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找回密碼
 會員申請加入


(B0)香港巴士車務及車廂設備 (B1)香港巴士廣告消息/廣告車行踪 (B2)香港巴士討論 [熱門] [精華] (B3)巴士攝影作品貼圖區 [熱門] [精華] (B3i)即拍即貼 -手機相&翻拍Mon相 (B4)兩岸三地巴士討論 [精華] (B5)外地巴士討論 [精華]

Advertisement


(B6)旅遊巴士及過境巴士 [精華] (B7)巴士特別所見 (B11)巴士精華區 (B22)巴士迷吹水區   (V)私家車,商用車,政府及特種車輛 [精華]
(A6)相片及短片分享/攝影技術 (A10)香港地方討論 [精華] (A11)消費著數及飲食資訊 (A16)建築物機電裝置及設備 (A19)問路專區 (N)其他討論題目  
(F1)交通路線建議 (C2)航空 [精華] (C3)海上交通及船隻 [精華] (D1)公共交通有關商品 [精華]   (Y)hkitalk.net會員福利部 (Z)站務資源中心
(R1)香港鐵路 [精華] (R2)香港電車 [精華] (R3)港外鐵路 [精華]   (O1)omsi討論區 (O2)omsi下載區 (O3)omsi教學及求助區
(M1)小型巴士綜合討論 (M2)小型巴士多媒體分享區 (M3)香港小型巴士字軌表        
 

Advertisement

 

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論壇 (B) Bus 巴士討論區 香港巴士討論 (B2) 強烈要求九巴全線巴士安裝安全帶
開啟左側

[服務調整] 強烈要求九巴全線巴士安裝安全帶

[複製鏈接]
waishingme 發表於 2007-2-17 18:44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坐車頭扣安全帶除左減輕拋前0既風險之外,
其實在嚴重交通事故未必能夠保命, 有時候甚至會出現反效果...

例如: 一個坐車頭而且有扣好安全帶0既乘客
當眼前見到架車就黎發生意外, 將會以高速撞落去, 人一心急, 想離開座位避一避都避唔切

[ 本帖最後由 waishingme 於 2007-2-17 18:47 編輯 ]
petcity 發表於 2007-2-17 18:44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簽名被屏蔽
KR1691@102 發表於 2007-2-17 19:11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petcity 於 2007-2-17 18:44 發表
似乎依然有人睇唔出,KR1691兄佢講緊係反話

究竟加安全帶係唔係可以避免今次意外再發生?
同埋,如果連人帶椅跌出車係唔係冇機會發生呢?

唔係D野講一講,嘈一嘈就唔會發生


與其話o個D係反話,倒不如以「反智o既話」形容更加貼切。

我o地即管放長雙眼,睇o下D官員/無知論者/傳媒會唔會發表一D類似o既偉論,或者運吉借機會向巴士公司抽水。

不過撞o岩聽日年初一,大部份報紙都收爐停刊,剩番東太蘋明新,一來新正頭唔想做大呢D唔老黎o既新聞(做都唔落頭
條),二來見報率低,未必有咁多人出o黎講o野。
"I'm not a plastic guy"
Crotone 發表於 2007-2-17 19:17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原帖由 KR1691@102 於 2007-2-17 19:11 發表


與其話o個D係反話,倒不如以「反智o既話」形容更加貼切。

我o地即管放長雙眼,睇o下D官員/無知論者/傳媒會唔會發表一D類似o既偉論,或者運吉借機會向巴士公司抽水。

不過撞o岩聽日年初一,大部份 ...

上次AP69件事,廖局長已經試過啦...仲俾人插唔夠呀
One Door Closes Another Door Opens
DC5 發表於 2007-2-17 19:48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KR1691@102 於 2007-2-17 13:41 發表
本人認為上層車頭三排位置都好危險,其實我覺得政府應該要求九巴將全線巴士車頭三排座位拆除,
並且於第四排前安裝鐵網,禁止所有乘客進入車頭位置。另外下層落車車門之前的座位應該全部拆除,下層黃線
移後至 ...


