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仔
發表於 2012-5-19 22:41
原帖由 ES464470X 於 2012-5-19 14:29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北環線我覺得最騎呢都係現時計劃又玩分拆,
一邊去古洞一邊去落馬洲,
原帖由 YC 於 2012-5-19 16:57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北環線方面,其實大可以錦上路-落馬洲-古洞-上水(或者更可以同東鐵落馬洲班次合併)
只要修改相關條例就可以允許非過境乘客搭北環線經過禁區落馬洲
(同時亦可以允許乘客合法地係上水坐車入禁區羅湖坐車出番黎)
咁樣就唔需要分開古洞同落馬洲班次,令乘客享受更頻密班次
亦令往來新界西至北區變得更方便
北環線現計劃根本唔係兩總站分叉設計
而係有古洞及落馬洲兩套唔同方案
最終只會揀一個
http://www.ourfuturerailway.hk/index_tc.html?p=004
DIH
發表於 2012-5-19 23:57
原帖由 K仔 於 2012-5-19 22:41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北環線現計劃根本唔係兩總站分叉設計
而係有古洞及落馬洲兩套唔同方案
最終只會揀一個
http://www.ourfuturerailway.hk/index_tc.html?p=004
咁其實我同YC站友講的方案,硬件上等於選擇興建錦上路至落馬洲一段。
之後的事如改班次、容許乘客途經落馬洲站、甚至是否興建古洞站等,相對上係「軟野」。
盡量少分叉、少分薄班次,避免一條線上的運行太複雜,係我的基本立場。:handshake
[ 本帖最後由 DIH 於 2012-5-20 00:19 編輯 ]
K仔
發表於 2012-5-20 00:36
原帖由 DIH 於 2012-5-19 23:57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咁其實我同YC站友講的方案,硬件上等於選擇興建錦上路至落馬洲一段。
之後的事如改班次、容許乘客途經落馬洲站、甚至是否興建古洞站等,相對上係「軟野」。
盡量少分叉、少分薄班次,避免一條線上的運行太複雜,係我的基本 ...
這個方案我也贊成
除了免去東鐵線與北環線之間的換乘
某程度上還可以做到北環線同時通往古洞及落馬洲的效果,毋須在兩者間取捨
不過此方案也會有一定缺點,這裡列出來給大家研究研究:
1. 限制了北環線的規格,必須使用與東鐵線相同的九卡列車,不能按照預期乘客量減少車卡數目
2. 北環線規格跟隨東鐵線,技術上未必能使用西鐵線八鄉車廠,或需另行覓地興建車廠
3. 無法按日後的需要向粉嶺北、坪輋或打鼓嶺延伸
YC
發表於 2012-5-20 10:22
原帖由 K仔 於 2012-5-20 00:36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這個方案我也贊成
除了免去東鐵線與北環線之間的換乘
某程度上還可以做到北環線同時通往古洞及落馬洲的效果,毋須在兩者間取捨
不過此方案也會有一定缺點,這裡列出來給大家研究研究:
1. 限制了北環線的規格,必須使用與東鐵線相同的九卡列車,不能按照預期乘客量減少車卡數目
2. 北環線規格跟隨東鐵線,技術上未必能使用西鐵線八鄉車廠,或需另行覓地興建車廠
3. 無法按日後的需要向粉嶺北、坪輋或打鼓嶺延伸 咁大可以不必如我上述建議般同東鐵落馬洲班次合併
咁樣就可以不用跟隨東鐵規格,亦可以延長至打鼓嶺(甚至可更進一步延長至香園圍口岸)
同埋個人意見希望其中一個始發站由錦上路改為元朗
對於搭西鐵北上(自荃灣起)的人仍然只係轉一次車(只係搭多一個站)
同埋對佢地而言係元朗轉車比人感覺仍然係順路
但對屯門元朗乘客而言係元朗轉車同錦上路轉車就有明顯分別
相信普遍會認為元朗轉車較順路而錦上路轉車較繞路
(錦上路轉車要先南行再北上,儘管南行只係一段短路程)
相信有關建議唔會令西鐵北上(自荃灣起)轉北環線的吸引力減少
但就可更加吸引屯門元朗居民搭西鐵轉北環線
總括而言(再加閣下意見),個人認為北環線可以設計如下:
元朗-落馬洲-古洞-上水-粉嶺北-坪峯-打鼓嶺-香園圍(中途加咩站可以再討論)
DIH
發表於 2012-5-20 12:03
#283:
如果係共用東鐵規格,由落馬洲至錦上路/元朗一段就當係bonus,少人搭都算了。
