鐵北環大貫通,最遠的適用旅程可以係屯門至大埔)
除非大家可以探討一下,北環線用輕鐵除了成本降低之外,有甚麼支持的理由。
例如,係咪想接返落現有輕鐵?係咪想發展上水粉嶺輕鐵網?
如兩者皆非,這條connectivity甚低的輕鐵北環線,可以有甚麼作為?:handshake
[ 本帖最後由 DIH 於 2012-5-22 16:47 編輯 ]
brian0730
發表於 2012-5-22 18:10
政府喺論壇有話過希望咨詢咗市民對於北環綫功能的傾向
才可決定走線、鐵路系統同預計客量
論壇入面政府提出過幾個重/中型鐵路嘅走線方案建議
1.錦上路 - 落馬洲 (接駁口岸)
2.錦上路 - 古洞 (連貫東西 但轉車次數多)
3.錦上路 <落馬洲 (達兩個用途 但服務頻率下降) 古洞4.錦上路 - 落馬洲 - 古洞 - 上水 (政府表示可以重劃禁區以解決落馬洲問題)
西鐵綫轉車站方面,政府話如果設在元朗同天水圍
由於無預留結構,新月台要設立在上下樓層
轉車時間可能較錦上路跨月台長
[ 本帖最後由 brian0730 於 2012-5-22 18:12 編輯 ]
053h4
發表於 2012-5-22 19:41
K仔
發表於 2012-5-22 23:08
原帖由 brian0730 於 2012-5-22 18:10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論壇入面政府提出過幾個重/中型鐵路嘅走線方案建議
1.錦上路 - 落馬洲 (接駁口岸)
2.錦上路 - 古洞 (連貫東西 但轉車次數多)
3.錦上路 <落馬洲 (達兩個用途 但服務頻率下降) 古洞4.錦上路 - 落馬洲 - 古洞 - 上水 (政府表示可以重劃禁區以解決落馬洲問題)
估唔到政府都有考慮錦上路-落馬洲-古洞-上水
甚至連落馬洲問題都諗埋解決方法
同東鐵直通的構想只係一步之差了(甚至政府考慮的可能就是東鐵直通):victory:
希望最終可以落實
P.S. 睇返段video,原來係政府在網上見到與落馬洲支線直通的建議,表示會進一步探討
睇嚟大家提的建議政府係收到
[ 本帖最後由 K仔 於 2012-5-23 10:10 編輯 ]
K仔
發表於 2012-5-22 23:30
我對北環線的構想,除了上面有站友提過的以下三項:
1. 東鐵直通
2. 西鐵分支
3. 改入元朗
尚有兩個:
4. 由古洞延伸至羅湖
作用是吸納羅湖客源,進一步分流東鐵,及方便新界西居民過境
與落馬洲相反,羅湖無 B 線巴士競爭,而且與高鐵重疊較少
北環線通羅湖的同時仍可通往古洞,所以原先令政府為難的落馬洲/古洞取捨問題可得到解決(羅湖代替落馬洲)
缺點:要顧及羅湖管制站處理旅客的能力
5. 與高鐵羅湖支線共軌
作用是藉著共軌提高北環線項目的成本效益,及進一步分流東鐵
(高鐵羅湖支線是港鐵/政府已有的計劃,此處建議的只是共軌)
走線初步構想有兩個:
可惜 1.東鐵直通方案 和以上 4. 5. 兩項的兼容性似乎較低
2.西鐵分支 和 3.改入元朗 倒是可以和 4. 5. 同時實施
[ 本帖最後由 K仔 於 2012-5-23 10:01 編輯 ]
aaron
發表於 2012-5-23 00:40
翻看錄像,對於政府對北環綫之取向有數點補充:
自2000年提出《鐵路發展策略2000》,北環綫最主要目的是要將東西鐵路網絡連起來。
跨境只是北環綫其中一項功能,現階段希望討論是否將北環綫定位為跨境鐵路。
如北環綫並不主要用作跨境,亦能向北面被釋放土地發展,服務新發展區居民。
現時提出之鐵路走廊採用甚麼規模,需視乎走綫,服務人口以及乘客量,屬下一步規劃細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Pep_xHeLk4
放心,你們在這裡提出之意見,運房局其實是知道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bFiC7VWNCA
03:11:我地反而留意到係網上有討論區呢,有朋友就提啦...(與會者:會唔會睇Forum架?)我地有睇其他Forum,可能有睇過你地既一D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