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找回密碼
 會員申請加入


(B0)香港巴士車務及車廂設備 (B1)香港巴士廣告消息/廣告車行踪 (B2)香港巴士討論 [熱門] [精華] (B3)巴士攝影作品貼圖區 [熱門] [精華] (B3i)即拍即貼 -手機相&翻拍Mon相 (B4)兩岸三地巴士討論 [精華] (B5)外地巴士討論 [精華]

Advertisement


(B6)旅遊巴士及過境巴士 [精華] (B7)巴士特別所見 (B11)巴士精華區 (B22)巴士迷吹水區   (V)私家車,商用車,政府及特種車輛 [精華]
(A6)相片及短片分享/攝影技術 (A10)香港地方討論 [精華] (A11)消費著數及飲食資訊 (A16)建築物機電裝置及設備 (A19)問路專區 (N)其他討論題目  
(F1)交通路線建議 (C2)航空 [精華] (C3)海上交通及船隻 [精華] (D1)公共交通有關商品 [精華]   (Y)hkitalk.net會員福利部 (Z)站務資源中心
(R1)香港鐵路 [精華] (R2)香港電車 [精華] (R3)港外鐵路 [精華]   (O1)omsi討論區 (O2)omsi下載區 (O3)omsi教學及求助區
(M1)小型巴士綜合討論 (M2)小型巴士多媒體分享區 (M3)香港小型巴士字軌表        
 

Advertisement

 

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論壇 (B) Bus 巴士討論區 香港巴士討論 (B2) 九巴73將會於18/11/2006起削減班次
開啟左側

九巴73將會於18/11/2006起削減班次

[複製鏈接]
AD18 發表於 2006-11-17 17:49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原帖由 無名 於 2006-11-17 16:42 發表


你唔信可以七點幾搭一搭就知。
你都識得話小巴線,裝得幾多人?
大部份大窩西上車的人都係太和火車站落,
所以真係有三條巴士線?唔通搭70去太和?
唔好成日以為果五千人真係好幸福。

我都見過
我係 7 月 24 號果日搭 73 落太和
果陣時係 7 點幾
架 73 一入到大窩西之後
沿路都有人上車去大埔
我自己粗略估計出左大窩西之後
成架車起碼載左 80 - 95 人
要針對ADL呢間如此垃圾既車廠,理由唔需要多
3AD170 發表於 2006-11-18 01:21 | 顯示全部樓層
補充資料︰
全程行車里數︰21.3公里
全程行車時間︰73分鐘

資料來源︰九巴熱線
poly43092 發表於 2006-11-21 22:15 | 顯示全部樓層
其實而家73都途經粉嶺南,佢由聯和墟至粉嶺南一段路線已經同277X由重叠左,

不如將277X來回程的路線改為不途經粉嶺南一帶,以縮短行車時間,並延長至上水,做埋上水新、舊墟、彩園、天平等地區的客,價錢、用車數量減五蛇,班次改為7至18分鐘一班,。

並增設73及70X之轉乘優惠,以填補在聯和墟至祥華一帶的居民以往搭277X再轉乘70X之安排,

往九龍方向,第一程73,第二程70X,補$7.7(熱)/$6.4(冷)(即73與70X之全程收費差額),建議轉乘地點:華明

往新界方向,第一程70X,第二程73,免費,建議轉乘地點:華明

而粉嶺南至太平一帶居民往藍田之安排,可繼續享有70X及277X之免費轉乘優惠,但轉乘地點有變,來回程均改在觀塘道之彩虹一帶之分站。

其他相應之安排:
1. 因多了轉乘之乘客使用73線,73線可加密班次,並順勢加冷,加至12至25分鐘一班,七熱五冷,五熱正五冷正兩熱蛇。

2. 因277X線不再途經粉嶺南一帶,粉嶺南之乘客會改用70X線出九龍,因此70X線可加密班次,加至9至18分鐘一班,十六正四蛇。

這三線之重組安排,相信可縮短277X之行車時間,又可擴大277X之服務範圍至上水,而73及70X又可因277X之改路客量有所增加,可望令兩線起死回生。

[ 本帖最後由 poly43092 於 2006-11-21 23:09 編輯 ]
eric278 發表於 2006-11-21 23:42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原帖由 poly43092 於 2006-11-21 22:15 發表
其實而家73都途經粉嶺南,佢由聯和墟至粉嶺南一段路線已經同277X由重左,

不如將277X來回程的路線改為不途經粉嶺南一帶,以縮短行車時間,並延長至上水,做埋上水新、舊墟、彩園、天平等地區的客,價錢、用車數量減五蛇,班次改為7至18分鐘一班,。