記得唔知邊層樓有站友講過北環線唔好做「荒山shuttle」,咁北環線只有兩個選擇,跟西鐵或跟東鐵。
#284:
如果係扭去元朗,一係要元朗站擴建,一係就行埋西鐵軌道去到天水圍清客,然後入側線調頭。
元朗站擴建,而家面向朗日路/朗和路一邊尚有位加建,
只要小巴站頭頂唔係起樓就可以加多條軌,但本身站體建築支唔支持到就唔知。
最有效的轉乘設計係北環線在中間,西鐵在兩邊,如果咁做就南邊圍要收地,引西鐵軌道繞到新軌。
若係在凹頭至天水圍一段共用西鐵軌道,就要諗下對西鐵班次的影響。
但列車就要同西鐵共同規格,路邊社話東鐵想改做均等門距,咁就同西鐵唔同,
如果北環線要同東鐵直通就唔可以踩入西鐵線內。
除非好似你所講,北環線獨立成線,拉埋入粉嶺北。
但其實,以之前研究報告顯示的發展規模,除了馬屎埔一帶外,
粉嶺北、打鼓嶺新發展區的密度都太低,用鐵路似乎不太化算。
我睇落那些發展密度連大水坑都不如。
當然我都覺得對乘客來講直達元朗吸引力會較大。
YC
發表於 2012-5-20 13:16
原帖由 DIH 於 2012-5-20 12:03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283:
如果係共用東鐵規格,由落馬洲至錦上路/元朗一段就當係bonus,少人搭都算了。
記得唔知邊層樓有站友講過北環線唔好做「荒山shuttle」,咁北環線只有兩個選擇,跟西鐵或跟東鐵。
#284:
如果係扭去元朗,一係要元朗站擴建,一 ... 元朗設站方面,如果設係元朗東巴士總站對出的青山公路地底唔知可唔可行
咁就唔需要收地,亦唔需要改動西鐵元朗站的結構
當然咁樣西鐵同北環線轉乘變得唔方便(即使兩者車站加設行人天橋/隧道連接)
即使北環線唔拉入粉嶺北都可以獨立成線
唔拉入粉嶺北都可以考慮拉入粉嶺南(人口夠哂多)
甚至乎再拉出去九龍去彩虹至觀塘
反正東鐵已經不勝負荷(尤其過海後)
同時有人建議東鐵變四軌或起第二條東鐵之類
我呢個建議不單止做到第二條東鐵功能
同時令新界東至觀塘往來變得更方便
(家下新界東至觀塘巴士咁好客量都係因為現時鐵路唔方便)
當然好多問題要討論(例如點樣起到去觀塘等)
straysheep123
發表於 2012-5-20 13:49
原帖由 張偉沖 於 2012-5-19 21:24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請不要危言聳聽, 因為以下乘車組合用東鐵過海未必比現有方法更快:
1. 尖東 -> 金鐘以東
可以用番荃灣線過海係金鐘轉車, 無需坐東鐵過海.
2. 黃埔 -> 金鐘以東
如果黃埔出發, 用東鐵過海, 轉車次數為3次: 何文田,... 如果紅磡要排隊排5,6架先上車
咁你就一定會坐回頭
DIH
發表於 2012-5-20 14:41
原帖由 YC 於 2012-5-20 13:16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元朗設站方面,如果設係元朗東巴士總站對出的青山公路地底唔知可唔可行
咁就唔需要收地,亦唔需要改動西鐵元朗站的結構
當然咁樣西鐵同北環線轉乘變得唔方便(即使兩者車站加設行人天橋/隧道連接)
即使北環線唔拉入粉嶺 ...
第二南北線我都有諗,亦諗緊可否同北環線整合。:handshake
如果連到出市區,新線在粉嶺北設站的誘因會增加。
不過我係諗緊用直流系統,可降低建造成本,尤其是入到市區的建設。
至於打鼓嶺、蓮塘香園圍口岸,政府個顧問公司都唔知有冇做好功課。
坪輋打鼓嶺頂多係類似元朗工業邨或科學園,只有返放工人流稍多;
蓮塘香園圍口岸,深圳方面係都市邊緣,一段頗長時間內都應該唔會發展做交涌樞紐,
沿途人煙稀少,港方拉條鐵路過去都唔知為乜。
YC
發表於 2012-5-20 14:52
原帖由 DIH 於 2012-5-20 14:41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第二南北線我都有諗,亦諗緊可否同北環線整合。:handshake
如果連到出市區,新線在粉嶺北設站的誘因會增加。
不過我係諗緊用直流系統,可降低建造成本,尤其是入到市區的建設。
至於打鼓嶺、蓮塘香園圍口岸,政府個顧問公司 ... 但粉嶺南人口更多,個人認為係粉嶺南設站更好
同埋上水之後到粉嶺北要兜圈先出到九龍
反之上水之後到粉嶺南再出九龍就好順路
dippy
發表於 2012-5-20 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