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巴12號線是也......
這條路線早於1930年代開辦,最初是深水至尖沙咀,1934年改為佐敦道碼頭至荔枝角,1938年3月1日因九巴首次大規模路線重組取消,1946年12月21日重投服務
1989年12月10日遷往中港碼頭,1990年9月17日及1997年12月5日來回程分別改經大角咀道
1998年4月1日由荔枝角縮短至深水碼頭,2000年12月17日起由佐敦道碼頭延長至尖沙咀,並改經旺角西(富榮花園及柏景灣)
2001年3月7日遷往深水東京街
今日12號線起訖點竟然與1930年代的大同小異,但途經道路卻完全不同......
攝於中港城外
 |
|
還看香港公交
|
|
|
其實 12 經 TST , 理應客量唔差 (因 2 , 6 , 6A 多人多到 ......)
但係唔知點解佢搞成咁 ~~~
其實九巴可以將 12 改做輔助 2 , 6 , 6A o既 路線 ~~~ |
|
LJ7006 = MF5119 = AVD1
|
|
|
原帖由 AVD1 於 03 Apr 2007 20:02 發表
其實 12 經 TST , 理應客量唔差 (因 2 , 6 , 6A 多人多到 ......)
但係唔知點解佢搞成咁 ~~~
其實九巴可以將 12 改做輔助 2 , 6 , 6A o既 路線 ~~~
專 行 內 街 , 重 要 有 K16 「 輔 助 」 , 12 想 做 得 好 都 難 。 |
|
|
|
|
原帖由 kp3011 於 2007-4-3 20:28 發表
專 行 內 街 , 重 要 有 K16 「 輔 助 」 , 12 想 做 得 好 都 難 。
感覺上覺得12號幾兜路. .
轉入荔枝角道再轉番入大角咀. . .
之後再轉過奧運站. . 先再過番柏景灣咁
純粹個人意見, 不喜歡的朋友請勿指責^^ |
|
工作繁忙的熱狗愛好者
|
|
|
原帖由 AVD1 於 2007-4-3 20:02 發表
其實 12 經 TST , 理應客量唔差 (因 2 , 6 , 6A 多人多到 ......)
但係唔知點解佢搞成咁 ~~~
其實九巴可以將 12 改做輔助 2 , 6 , 6A o既 路線 ~~~
記得之前12係行元洲街往荔枝角的,咁樣算唔算輔助6 , 6A ? |
|
香港科技大學(北) 91P
|
|
|
原帖由 AVD1 於 2007-4-3 20:02 發表
其實 12 經 TST , 理應客量唔差 (因 2 , 6 , 6A 多人多到 ......)
但係唔知點解佢搞成咁 ~~~
其實九巴可以將 12 改做輔助 2 , 6 , 6A o既 路線 ~~~
咁樣輔助就叫「路線重叠」呀,即摺都有份! |
|
永遠懷念MJ
|
|
|
其實用總站睇 12 號有 D 唔公平。
東京街位性質大於一切, 12 號同 K16 定位其實好唔同。
唔好話 K16,至少大角咀至佐敦一段有 2E,
大角咀至尖沙咀又有 3 號小巴,
甚至海壇街一帶出佐敦亦有 46,
唔知點解大家完全唔提。
我唔知應唔應該入九巴數,但 12 號好應該轉單層車加班。
[ 本帖最後由 238X 於 2007-4-3 23:45 編輯 ] |
|
推文或跟推文者帖,一律舉報,不作通知
|
|
|
原帖由 238X 於 2007-4-3 23:43 發表
其實用總站睇 12 號有 D 唔公平。
東京街位性質大於一切, 12 號同 K16 定位其實好唔同。
唔好話 K16,至少大角咀至佐敦一段有 2E,
大角咀至尖沙咀又有 3 號小巴,
甚至海壇街一帶出佐敦亦有 46,
唔知點解大家完全唔提。
我記得十年前行經上海街由亞皆老街至佐敦道的一段有2E,12,36B,46及203E,2E及12
回程行經廣東道及新填地街。
記憶中1996-1997年時12是往來荔枝角<->中港碼頭,但不知何時12縮短至深水
(是舊碼頭站還是東京街新站?),及後隨2E行經旺角西新發展區(海泓道),改為循環
線及途經尖沙咀(廣東道、九龍公園徑)。
2E自從改經旺角西新發展區,客量漸有起色;反之12客量真是十年如一天,無甚
大上大落。 |
|
|
|
|
原帖由 pcckw 於 2007-4-4 00:03 發表
我記得十年前行經上海街由亞皆老街至佐敦道的一段有2E,12,36B,46及203E,2E及12
回程行經廣東道及新填地街。
記憶中1996-1997年時12是往來荔枝角<->中港碼頭,但不知何時12縮短至深水
(是舊碼頭 ...
12 是縮去舊碼頭站。
其實當時長沙灣一段已有很多替代服務。
‧往返大角咀由 31B 取代 (其實也可搭 33A / 37 等線)
‧往上海街有 36B / 46
‧往返中港碼頭有 238X
第三項最感同身受:幾乎每程 238X 都有老人家一抽二抽咁上車。
2E 客量有起色的最主要原因是獨市生意,反觀 12 號和太多路線重複。
[ 本帖最後由 238X 於 2007-4-4 00:07 編輯 ] |
|
推文或跟推文者帖,一律舉報,不作通知
|
|
|
原帖由 238X 於 2007-4-4 00:06 發表
12 是縮去舊碼頭站。
其實當時長沙灣一段已有很多替代服務。
‧往返大角咀由 31B 取代 (其實也可搭 33A / 37 等線)
‧往上海街有 36B / 46
‧往返中港碼頭有 238X
2E 客量有起色的最主要原因是獨市生意,反觀 12 號和太多路線重複。
但美孚往返大角咀道卻沒有其他路線替代[除非乘46,在荔枝角道徒步前往(回程
可到海壇街乘46)]。
假設12仍然在荔枝角作總站(31B相應不會延長),途經旺角西新發展區,客量會否
有增長?
[ 本帖最後由 pcckw 於 2007-4-4 00:25 編輯 ]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