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guia 於 2007-5-12 02:34 發表 
新城市舊裝修係80年代style, 今天睇已經out啦
我又真係唔係好信o野o野白 sai sai 就叫 "in". |
|
祺人祺事 是神奇技倆
|
|
|
原帖由 gakei 於 2007-5-12 21:51 發表 
我又真係唔係好信o野o野白 sai sai 就叫 "in".
IN唔IN好主觀, 我只係講舊STYLE已經OUTDATE,
冇講過宜家個簡約STYLE係IN喎
變幻才是永恆, 一個商場廿年都唔變係唔掂0既
[ 本帖最後由 guia 於 2007-5-12 22:04 編輯 ] |
|
|
|
|
原帖由 raylex 於 2007-5-15 09:08 發表 
而家連香港仔海傍朝早小販賣下魚都要捉,
可以想像將來所謂漁人碼頭漁民真係冇地位。
http://hk.news.yahoo.com/070514/60/27eq1.html
你係咪肯定漁人碼頭冇空間容納海產交易先? |
|
|
|
|
原帖由 guia 於 2007-5-12 22:00 發表 
IN唔IN好主觀, 我只係講舊STYLE已經OUTDATE,
冇講過宜家個簡約STYLE係IN喎
變幻才是永恆, 一個商場廿年都唔變係唔掂0既
唔係話一個商場要變先掂,問題係今時今日香港,個個商場
大部份主要舖位,都係俾個十幾二十間連鎖店佔據。去APM,
同去新城市,我唔覺得有咩分別。 |
|
|
|
|
其實如果係歷史文化, 最好可能係咩都唔特別去整,
好似大澳, 本身無乜好靚的設施, 但確實可以吸引到
好多遊客....睇最真的一面....西貢行山, 本身廁所都未必
多, 交通唔會特別方便, 同樣 好多遊客喜歡.....
女人街, 本身 都唔駛政府點去整, 先變成旅遊區....反而
昂平, 個"集古村"就真係有d格格不入.....唔整可能仲好...
旅遊本身可以分好多類, 有唔同類型, 漁人碼頭, 其實我
本人覺得香港好難做, 因為香港捉返黎d魚唔可以即食,
對比東京築地, 或悉尼漁人碼頭, 性質好唔同.....
如果講食海鮮, 香港本身都已經大把......流浮山, 西貢,
鯉魚門, 各離島等等, 亦唔駛故意係香港仔.....
反而咁睇, 流浮山, 各離島好多地方已經係好好的"漁人碼頭"...
去接觸香港的捕魚業....
夾硬整d 景點, 反而作用未必大......
[ 本帖最後由 3ASV196 於 2007-5-20 16:06 編輯 ] |
|
3ASV196.KE7270
|
|
|
原帖由 arhang2001 於 2007-5-19 23:16 發表 
唔係話一個商場要變先掂,問題係今時今日香港,個個商場
大部份主要舖位,都係俾個十幾二十間連鎖店佔據。去APM,
同去新城市,我唔覺得有咩分別。 ...
我讀緊 facility managment, 個prof 就好鍾意研究商場,
但佢就用左生態環境的理論去講商場點樣先可能"生存"
同做到更好.....
其實商場的成功, 要睇的係好多, 除左設計, tenant mix外,
附近環境變化都重要.....的確唔可能一既而論...
新城市, 就本人而言, 我覺得佢有需要變一下, 因為我行
左咁多年, 都覺得需要d新鮮感, 佢改善左好多扶手梯同
通道, 感覺好了不少, 本身佢亦要合乎返商業上的決定,
及tenant 的要求, 我相信如果感覺較舊, tenant 同顧客都
未必覺得好, 而同其他商場似是否緊要? 如果用APM 去
比, 我覺得大家距離咁遠, 沙田同觀塘都分別有好多客源,
分別唔大, 都唔影響大家本身的競爭能力..... |
|
3ASV196.KE7270
|
|
|
原帖由 3ASV196 於 2007-5-20 16:05 發表 我讀緊 facility managment, 個prof 就好鍾意研究商場, 但佢就用左生態環境的理論去講商場點樣先可能"生存"同做到更好.....其實商場的成功, 要睇的係好多, 除左設計, tenant mix外, 附近環境變化都重要..... ...
