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9267 發表於 2024-9-5 20:22
https://www.hk01.com/%E7%A4%BE%E6%9C%83%E6%96%B0%E8%81%9E/1054686/%E5%B7%B4%E5%A3%AB%E5%8A%A0%E5%8 ...
有啲好奇如果政府唔批會點
雖然應該唔會
|
|
|
|
|
機場/ 港珠澳 員工價錢下其實同出面 新界<> 港島路線價錢差唔多
|
|
|
|
|
我認為,專營權制度應該要適當做一定的調整:
例如,對於部分郊區唔賺錢的線路(例如九巴的51等線路),政府應該設置補貼基金池,按班次提供補貼,確保維持服務穩定;
而尼個的基金池,可以通過目前的利潤分享機制的調整去做,或者通過AB線加價設置額外附加費去做
|
|
|
|
|
個問題依家唔易賺突要回贈以前城巴港島+過海都可以做到回水
個時都唔知有幾多係629跑數跑返黎
一無左629就無左呢隻歌仔唱
機場賺突都係回饋AE線客
而隧道費基金都唔夠填數
|
|
合理行為不容無理干涉,後果自負
|
|
|
我覺得如果真系要搞的話,最起碼運吉應當要統籌考慮
例如專利二和專利三的利潤回饋機製余額不能共用本身就系有問題的,應當予以調整
|
|
|
|
|
員工價係有discount但如果A/E線加價永遠係較高百分比的話,自然長遠越嚟越高過本地線包括新界過海線
|
|
|
|
|
hea做有官方認證就唔叫hea做i.e. 減班有入紙申請審批,冇脫班就唔叫hea做
核心問題係商業化同營利最大化化用曬最大空間去開源節流
陰乾/減班可以一兩年內由20變25再變30/40
大大架雙層巴士去開鄉郊線30分鐘一班
全球業界共識倫敦同新加坡個套個人比較認同
鄉郊低需求,點都有大概規範單層就單層,20分鐘一班就20分鐘一班,差唔多十幾廿年三十年都唔會改時間表
唔會有低需求但開架大牛龜入去務求拉到班次有咁疏得咁疏
政府/council直接資助,可以直接將要求寫落標書
務求可以做到指定路線維持到最低而有合理服務,例如單層定雙層,PVR幾多架車,幾多分鐘一班
香港新招標就算有曬大概用幾多車幾多班次,到最尾都係巴士公司主導可以好容易就改變
而家間接補貼,錢就有一大舊,但一定做唔到指定路線有任何指定最低要求
一定係繼續向絕對賺錢路線或有競爭路線傾斜
另外香港巴士車費起步價偏低亦係主要問題
特別係簡單按市區/新界/北大嶼山里數收費已經不合事宜
時間比里數更貼合現今實際需要,而如果條路線可以做到兩水或以上客嘅時候亦應當比只做一水客嘅路線平
|
|
|
|
|
不過佢覺得柴油巴價錢係韓式自助公仔麵店價
唔係依家個蛋撻價呢
|
|
如要討論,請先自貼差餉單一次
|
|
|
本帖最後由 kitarolo 於 2024-9-6 17:49 編輯
以A23為例,僅單方向
做到對家2F/3C嘅功能
E21從博覽館開,裕東苑或
之前落車有雙分、E23有埋
車身廣告宣傳九龍城上慈雲山
過海線,港島內都做唔少短途客,
包括兩蚊客682柴灣去北角
唔難搵到路線符合做「兩水客」
嘅定義,從前車費等級表除了空調
與非空調收費,亦有普通與特快兩
類別,用是否行高速公路嚟劃分,無
行快速公路,做流水客機會較高,故
每公里收費係低過公路線
如果用「行車時間」訂立
車資而非里數,我大致上認同
因為車長薪酬都佔唔低嘅成本
上面例子都講緊都係公路線
S52為例做埋東涌返逸東嘅客,但
現模式收費係偏低(行車時間而言)
咁要加到幾多、還是佢做短途客比率
亦唔低,所以現票價已屬合理?
|
|
|
|
|
本帖最後由 ccchhhuuunnn 於 2024-9-6 18:13 編輯
特快線,其實就差唔多等同得一水客,而收貴啲
港島/九龍市區線,其實就差唔多等同多過一水客
概念上而家都有,但個分法太簡化太古舊好似仲係五十年前咁
最簡單做法反而係政府收返釐定收費主動權按時間多於里數收費再深化/細分個分法
分段收費,特別係單向而且已經頗接近終點/佔全程路程比例相當少嘅分段收費
咁多年其實都係利用較前分站已有人落車騰出嘅嘅空間去提供服務,對巴士公司而言接近零成本
所以,收費有時可以比較低,其實等同做多過一水客所以有較平嘅價格,只係全程好可能係特快線而全程車費冇特別平
呢部份個人覺得問題不大,只係近年因專營權新要求,本身貴過區內線嘅分段收費仲要再壓平啲同區內線睇齊
但如果話咁樣又陰乾區內線但本身長途線或較長路線嘅分段路線唔係100% (例如覆蓋或只得單向)取代到,就另一個問題
|
|
|
|
|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