如果這樣的話,不少路線肯定班班頂閘,亦未必舒緩鐵路擠逼情況。這建議必將巴士公司逼向「絕路」,「保鐵」可以成功。

原帖由 Kukuri
巴士既設計用料, 座椅編排本是安全的, 問題是司機方面,
君不見近排巴士被開罐頭的意外, 大部份是司機人為疏忽而成,
如果巴士座位要安裝安全帶, 而要乘客要佩帶的話,
好像是安全一點, 但就這次意外而言, 該乘客要"硬食"落貨櫃車尾,
乘客一樣要死, 倒不如加強罰則, 將疏忽導致他人死亡的司機停牌及需入獄,
以收阻嚇之用


依家部份巴士座位設有安全帶,但都係「係張凳加條帶」。這次意外來說,有安全帶乘客好大機會要「硬食」,甚至「連人帶椅飛出車外」。巴士的安全帶並不像私家車的安全帶般,將安全帶與車身/車架連接。有開罐頭意外時,不能像私家車般保護乘客。如果設有安全帶,就要重新設計車身。可能加重車的淨重,減少總乘客人數,甚至增加買車成本,巴士公司有加價壓力。此外,假若有關當局為方便立法扣安全帶,可能影響企位人數(减少/取消企位)。對乘客及巴士公司有很大影響。鑑於有quota限制,巴士公司加車空間很細,分分鐘「趕客」。

很多方面都是討論乘客一定要扣安全帶的問題。如果不扣的話,罰則與小巴/的士看齊。其實罪與錯完全是不在乘客身上,毋須罰則。有關當局/議員卻沒有合理解釋為何設立有關罰則,將個「波」推落「無牙力」的乘客身上。
很多方面卻沒有仔細研究司機的駕駛態度。作為巴士司機,必定要有良好駕駛態度及高度安全意識。因為每次開車都是有負任顧及數十名乘客,不能像私家車般揸法。其他駕駛者都要忍讓及良好駕駛態度。
lcl 發表於 2007-2-18 01:10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KR1691@102 於 2007-2-17 13:41 發表
本人認為上層車頭三排位置都好危險,其實我覺得政府應該要求九巴將全線巴士車頭三排座位拆除,
並且於第四排前安裝鐵網,禁止所有乘客進入車頭位置。另外下層落車車門之前的座位應該全部拆除,下層黃線
移後至 ...


照你咁講﹐不如淘汰所有巴士,又或者巴士學晒私家車咁設計啦...

坐巴士邊度都有風險,最重要是提高警覺。

做人呢,就唔好咁「斬腳趾避沙蟲」喇!
ryulky 發表於 2007-2-18 10:31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原帖由 KR1691@102 於 2007-2-17 13:41 發表
同時應該考慮硬性規定全港巴士的車速上限由70公里進一步減至50公里,減少巴士高速時發生意外,引致
強大衝擊力及造成嚴重人命傷亡。


依照你o既concept再推論落去
由於巴士與其他車輛的速度差距太大,會增加車尾被撞的可能,
所以連車尾3排座椅都要拆除


[ 本帖最後由 ryulky 於 2007-2-18 11:10 編輯 ]
0 去錯方向
ausbus 發表於 2007-2-18 11:12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DC5 於 2007-2-17 19:48 發表


如果這樣的話,不少路線肯定班班頂閘,亦未必舒緩鐵路擠逼情況。這建議必將巴士公司逼向「絕路」,「保鐵」可以成功。



依家部份巴士座位設有安全帶,但都係「係張凳它釵w全帶,就要重新設計車身。可 ...



巴士安全亦須要連接底盤/車身骨架﹐並須通過測試方可。
You are passing another FOX
dicksonboy 發表於 2007-2-18 17:10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Eddie 於 2007-2-17 18:23 發表

一句懷疑就等如可以作出冇理據o既猜測?


The fact is that many truck drivers drive like a maniac (of coz there are some are tamed)
I think that comment is fair enough!
yoyotown 發表於 2007-2-18 21:09 | 顯示全部樓層

                                    Advertisement



原帖由 KR1691@102 於 2007-2-17 13:41 發表
本人認為上層車頭三排位置都好危險,其實我覺得政府應該要求九巴將全線巴士車頭三排座位拆除,
並且於第四排前安裝鐵網,禁止所有乘客進入車頭位置。另外下層落車車門之前的座位應該全部拆除,下層黃線
移後至 ...


不如限制路上汽車行走數目, 貨櫃車唔準上高速或主幹道路, 所有過境貨櫃/貨物只準用鐵路/駁船接駁, 只容許密斗貨車出牌, 拖頭禁止出牌. 另外收回巴士專利權. 市民只可以搭的士/鐵路, 所有市民不需跨區工作, 另外市民可以多d行路, 促進身體健康, win win 雙贏...

吹水唔抺嘴...
活著, 我應該做甚麼!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會員申請加入

本版積分規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站規|清理本站Cookies|hkitalk.net 香港交通資訊網

GMT+8, 2025-5-2 03: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