作為一個商場而言,當然係商業角度覺得怎樣變就怎樣變。
但我之前講的是,那種「不再新但人潮如鯽」的歷史感,「即使外區人都識行」的親切感。
我最中意食,而家百人一朱、肯德基、Pokka Cafe......全部唔見晒(即使新開返我都未必知在哪裡),
以前一上電梯就係「容祖兒」,再上就係麥當勞,那種「思維地圖」唔見晒,同起過一座新的冇分別。
即是說,「舊的新城市」已死,新的可能又要十年左右才會建立到那種人文感覺。
我住在鑽石山,絕少行商場,都識得行以前的新城市,這樣的深入民心係咪好難得?
換下舖頭冇問題,翻新下牆壁冇問題,但而家個新設計好似唔畀人停留咁,
羅馬廣場中間的半圓形樓梯都變晒做電梯,我個人覺得萬一發生事故會很危險。
新城市廣場亦代表了八十年代港英時代的建築特色,唔理係咪真係有建築學價值,
至少佢係同年代建築物之中比較大型(可能係最大型)的一個,擺多三十年就可以做「古蹟」,
但我真係唔知二十年後會係再翻新定係趕在定為古蹟前拆左佢。
適逢領匯又大刀闊斧改革屋村商場,加上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天星皇后,長此下去,香港會有歷史嗎?
我係念舊,我係唔識商業理論,我知道一單還一單,我只係抒發一下個人感覺,並無針對任何人之意。
那些旅遊景點亦如是,真係拜託政府咩都唔好搞,
整幾個靚廁所同乾淨企理就得喇,唔好再用辦公室思維去改變香港的人文景觀。
[ 本帖最後由 DIH 於 2007-5-20 18:07 編輯 ] |
|
|
|
|
原帖由 DIH 於 2007-5-20 18:05 發表 
作為一個商場而言,當然係商業角度覺得怎樣變就怎樣變。
但我之前講的是,那種「不再新但人潮如鯽」的歷史感,「即使外區人都識行」的親切感。
我最中意食,而家百人一朱、肯德基、Pokka Cafe......全部唔見晒(即使新開返我 ...
其實人對任何野都係有回憶, 新城市第一個俾我印象
係八伯伴, 我都好鍾意諗返細個坐黃頭火車, 坐勝利二型
(行81)去新城市...(百人一朱相對黎講係好新)
不過社會係需要進步, 需要改變的, 有好多事物, 係唔同左,
就係唔同左, 包括我同你.....
其實我今日都去完, 好多地方係唔同左, 成坐戲院拆左, 不過
我仍然見到好多我有印象的地方, 羅馬廣場中間的半圓形樓梯,
其實仲係度, 只是分開左2邊, 中間走廊係闊左....但我d 記憶
仲係度...感覺同樣係度 (危險問題關係不大, 所以唔講了)
我覺得歷史係要一定程度的保留, 但所謂一個擺多三十年
就可以做古蹟, 我個人覺得未免太誇張, 亦不切實際了.....
或者, 我會覺得, 有d 回憶, 留在心中, 已經好足夠.....正如
啟德機場, 我地要發展與歷史之間取得平衡....
(或者咁睇, 如果唔係翻新改變, 閣下食 "百人一朱" 的回憶
係唔會出現, 如果唔係沙田的改變, 新城市亦唔會出現, 其
實任何回憶/事物, 都係由改變開始吧)
[ 本帖最後由 3ASV196 於 2007-5-20 19:22 編輯 ] |
|
3ASV196.KE7270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