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找回密碼
 會員申請加入
搜索


(B0)香港巴士車務及車廂設備 (B1)香港巴士廣告消息/廣告車行踪 (B2)香港巴士討論 [熱門] [精華] (B3)巴士攝影作品貼圖區 [熱門] [精華] (B3i)即拍即貼 -手機相&翻拍Mon相 (B4)兩岸三地巴士討論 [精華] (B5)外地巴士討論 [精華]

Advertisement


(B6)旅遊巴士及過境巴士 [精華] (B7)巴士特別所見 (B11)巴士精華區 (B22)巴士迷吹水區   (V)私家車,商用車,政府及特種車輛 [精華]
(A6)相片及短片分享/攝影技術 (A10)香港地方討論 [精華] (A11)消費著數及飲食資訊 (A16)建築物機電裝置及設備 (A19)問路專區 (N)其他討論題目  
(F1)交通路線集思建議區 (C2)航空 [精華] (C3)海上交通及船隻 [精華] (D1)公共交通有關商品 [精華]   (Y)hkitalk.net會員福利部 (Z)站務資源中心
(R1)香港鐵路 [精華] (R2)香港電車 [精華] (R3)港外鐵路 [精華]   (O1)omsi討論區 (O2)omsi下載區 (O3)omsi教學及求助區
(M1)小型巴士綜合討論 (M2)小型巴士多媒體分享區 (M3)香港小型巴士字軌表        
 

Advertisement

 

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論壇 (R) Railway 鐵路討論區 香港鐵路 (R1) 探討北港島線替代方案:東涌線東延至鰂魚涌站交匯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開啟左側

探討北港島線替代方案:東涌線東延至鰂魚涌站交匯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Advertisement



本帖最後由 hellomato 於 2025-7-6 23:07 編輯

根據2023年公佈的《香港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藍圖》,北港島線建設被長期擱置,成為不少關注香港鐵路發展市民的遺憾。
實際上,此前廣為流傳的四個北港島線方案,落實起來均存在較明顯的短板或阻力:
1. 換線方案:港島線被一分為二;而且不少人關注東涌線跟原港島線之間的信號系統兼容。
2. 交匯方案:需要建設添馬站進行將軍澳線及東涌線之間的換乘;但是添馬站本身較少人出站,而且政府聲稱車站跟附近建築“接面衝突”,傾向不修建添馬站。
3. 東將直通:將軍澳線及東涌線均有“長短線”,直通可能會引起班次混亂;而且倘若發生故障,可同時癱瘓兩邊過海鐵路。
4. 替代方案:僅把將軍澳線西延至會展,不設中途站,客流分流作用不如其他方案,而且前往灣仔北商業區需求似乎正在下降。

把上述情況綜合起來,倘若將來北港島線再次提上議程,唯一的選項似乎只有東涌線東延至東區,跟將軍澳線及港島線同時交匯。
這道題是自然北角和鰂魚涌二選一;而經過仔細比對分析,得出鰂魚涌更適合成為三線轉車站的結論——
1. 仔細留意地圖,假如東涌線到達會展後繼續東進,前往鰂魚涌的走線更加平直;反觀前往北角則需要向北轉彎。(見附件地圖)
2. 從會展到鰂魚涌之間距離接近4公里,計劃不設中途站;而東涌線屬市郊鐵路,長距離跨站屬合理設計(如同屯馬線經過葵涌而不設站)
3. 仔細觀察鰂魚涌街道圖會發現:車站整體位於山坡下,而且幾乎沒有上蓋物業或道路,擴建對附近道路交通影響近乎零。
4. 在鰂魚涌站擴建並新增月台的同時,趁機改善車站內部逼仄的環境。5. 港人週末北上消閒需求上升,東涌線東延可吸納港島東居民轉乘東鐵線北上,或者到達欣澳站接駁巴士前往港珠澳大橋口岸。

鰂魚涌站建議擴建方案如下——
1. 於將軍澳線南面興建東涌線總站月台,島式設計,大致跟將軍澳線月台地下深度相同且平行。
2. 新月台上方設置轉線大堂,連接並打通原有三條轉車通道,並設立新扶手電梯通道,分別直達既有A/B出口大堂和C出口大堂。
3. 考慮新增出口,可連接前往濱海街行人天橋,甚至延伸至鰂魚涌街市附近。新出口設獨立大堂,非收費區與既有兩個出口大堂互不相通。

以上述方案為基礎,還有一個進階方案:將月台上移,跟(2)的轉線大堂合併,但僅設單側總站月台——
東涌線班次間隔較大,預計單側月台足以應付需求大部分時段需求;亦借鑒寶琳、黃埔等單月台總站的建設運營經驗。

敬請指教!

