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鐵之所以不能做到比巴士快,
原因除了站密不能開得快之外,
馬鞍山道路發展比沙田等地區進步得多,
基本上係馬鞍山附近塞車的機率,
比沙田等東鐵沿線地區少得多,
所以基於兩個因素,
馬鞍山居民依然會選搭巴士 .
馬鐵上年載客量的上升,
大概是推出了半年的 200 蚊全月通吧
未必,某某馬鞍山街坊都會樂意善用馬鐵,
搭馬鐵唔塞車,而且按時間準時,
而且大老山、城門、獅子山隧道早上常常塞車,
連本人怕了,
去搭馬鐵是保障唔使遲到,
這個原因,某某馬鞍山街坊選搭鐵路,
也是馬鞍山鐵路慢慢上升的原因,
我們要看長線,
終有一日,馬鞍山鐵路會多客
[ 本帖最後由 daiteioh 於 2007-5-3 13:46 編輯 ] |
|
:P...................
|
|
|
原帖由 daiteioh 於 2007-5-3 01:45 PM 發表 
未必,某某馬鞍山街坊都會樂意善用馬鐵,
搭馬鐵唔塞車,而且按時間準時,
而且大老山、城門、獅子山隧道早上常常塞車,
連本人怕了,
去搭馬鐵是保障唔使遲到,
這個原因,某某馬鞍山街坊選搭鐵路,
也是馬鞍山鐵路慢慢上升 ...
雖然搭馬鐵不用怕塞車,
但馬鐵非繁時班次並不算很密,
非繁時大老山、城門、獅子山隧道應該不會塞車,
你所說選搭鐵路的馬鞍山居民,
會唔會已經係朝早果批客呢 ? |
|
|
|
|
原帖由 TP人 於 2007-5-1 15:38 發表 
你知唔知九鐵點解要將物業發展權比返政府?
是因為當時樓市不景氣,
九鐵主動把物業發展權交給政府,
讓政府可以更全面控制市場土地供應,
作出更適當的協調
另一邊廂,地產業務為主的鐵路公司當然繼續自己控制權力
有時呢 D 野,
唔係淨係睇自己公司,
而是要對香港整體發展作出承擔
邊間鐵路公司真正「荒謬」?
大家心中有數
不過...閣下如何解釋「對香港整體發展作出承擔」這句話?
難道九鐵交回發展權代表了「對香港整體發展作出承擔」?
難道地鐵不交回發展權代表了「不對香港整體發展作出承擔」?
不交回物業發展權,地鐵仍可按市場需求調節上蓋物業落成時間及數目,是市場主導的經濟。
如果政府要控制樓市,根本只需要間接干預兩鐵上蓋物業的時間表及規模即可。
政府干預有同樣的功效,而且對香港的經濟環境影響更少,當時九鐵的做法被人批評「不必要」。
相反,九鐵的做法根本是把市場經濟轉為計劃經濟,完全由政府主導,對以市場主導為主的香港造成經濟環境影響。
只要有少許的經濟常識,都會知道九鐵的做法,使九鐵根本不能按市場需求作出上蓋物業的控制。
至有需要發展時,計劃經濟總是追不上市場經濟的步伐,對香港而言,結果只會出現連帶的影響。
反觀地鐵,因為它是按市場需求供應上蓋物業,使客量持續上升,至少將軍澳線客量與原本預期目標不會有太大出入。
(或許是九鐵制定客量目標時,過份高誇及盲目樂觀)
到時是何者「荒謬地」打亂了市場經濟的客觀環境?
又是何者「荒謬地」使香港整體交通政策步伐打亂(西南港島線憂慮是成為西鐵翻版)?
大家心知肚明。
[ 本帖最後由 dennis28a 於 2007-5-3 23:11 編輯 ] |
|
|
|
|
原帖由 dennis28a 於 2007-5-3 23:10 發表 
至少將軍澳線客量與原本預期目標不會有太大出入
呢個可以話同上蓋物業無關
原帖由 dennis28a 於 2007-5-3 23:10 發表 
或許是九鐵制定客量目標時,過份高誇及盲目樂觀
估計西鐵有20萬都叫高誇及樂觀??
如果西鐵估計客量比20萬還要少,
我估根本唔會起西鐵 |
|
青春的故事 是淫賤 是殘酷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