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赤同青馬唔收費只係為咗順應部分民間要求,簡單啲講又係「成功爭取」嘅例子;將隧?你可能講緊將藍隧,佢係因為唔夠位整收費廣場先至開始採用「龍門架」自動收費,類似新加坡ERP咁樣,然後逐步取締收費亭啫
|
|
當然他不肯放手,如果准我重新學過可會白頭
|
|
|
本帖最後由 kei_hk 於 2020-12-30 11:16 編輯
用於捉收費走數﹐你係一定要影車牌的。
自己留意電單車的車牌位置﹐就可以明白點解唔可能影車頭。
另外﹐由於要衝閘之後才影相。
如果要影車頭﹐就要在收費亭之後一段距離才可裝cam。
但影車尾相﹐在收費亭就可以裝cam。
情況同衝紅燈相機一樣。
只要係唔信政府﹐幾大的陰謀論都可以出現﹐就係反對的理由。
我再講得勁D都仲得。
利用這些收費系統影的的車牌號碼 + 不同的天眼﹐利用大數據分析就可以掌握絕大部份人的出入行蹤。
問題就係﹐你信唔信政府會這樣做﹐你是否覺得政府真係得閒到會做這些事(不包括調查罪案等實際需要)。
我自己﹐行得正企得正﹐根本唔會在乎這類私隱問題﹐出得街就預左有行跡由追蹤。
|
|
|
|
|
無人話一定要貼張label在擋風玻璃/車身的。
當然﹐部車得你自己一個人用/公司車﹐你貼在車上固定位置﹐當然係無問題啦。
如果部車要成日轉司機(支付者)﹐有智慧就貼在卡紙/膠片之上﹐再放在擋風玻璃之內調整適當角度/位置就可以。
簡單講﹐即係土炮方式自製卡片囉。
|
|
|
|
|
本來將南隧道就想用此方式﹐但係仲有唔少程序問題。
例如修例/定立新例去提供法律基礎﹑硬件投資﹑批出款式等等。
以之前的立法會的審議效率來講﹐真係怕拖垮完工通車日期。
無理由先通車﹐再做收費設施﹐這一樣野一定比人xyz到爆。
倒不如大方一點﹐話係舒解民困﹐改為免費車道﹐增加一下民心好過。
就連帶出入大嶼山的道路﹐都一併改為免費路。
|
|
|
|
|
從城市規劃嘅角度睇,其實將所有嘢改為免費,係同各城市解決交通擠塞問題嘅方法背道而馳
喺經濟學嘅角度去睇,如果增加私家車嘅道路收費,可以增加駕駛者嘅成本,從而減低對道路嘅需求
倫敦就係眼見城市嘅擠塞問題越嚟越嚴重,於是就喺市區做電子道路收費,結果擠塞問題舒緩咗好多,新加坡亦都有做過相類此嘅措施
所以而家青嶼幹線改為免費其實係製造緊交通擠塞問題,增加對道路嘅負荷
個人認為長遠各條主幹道應該一律裝設龍門架,改為收費道,(只收取私家車費用),的士和其他商用車輛有豁免,以增加返駕駛者嘅成本
當然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亦都應該適當地提升服務水平,去配合有關措施
|
|
|
|
|
你唔貼係玻璃(普通車)/ 車身 (有防紫外光玻璃既車) 係有機會detect 唔到張label
到頭來咪又係靠影車牌
因為我真係試過學你咁做, 就係就咁將個label 放係車頭, 係完全detect 唔到
一係就出返以前啲盒仔比的士/ 小巴司機
|
|
|
|
|
將隧都準備唔收錢 
所以而家個轉車站搞咁多野唔知為咩, 等拆左收費廣場再用返原有用地就已經係一個轉車站啦
不過政府就係鐘意亂咁用錢 
|
|
|
|
|
本帖最後由 s3n370 於 2020-12-31 10:32 編輯
自動繳費係並非橫空出世,
而係將藍隧道計劃之內的事,
若說程序、立法問題,咁點解條隧道主體又無事呢係咪?
另外,程序問題又關青馬屯赤乜事呢?
結論係,除佐派粒糖之外,其餘又係一磚家亂噏廿四之作
|
|
也許一片海 會重返大洋 也許一片港 會再得芳香 風吹過 堅守這個
|
|
|
原文有講
"運輸署正積極研究可否採用特別行政措施及技術,便利車主及司機分拆隧道費或分開繳付隧道費,考慮措施包括:向車主提供交易紀錄結單、透過流動應用程式以個別付款帳戶繳費及採用「兩件式裝置」。
|
|
也許一片海 會重返大洋 也許一片港 會再得芳香 風吹過 堅守這個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