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6667羅湖車+9.3333落馬洲車再另加2~3列維修列車)已經只剩下8~9列車,加強在來回全長90分鐘的非過境線服務。即額外每小時6班車和原先每小時5班的落馬洲車和每小時15班的羅湖車(恒定6分鐘一班也已經比現在聲稱班次密),合共21班列車每小時。即使來日加購6列車只可能把大埔以南路線加強至25班每小時,也達不到27班的要求。
假設2.6分班即每小時23班. 按3:2:1比例,
如果以5.2分一班(約11.5TPH) 要車19至20列 完走羅湖至金鐘.
如果以7.8分一班(約7.8TPH) 要車14至15列完走落馬洲至金鐘.
餘下3至4班一小時(約4TPH) 來往大埔至金鐘 也要4至5列.
合共也要20+15+5=40列了, 3列當後備以經43列,如果要加車至@2.2分鐘一班,即使來往大埔加車4列一小時,要車4至5列,恐怕無足夠列車.
回復 12# 的帖子
如果加開火炭特車,另班次變成3:2:1:1,這是否能讓沙田或以南的班次達標呢? 原帖由 MMMMM 於 2014-12-19 00:51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假設2.6分班即每小時23班. 按3:2:1比例,
如果以5.2分一班(約11.5TPH) 要車19至20列 完走羅湖至金鐘.
如果以7.8分一班(約7.8TPH) 要車14至15列完走落馬洲至金鐘.
餘下3至4班一小時(約4TPH) 來往大埔至金鐘 也要4至 ...
根據最新的龜殼字刻,南北線通車初期班次方案已由前年計劃的23tphpd(2.6分鐘一班)
減至最新計劃的22tphpd(2.7分鐘一班),按羅湖:落馬洲:大埔墟列車的3:2:1比例計算,
大約需要35抽車,連同一抽大修一抽後備,37抽車剛剛好足夠應付。 原帖由 tonyng 於 2014-12-21 01:20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根據最新的龜殼字刻,南北線通車初期班次方案已由前年計劃的23tphpd(2.6分鐘一班)
減至最新計劃的22tphpd(2.7分鐘一班),按羅湖:落馬洲:大埔墟列車的3:2:1比例計算,
大約需要35抽車,連同一抽大修一抽後備,37抽車剛剛好足夠應 ... 東北新城完工後,2分42秒班距不夠,似乎應該考慮加車,做到類似將軍澳線營運模式(羅湖車與落馬洲車二比一,金鐘至上水班距兩分,無短棍) 2.7分鐘是何時在那裏公布的?比現在還疏車。 截圖取自
港鐵-沙田至中環線網頁-效益
港鐵-沙田至中環線網頁-常見問題
是否有更新的計劃於(另外的)官網公佈?
[ 本帖最後由 kitarolo 於 2014-12-21 22:09 編輯 ] 這243卡是指每小時27班南北線列車,非以上網友所指的起初列車頻率@2.7分鐘一班 原帖由 kitarolo 於 2014-12-21 22:03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截圖取自
港鐵-沙田至中環線網頁-效益
港鐵-沙田至中環線網頁-常見問題
是否有更新的計劃於(另外的)官網公佈?
對於官網公佈的資料,認真你就輸了。
原帖由 MMMMM 於 2014-12-21 21:37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2.7分鐘是何時在那裏公布的?比現在還疏車。
既然叫得做「龜殼字刻」,當然沒有對外公佈的。
南北線早繁班次
=======
初期:每小時22班車
最終:每小時29班車
東西線早繁班次
=======
初期:每小時24班車
最終:每小時28班車 原帖由 tonyng 於 2014-12-22 13:07 發表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images/common/back.gif
對於官網公佈的資料,認真你就輸了。
既然叫得做「龜殼字刻」,當然沒有對外公佈的。
南北線早繁班次
=======
初期:每小時22班車
最終:每小時29班車
東西線早繁班次
=======
初期:每小時24班車
最終:每小時28班車 ...
別忘記南北線是有27卡頭等,即是只有216卡是普通等
但現時東鐵繁忙時間是每小時20班車,當中有220卡是普通等和20卡頭等
即是以運載力來說,現在的班次的運載力較南北線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