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053h4 於 2007-5-7 13:49 發表 
不過, 地鐵指幕門是為"省冷費", 不是為乘客安全
根本不必由乘客出晒, 地鐵應出最大部份
不過安裝了月台幕門之後,月台的溫度其實是較安裝前熱,其中一個原因是少了由列車進站前帶來的涼風,而且好像現時月台的冷氣是較以前小(節省能源是其中一個原因,當然主因是政府提倡的 25.5 度)。 |
|
喵...
|
|
|
原帖由 053h4 於 2007-5-7 13:49 發表 
不過, 地鐵指幕門是為"省冷費", 不是為乘客安全
根本不必由乘客出晒, 地鐵應出最大部份
海提灣畔i應是非他因素
無關地質或地基問題
「地鐵指幕門是為"省冷費", 不是為乘客安全」...不是下化...閣下未免有點歪曲事實
為何會在議員施壓下...2002年這麼快去裝幕門呢?
加裝幕門是節省冷氣+為乘客安全...
如果唔係...點解未裝幕門前又要加闊門膠同整黃線...大不了可以咩都唔整
原帖由 053h4 於 2007-5-7 02:00 發表 
而地鐵除少數人流少的車站
大部份各車站也"改裝加建設施"
地鐵改建是否工程的難度太大或成本高昂
相信地鐵從地鐵的積極程度及其公開資料也答了大家
改裝加建設施..沒有人說不可行...
問題係連串衍生問題...唔通真係咩研究都唔做...走去係開放式車站加裝閘門...
相信大家都知只有有少少常識...都知地鐵見到既問題唔細於九鐵...到時有咩事...唔通你去負責???
(風速、彎位空隙係主要面對既問題...空隙問題雖然唔夠九鐵嚴重...但亂整只會令觀塘站既乘客「被困」...
而打十風球...閘門既支撐及設計是確保不會吹倒...亂整只會成個閘門高空吹去地面)
而且...地鐵的積極程度少?
我可以解答...九鐵的研究係先過地鐵...論積極程度...九鐵的積極程度遠低於地鐵...
而且...九鐵既研究次次都係得文件...實地研究連公眾的公佈都無...又可見我九鐵公開資料遠少於地鐵
(至少地鐵唔會學九鐵...用圍板封起...)
[ 本帖最後由 dennis28a 於 2007-5-7 15:06 編輯 ] |
|
|
|
|
原帖由 virus 於 2007-5-7 15:31 發表 
同意。
上次去開東鐵乘客聯絡小組會議,
在社福團體的追問下,
九鐵代表最後竟表示在月台伸縮系統試驗成功前,
會暫停進行月台閘門安裝工程的研究。
其實有心裝既,
馬鐵都可以即刻裝喇,
都唔知點解佢地可以用「日後要加卡 ...
馬鐵, 其實最早於開幕時就應該有...@@
那時西鐵已經有幕門, 而馬鐵又根本無東鐵
的空隙, 月台彎及內地列車/貨卡等問題....
2間公司都係無心去主動裝了... |
|
3ASV196.KE7270
|
|
|
原帖由 053h4 於 2007-5-7 19:09 發表 
地鐵有錢, 又覺得能節能, 自然加快工程
而明明工程師於立法會上
表示在露天車站整幕門"有先例可援"
不過, 地鐵地報告也應為可行, 只是貴, 要5~7億而巳
當然, 個人認為閣下的的憂慮是合理的
但應是可解決的問題
另外, 本人的"積極程度", 是指地鐵"改裝加建設施"方面
本人是指地鐵"積極改裝加建設施"
即是閣下證明了,閣下的「地鐵指幕門是為"省冷費", 不是為乘客安全」言論不成立。
開放式車站加設幕門/閘門是有先例,不過香港面對的風速及惡劣天氣問題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地方。
加上觀塘站的月台彎度及空隙不見得少於部份的九鐵車站,九鐵有的問題,地鐵也同時出現。
如果因此花多數年時間研究,相信問題總不比完全不研究地拖延簡單。
另外,儘管地鐵積極改裝加建設施,都是在車站大堂及出入口進行,
有關大堂及出入口面對的問題遠少於月台需要面對的惡劣天氣及風向情況,
在上述地方加建某些公共設施(如商店)是十分容易的。
反而月台面對不單是惡劣天氣及風向,尚有對列車日常運作的影響。
總之,在開放式車站加設幕門/閘門並不是一朝一夕可言。 |
|
|
|
|
原帖由 dennis28a 於 2007-5-7 21:50 發表 
即是閣下證明了,閣下的「地鐵指幕門是為"省冷費", 不是為乘客安全」言論不成立。
開放式車站加設幕門/閘門是有先例,不過香港面對的風速及惡劣天氣問題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地方。
加上觀塘站的月台彎度及空隙不見得少於部份的九鐵車站,九鐵有的問題,地鐵也同時出現。
如果因此花多數年時間研究,相信問題總不比完全不研究地拖延簡單。
欣澳站果三列同迪士尼果列係乜野黎架?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