未标题-1.png (291.47 KB, 下載次數: 21)

未标题-1.png
我是一部小小MMC~~~~
2#
kay 發表於 2025-7-6 23:06 | 只看該作者
其實個問題係太多人都要去銅鑼灣
港島線+南港島線+東涌線+荃灣線+東鐵線但向東走過金鐘剩一
點會唔爆

多行不義必自斃
3#
tonyng 發表於 2025-7-7 01:55 | 只看該作者
根據2023年公佈的《香港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藍圖》,北港島線建設被長期擱置,成為不少關注香港鐵路發展市民的遺憾。 實際上,此前廣為流傳的四個北港島線方案,落實起來均存在較明顯的短板或阻力: 1. 換線方案:港島線被一分為二;而且不少人關注東涌線跟原港島線之間的信號系統兼容。
2. 交匯方案:需要建設添馬站進行將軍澳線及東涌線之間的換乘;但是添馬站本身較少人出站,而且政府聲稱車站跟附近建築“接面衝突”,傾向不修建添馬站。
3. 東將直通:將軍澳線及東涌線均有“長短線”,直通可能會引起班次混亂;而且倘若發生故障,可同時癱瘓兩邊過海鐵路。
4. 替代方案:僅把將軍澳線西延至會展,不設中途站,客流分流作用不如其他方案,而且前往灣仔北商業區需求似乎正在下降。



1. 前年政府宣佈暫緩興建北港島線之前,暗盤傾向用返換線
2. 政府已決定不興建添馬站,交匯方案已壽終正寢,所以政府去返 1.
3. 不排除是東將直通時間表夾唔到 (AEL/TCL <-> TKL POA/LHP+137),所以政府去返 1.
4. 這個方案港鐵自己根本不願意起,因為會展落車之後要轉九鐵網絡先去到金鐘


我的見解係,如果真的要重提北港島線,一係還原基本步(換線),一係諗諗顧問曾經研究過的香港站交匯,先至可以發揮到較大效益:



評分

參與人數 1aPower +1 HugeC +10 收起 理由
petershum0711 + 1 + 10 有圖有真相

查看全部評分

4#
eternalflame 發表於 2025-7-7 02:58 | 只看該作者

                                    Advertisement



tonyng 發表於 2025-7-7 01:55
1. 前年政府宣佈暫緩興建北港島線之前,暗盤傾向用返換線
2. 政府已決定不興建添馬站,交匯方案已壽終正 ...

前幾年係另外一個骨灰級地點討論過HOK設站嘅複雜程度

  • HOK連帶IFC呢個complex係有空間做一定程度擴建,但不論係HOK轉車玩法定係行車管道接駁去該等空間都相當困難 (PS: 如果機快開放P2但唔用預留嘅路面接駁設施,係可以諗下點活化佢地做TKL enablement)
  • TKL再往西延唔多唔少會影響AREOT同5號用地地基
  • 如果TKL HOK用返IFC個complex,似乎需要用島式月台加交叉渡線係車站以東;如果TKL HOK玩到用金融街,車站需要設置到相當深同用側式月台

5#
petershum0711 發表於 2025-7-7 07:50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tonyng 發表於 2025-7-7 01:55
1. 前年政府宣佈暫緩興建北港島線之前,暗盤傾向用返換線
2. 政府已決定不興建添馬站,交匯方案已壽終正 ...

我寧願用換線。
6#
petershum0711 發表於 2025-7-7 08:25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1.其實換線所產生既問題可以用錢解決
7#
petershum0711 發表於 2025-7-7 09:44 | 只看該作者

                                    Advertisement



點解唔去F1板先問?
8#
MK01 發表於 2025-7-7 10:18 | 只看該作者
petershum0711 發表於 2025-7-7 08:25
1.其實換線所產生既問題可以用錢解決

深水埗油尖旺返柴灣打工仔多謝你
9#
petershum0711 發表於 2025-7-7 10:4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petershum0711 於 2025-7-7 14:23 編輯
MK01 發表於 2025-7-7 10:18
深水埗油尖旺返柴灣打工仔多謝你

甘換綫之後只要轉多程車者,但係荔景至荃灣,新界東西同埋東涌返港島一帶既打工仔可以因爲換綫之後轉少程車甚至唔使轉車WO,而且住係近南昌站一帶可以選擇坐東涌綫過海。(利申:住係深水埗區而且近南昌站既居民)
10#
天空之神 發表於 2025-7-7 14:02 | 只看該作者

                                    Advertisement



其實應該改為機場快線去港島東,彌補巴士不足- 慢,成個鐘先去到機場
.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會員申請加入

本版積分規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站規|清理本站Cookies|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GMT+8, 2025-7-8 05: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