並增設73及70X之轉乘優惠,以填補在聯和墟至祥華一帶的居民以往搭277X再轉乘70X之安排,

往九龍方向,第一程73,第二程70X,補$7.7(熱)/$6.4(冷)(即73與70X之全程收費差額),建議轉乘地點:華明

往新界方向,第一程70X,第二程73,免費,建議轉乘地點:華明

而粉嶺南至太平一帶居民往藍田之安排,可繼續享有70X及277X之免費轉乘優惠,但轉乘地點有變,來回程均改在觀塘道之彩虹一帶之分站。

其他相應之安排:
1. 因多了轉乘之乘客使用73線,73線可加密班次,並順勢加冷,加至12至25分鐘一班,七熱五冷,五熱正五冷正兩熱蛇。

2. 因277X線不再途經粉嶺南一帶,粉嶺南之乘客會改用70X線出九龍,因此70X線可加密班次,加至9至18分鐘一班,十六正四蛇。

這三線之重組安排,相信可縮短277X之行車時間,又可擴大277X之服務範圍至上水,而73及70X又可因277X之改路客量有所增加,可望令兩線起死回生。


以上建議最大問題是令到粉嶺南居民沒有全日大老山隧道路線,亦令粉嶺南往觀塘的服務被大幅削減,行車時間亦因而加長(因居民被逼途經大窩西支路及需採用兜路的獅隧及黃大仙、新蒲崗一帶),區議員及居民必定強烈反對建議。
還看香港公交
ytwong 發表於 2006-11-22 00:38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poly43092 於 2006-11-21 22:15 發表
其實而家73都途經粉嶺南,佢由聯和墟至粉嶺南一段路線已經同277X由重叠左,

不如將277X來回程的路線改為不途經粉嶺南一帶,以縮短行車時間,並延長至上水,做埋上水新、舊墟、彩園、天平等地區的客,價錢、用車數量減五蛇,班次改為7至18分鐘一班,。

並增設73及70X之轉乘優惠,以填補在聯和墟至祥華一帶的居民以往搭277X再轉乘70X之安排,

往九龍方向,第一程73,第二程70X,補$7.7(熱)/$6.4(冷)(即73與70X之全程收費差額),建議轉乘地點:華明

往新界方向,第一程70X,第二程73,免費,建議轉乘地點:華明

而粉嶺南至太平一帶居民往藍田之安排,可繼續享有70X及277X之免費轉乘優惠,但轉乘地點有變,來回程均改在觀塘道之彩虹一帶之分站。

其他相應之安排:
1. 因多了轉乘之乘客使用73線,73線可加密班次,並順勢加冷,加至12至25分鐘一班,七熱五冷,五熱正五冷正兩熱蛇。

2. 因277X線不再途經粉嶺南一帶,粉嶺南之乘客會改用70X線出九龍,因此70X線可加密班次,加至9至18分鐘一班,十六正四蛇。

這三線之重組安排,相信可縮短277X之行車時間,又可擴大277X之服務範圍至上水,而73及70X又可因277X之改路客量有所增加,可望令兩線起死回生。


我覺得70X/277X 0既轉乘模式都可以講係幾簡單直接, 無乜改動0既必要

如果跟據閣下建議, 其實唔需要73做轉乘, 70K都可以做到相似0既效果

另外多口一問, 上水幾時有新、舊墟之分......?
舊墟依家就泛指石湖墟一帶
新墟唔會係新都龍豐一帶吧......
 樓主| GM 發表於 2006-11-22 10:58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poly43092 於 2006-11-21 10:15 PM 發表
其實而家73都途經粉嶺南,佢由聯和墟至粉嶺南一段路線已經同277X由重叠左,

不如將277X來回程的路線改為不途經粉嶺南一帶,以縮短行車時間,並延長至上水,做埋上水新、舊墟、彩園、天平等地區的客,價錢、用 ...

我完全唔覺得建議可行。
因為現時277X的客源以粉嶺南為客(剩係睇華明早上繁時條龍便知),
如果找一條兜路線服務粉嶺南,意味著九巴要派出更多巴士(但係事實是上水廠無車)

而且以前70x有70%粉嶺南乘客繁時都有5分鐘一班,
9至18分鐘一班根本難以負荷。
SSBT 發表於 2006-11-23 02:28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原帖由 poly43092 於 2006-11-21 22:15 發表
其實而家73都途經粉嶺南,佢由聯和墟至粉嶺南一段路線已經同277X由重叠左,

不如將277X來回程的路線改為不途經粉嶺南一帶,以縮短行車時間,並延長至上水,做埋上水新、舊墟、彩園、天平等地區的客,價錢、用 ...


將 277X 咁改法,
同舊 70X 有咩分別?!

似乎你對北區居民既乘車模式都唔係好熟悉…
=0=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會員申請加入

本版積分規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站規|清理本站Cookies|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GMT+8, 2025-5-2 06: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